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历史 > 宋朝人口之谜-五本账导致的数据泡沫-1
宋朝人口之谜-五本账导致的数据泡沫-1
来源:强迫型失语症
2022-08-04
328
管理
毁掉了所谓的“我强宋岁入一亿六千万贯”的望文生义后,我们在此回转到人口问题——宋朝大概有多少人呢? 不如我们抛开“公元1000年”这个麦迪森预设的时间点吧,虽然世界人口数在1000-1500年的五百年间有一个大爆发——公元1000世界上的人口约2.5-3亿,到公元1500年人口达到4.5亿。还原到我们的宋朝,接近于公元1000年的天禧五年(1021年),宋朝的人口统计说有“户867万”,这个数字差不多恢复到了上一个繁华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的960万户。到了宋徽宗的宣和四年(1122年),宋朝有了2088万户,100年暴增了2.5倍。宋朝的人口的确在迅速地膨胀,而且看起来速度远超过世界的平均速度,原因当然有多种多样:比如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海洋贸易,占城稻等高产作物的引入,城市化程度的提升等等……我们可以稍后再分析。 上表一出,相信大家都得脑袋晕一下:主户、客户、主客户总数,主客户总人口?户均=2人口……数字倒是清楚,但是这个名词看上去总觉得哪里不对?户均2人口?这难不成宋朝都是丁克家庭?所以,我们还是要重新强调宋朝的名词体系——宋朝的名词繁多,有些名词的含义与今天含义不太一样。纯看数据,您会非常恍惚的。 先说“丁”,丁这个词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我们家里如果有新生儿,大家都祝贺:恭喜您添丁进口,意思是您家生男孩了就是算“添丁”,生了女孩,就算是“进口”。但是,在宋朝的“丁”是指壮丁,也就是16-60岁的男性。而且,宋朝时候的“口”也不是指现在咱们理解的——就是包括女性在内,有嘴吃饭的就算一“口”。宋朝的“口”跟“丁”意思是差不多的,都是指壮丁。所以上表的总人口和户均人口就算清楚点了——平均每户有两个壮劳力嘛! 宋朝的大人们其实是不太关心治下有多少人滴,“丁”才是王道,收人头税要看丁数,出徭役服兵役也看丁数——至于还有多少喘气儿张嘴吃饭的,这个,不重要! 宋朝关于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有五本账。遗憾,就算是五本账,也没掰饬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反而因为乱糟糟的不同统计口径产生了大量数据泡沫,污染了真实的人口数据。宋代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户籍统计体系最复杂的一个朝代了。前前后后出于不同的功能性目的,涉及到户口统计的账簿有五种:丁账、五等丁产簿、保甲簿、税账和赈济簿。 乾德元年(963年)十月,宋太祖下诏进行了宋朝建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人口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建立了丁账和五等丁产簿。丁账,是一年一统计,统计的对象是全国的丁口,当时规定是“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 ——也就是说宋初的规矩是20岁成丁,与一般以16岁为成丁是不太一样的,上限倒是一样是60岁。统计中不管女性,宋朝账上的“口”就是丁,我们普遍含义中包括女性的“口”和宋朝账本上用的“口”不一样。后世说的“有嘴吃饭的都算一口”,但是宋朝账本里面的口不是。 所以,丁账是要记录所有成年和老年的男性。所谓五等丁产簿,是对居民户等和财产进行登记的账簿,以户为单位,登记户名、产业数量、丁口数量、户等、应纳税额以及应服徭役的数量。五等丁产簿一般是登记男丁的情况,不过统计中包括了幼丁、成丁、老丁等。妇女除非单独立户,一般是不统计的。其实在宋朝,虽然数量不太多,但是家里只有女口(女性)的“女户”也是存在的,这个进一步干扰了统计数据的准确度——统计中的户和丁就产生了不匹配,账本里面的口大多是指丁,有时候可能也是女户里面的女口…… 税租簿和税租帐,合称税租簿帐,又称“二税版籍”,是用于征税的清册,统计的是每户所有的男性,不分老幼。保甲簿又称“甲册”,“保伍簿”,是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产物,其编撰始于神宗时制定的保甲法。从熙宁三年(1070年)开始颁行的保甲法规定: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巡查,维持治安。保甲账也统计的是全部男性的数字。 赈济簿,是指统计在灾害期需要赈济的人的账簿。这一回总算是把不管老少,有嘴吃饭的“口”都统计了。赈济薄,有点借着灾害发生顺便“摸排”搞点人口普查的意思,设计上当然特别先进——而且,宋朝的救灾赈灾是系统化的,体系化的,赈灾手段也是先进的,科学的,有借鉴意义的。对于统计数据而言,赈济薄无疑比前四个账本数字更准。它的问题在于它是临时性,也是区域性的——毕竟没有迹象说宋朝有全国范围的灾害。而且宋朝的赈灾是借助市场,采取分类赈灾的……由于离题太远,就不展开说了。 简单讲,宋朝赈灾体系先进,对于有能力的人家,是给钱给粮帮助你恢复生产,而不只是简单的按人头发米!所以,赈济薄里面统计的中低收入的那些抗灾能力不行的人口为主。赈济薄最后的问题在于——人的问题。这是宋朝的痼疾——赈济薄是分层统计,人为上报和汇总的……懂得都懂,这里面的“虚头”,什么虚报瞒报漏报,宋朝有那么庞大的“冗官”群体,在里面“恰饭”揩油简直不用说,必然是一抓一把的。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细雨入梦(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