> 自媒体 > 历史 > 都说明朝末期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都说明朝末期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来源:墨史浅吟
2022-08-04
242
管理
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缔结的王朝,明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属于其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万物皆有两面性,光明的另一面始终是黑暗的,对于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明朝有属于他的辉煌,就比如郑和下西洋,足以彰显大明的富强。 同时他又满身腐朽,贪污腐败,穷兵黩武,宦官干政,结党营私,无一不是一个王朝最终走向落寞的缘由。 因此对明朝的评价始终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的灭亡是天灾与人祸交织。 人祸自不必说,朝堂之上政党间勾心斗角,民间农民起义频发,外界女真族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 说到天灾,就不得不提起那长达70几年的“小冰河”时期,那么300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竟然能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 极端天气 冰河时期指的是地球长期被大量冰川所覆盖的阶段,在此期间万物凋敝,都在等待一个复苏的契机。 冰河时代分为大冰河和小冰河,大冰河是全球性灾难,而小冰河通常所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气温低于往年的正常平均气温,据统计我国一共经历过4次小冰河。 而明朝偏偏就遇上了这千年难得一遇的小冰河。 明朝末年,各种灾害频发,夏季旱涝,冬季寒冷无比,冰雹暴雪更是家常便饭。 南京因其四面环山,形似盆地,素来以高温著称,而据明史记载,明末时南京居然出现了“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之现象,可见明朝当时气温之低。 除此之外《阅世编》也记载了安徽地区的异常气候,大雪平地积三尺,民众寸步难行,普通百姓没有应对极端天气的手段,只能祈求上天保佑熬过寒冷的冬季。 而这种极端天气并不只涉及北方,南方也遇到了罕见的风雪。 众所周知两广地区一直以四季如春著称,而在明末,琼州地区却出现了深达数尺的积雪,最寒冷之时,海南地区都被大雪覆盖。 这样的异常现象一直延续到了清初,顺治年间,南方地区还不断遭到长达数月的暴雪,河道因气温过低冻结而无法通行更是常有的事。 而大寒之后往往跟随着大旱,最先受其影响的肯定是普通百姓。 上位者有着丰厚的资源,靠天吃饭的百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路有冻死骨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百姓遭殃 无论什么样的灾害,最先波及的肯定是底层民众。 古代百姓以庄稼为生,而那时庄稼的长势如何,依靠的是一个好天气。 连年的灾害使得庄稼颗粒无收,更使得很多农作物根本无法生根发芽,播下去也是徒劳,但百姓需要生存,需要食物果腹。 其实即便家中有存粮,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连年的低温导致粮食短缺,百姓们饥不择食,人们用树皮、泥土充饥,所求的不过是能够活下去。 而且不仅仅是百姓,军队也缺粮,这就使得明末明军一直士气低迷,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食物永远是重中之重,饥肠辘辘之下何来勇气作战 军队失去作战能力,以后遭殃的也还是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除去温饱,面对寒冬另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御寒。 北方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备有过冬的棉衣,南方人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人们的第一想法肯定是制作冬衣,此时棉花却重金难求。 朱元璋重视农业,继位之后更是大力发展农业,但是在明末棉花的需求量远大于其供给量,再加上全国各地收成不好,棉花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有钱人可以重金求购,而百姓只能望而却步。 无数人在寒冷的冬季只能依靠单薄的外衣御寒,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没能熬过冬天。 人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牲畜。 鸡鸭牛羊猪,无一幸免,往往这些是百姓最珍贵的财富,可谓是一步步断了百姓们的生计。 自然灾害过后,人们所要面临的就是大规模的瘟疫。 温度回升,人和动物没有来得及处理的遗体,便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再加上古代医疗手段和技术的落后,瘟疫大规模爆发。 由于战乱有钱的大多都是士族,国库亏空,对于百姓的遭遇只能束手无策。 明末干旱、洪涝、地震、蝗灾,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危如累卵。 而最后的最后,为这一切买单的人还是底层民众。 走向灭亡 面对百姓的疾苦,朝堂之上的官员所在乎的依旧是自己手中的权力,世家大族更是只顾自己享乐。 面对国库的亏空,明朝的当权者们选择了最不可行的方式,就是加重赋税。 但此时的百姓何来余粮,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无数的农民揭竿而起。 对此朝廷肯定要派兵解决,但是出兵需要粮草,需要钱财,而这一切又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这是内忧。 女真族作为游牧民族,依靠放牧为生,而连年的灾害使得他们开始扩张,掠夺资源。 这是外患。 为了抵御入侵,只能不断地派兵,这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缺钱。 钱该从何出来?百姓身上。 而泥人尚且会有三分气性,更何况这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百姓 此时的明朝就是一个破风口袋,气数已尽,拆东墙补西墙,到最后无济于事。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兵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选择吊死在煤山之上,延续了276年的明朝就此灭亡。 自然灾害加剧了明朝的灭亡,那时的人在天灾面前更多的感觉是无力,说到底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活下去。 即便没有这些天灾,明朝走向衰败也是必然的,优胜劣汰,不思进取者终究是要消失在历史中的。 历史是给予后人警醒的,以史为鉴,方可知兴衰,人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才能避免在下一次步入同一个陷阱当中。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可即便如此,人们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是那般的渺小,到了最后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总是在说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我们依附于大自然,保护好环境也是为了人类的以后。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般若鱼(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