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服饰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将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推到了顶峰。
隋唐服饰的背景 581年,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华民族自东汉以来持续的分裂局面,这是继秦汉之后又一个以汉族为中心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后的唐代更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思想活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这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兼容并包,广采博收,绚丽多彩,无论官服,还是民服,是男装,还是女装,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浪漫的气质,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隋唐服饰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将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推到了顶峰。
唐代花鸟图案锦缎 隋唐时期的纺织业迅速发展,缫丝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简单的缫丝框逐渐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手摇缫丝车。亚麻的种植、加工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河北的绫罗,江南的纱,彭越两州的缎等一大批纹样壮丽美观、色彩艳丽的服料,为盛唐独特服饰的风格形成提供了保障。另外,夹缬、绞缬、拓印等先进印染技术的发明,尤其是媒染剂的开发利用,大大提升了服饰的印染技术和水平。
隋唐时期,处在社会中上层以及家里富裕的人做衣服都非常喜欢丝绸。而且,丝绸经过不同的工艺处理,还可被制作成彩锦、特种宫锦、刺绣、泥金银绘画、印染花纹等多种服饰面料,花样翻新,争奇斗艳,使服饰、披肩等式样不断创新。平民百姓虽然也可以使用普通的素色丝绸制作衣服,但是因为丝绸比较昂贵,麻布类织物仍然是他们主要的衣服材料。
隋唐时期的冠服制度
隋唐时的男子冠服表现的特点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穿长袍,官员头上带有幞头,平民百姓则大多穿短衫。
随着国家的统一,隋唐都曾参照前朝旧制,改革舆服制度,规定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在服饰颜色上,隋代朝服崇尚大红色,兵服是黄色的,平常穿的衣服则颜色繁杂;而唐代的人认为赭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红紫、蓝绿、黑褐等颜色地位低一点,白色没有地位。隋唐时的男子官服也有特定的样式,一般是头戴乌纱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衫,上衣都比较长,下摆垂到膝盖下面脚踝的上面,靠近膝盖的地方还有被称为横襕的一道界线;腰里系着红色的皮带,脚上穿着乌皮六合靴。
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吏,服饰样式几乎相同,只是服饰的面料、颜色以及皮带上的装饰和面料纹饰有区别。此时,没有任何官职的地主阶级,以及隐居起来的隐士,则喜穿高领宽缘的直裰,承袭儒者宽袍大袖的深衣古制。普通百姓只能穿开衩到腰际的齐膝短衫和裤子,朝廷不允许他们使用鲜明的色彩。大户人家的佣人和小商贩大多头戴尖锥帽,脚穿麻练鞋,做事走路的时候为了方便还把衣角撩起扎在腰间。
官员带幞头的制度(即乌纱帽) 从北齐开始,隋唐初期逐步定型。这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做的软胎帽(曾经用过木胎),裹在发髻的后面,稍稍突起并微微前倾;两条帽带系在帽顶前部,两条垂在脖子后面,而且长短没有标准,式样有三、五种,刚开始时平顶得很流行,后来被人们逐渐加高。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曾经赐给大臣“内样巾长脚罗幞头”,以此推测长脚的罗幞头最早应该只在皇宫里出现。幞头后垂的两条带子有时下垂,有时上举,有时斜耸一旁,有时交叉在后;带子的形状刚开始系成梭子,后来发展成腰圆式,里面放有丝弦做骨架。到五代时这两条带子直直地分向两边,“软脚”变成了“硬翅”,后终于形成了宋代展翅漆纱幞头的原始形态,即中国人俗称的乌纱帽。
唐代身穿彩锦的女子 隋唐女子爱好打扮。“半臂”在宫廷中出现并流传开来,它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等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用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上胸裸露。这种服装样式存在了很长时间,后来男子也开始穿着。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字叫披帛。
唐代女子的发饰多种多样,而且都有自己专用的名字。早期女子的头发都是高高耸起的,后期流行用假发做成的发髻,显得头发蓬松。女鞋一般是花鞋,有平头、高头的分别,多用锦绣织物、彩帛、皮革做成。线鞋则用彩线或麻线编结而成。鞋的名目有彩帛缦成履、吴越高头草履、重台履、金薄重台履,官服中则有高墙履等。
隋唐的文化,服饰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往欧洲,并流传于全世界。
以上观点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大家的观看。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