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教育 > “伪早教”正在绑架中国父母,毁掉中国孩子!别再被“焦虑”牵着走
“伪早教”正在绑架中国父母,毁掉中国孩子!别再被“焦虑”牵着走
来源:父母世界
2022-08-01
267
管理
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想让孩子成为“领跑者”,这应该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为了让自己家的孩子变得更优秀,父母们摩拳擦掌,争前恐后地把孩子送入早教班,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生怕比着别人家的孩子落后了。 现在更多的家长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是“你怎么还没送你儿子去上早教班?”、“我女儿上的早教班XX万”等等,大到6-7岁,小到几个月的孩子,都被早教班给紧紧“捆住”了,甚至有的小孩子才刚刚会爬,父母就带着尿不湿和奶粉往早教班里送,累惨了孩子,也累坏了父母。 早教班是一块“大蛋糕”,很多教育机构正是瞄准了父母爱孩子的心理,在收费方面也要出了“天价”,看似普通的舞蹈课、画画课、音乐课,只要与“早教”俩个字沾边,费用大多就都在一年几千元、几万元左右,甚至高达几十万元。 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孩子早早地就进入了早教班,跟着所谓的老师学习着所谓的早教,看着孩子去早教班的背影,家长已经很满足了,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就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个妈妈群里聊天,说起早教课,大家纷纷吐糟“实在太贵了”。 一个宝妈问:我们夫妻都是普通上班族,还背着房贷,报不起国外的早教机构,给孩子报国内性价比高一点的早教机构怎么样? 有的宝妈说,为了孩子,省吃俭用也得报最好的;有的宝妈说,区别不大,但报了总比不报好。 有个宝妈突然说了一句:难道这个要必须报吗?我就没报,孩子不也好好的,快快乐乐成长。如果经济并不是很宽裕,还是自己多花点时间和心思陪伴孩子吧。 发问的宝妈有自己的烦恼。小区里一个跟她儿子同龄的小孩,很早就开始上早教班,1岁就会背诵古诗和唱英文歌了,而她儿子就连走路都跌跌撞撞。 过了些天,我恰巧碰见这位妈妈,问起早教班的事,没想到她懊悔不已。 她说自己思前想后了好久,终于还是咬咬牙给孩子报了。但哪里想得到,报了之后烦恼更多。别人家孩子安安静静听老师上课,她儿子亢奋地在教室里爬来爬去,连五分钟都坐不了。 为了让孩子好好听课,她总是忍不住吼孩子。有一次,她老公带孩子去上课,见识到熊孩子这般模样,回到家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揍。这下好了,孩子现在很抗拒上课。实在没辙,这位宝妈想到了退课,却被告知“不行”。 早教班的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最夸张的早教课开出了33万一年的天价。孩子读三年需要100万,比出国留学都要贵。 重视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最根本的是重视人本身和孩子自身成长的规律。无论哪个民族、国家,人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都有其共同的规律,不遵守科学规律,功利化地追求表面效益,个体发展就必会受到惩罚。 识字不是目的,读多少本书也不是目的,培养孩子喜欢读书才是目的,你要用多少劲儿才能让他一直优秀呢?每个孩子内在都有一种发展的潜力,我们要给的东西不是在他小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来的。 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帮他建立内心富足的安全感,从小培养基本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这些受益终生的品质,其他的就请交给孩子那独特的天赋,让他顺着自然的成长轨迹生长吧。 尊重孩子身上你不认同的部分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也意味着你要允许他身上有你不认同的特点,尽管孩子是你生的,但必须承认他是一个全新的基因组合,有他自己特有的个性。接纳并鼓励他去张扬个性,因为从种族进化的角度讲,这是他将来会比你强的部分。 就像一台机器,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运转,才能产生它的价值。遵从孩子的内心,允许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就利用好了他的天赋。父母少一些世俗的偏见,孩子就能多获得一些幸福感和更成功的机会。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需要更高的智慧 进入学校统一的评价体系后,你要做的是边抱怨学校边做环境负面影响的帮凶,还是公然反对学校让孩子处于无所适从?抑或是在这一暂时不能改变的大环境下,弱化家庭对分数过分的追逐,更关注孩子的心理,缓解他在学校背负的压力?用你的观点和行为,去睿智地和周遭的不满抗衡,孩子从你的身教中会学到更多。 远离“伪早教”孩子才能变得更优秀,父母要做到: 1、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如果问孩子喜欢什么,相信每个父母都能回答的头头是道,但若是问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父母大概都是一头雾水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喜欢的很多,但是真正需要的却没有几个。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将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全都一股脑塞给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多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谈话,了解孩子的想法,或是在平时多留意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给予和引导。 2、给予足够的陪伴,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幼儿时期,最需要的便是父母给予的安全感,而不是所谓的“伪早教”。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就是最好的兴趣班,父母常陪伴在孩子身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蹒跚学步到蹦蹦跳跳,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在感受的过程去学习。 3、尊重孩子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真正的兴趣爱好,首先要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感受,在玩乐的同时发现有趣的地方,由此培养的兴趣爱好才是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当孩子有了兴趣爱好之后,家长不要随意地去否定,而是要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何会对这一种事物感兴趣,并且引导孩子进一步地发展兴趣爱好,从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早教的? 美国:总统亲自挂帅的“阅读战争” 阅读从出生开始(Born to Read),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1994年,全美教育进展评估委员会进行的一项统计发现,美国四年级的学生有40%达不到基本的阅读水平,而这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催化剂,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历任政府开始出面抓阅读,开展阅读研究和实践,而阅读对提高个人与国民素质的作用现已开始显现。 法国:将艺术如生命般对待 法国孩子是世界上公认最富创造力和艺术天的孩子。在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回到家里,为了营造艺术的氛围,父母们也会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的材料。他们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他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德国:自己动手就是最好的磨炼 在德国,法律禁止进行学前课程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兴趣班、培训班。 小孩一般3岁可上幼儿园,为期3年。在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芬兰:揭秘“奇迹教育” 一个缺乏自然资源、人口稀少、强邻环伺的北欧小国,深深懂得唯一能建构起国家未来的,唯有人力资源。而良好的教育,就是把人力资源转换成人才的唯一窍门。芬兰不追逐众多国家和社会笃信的“精英教育”,反而以众生平等的观念,打造出了一个整体水平既高又平均的国力。因此,“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千百年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基本教育理念,在芬兰被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 日本:独立人格从娃娃抓起 能够在自然资源极为匮乏、国土面积狭小的不利环境和条件下跻身世界顶尖国家,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今天全仰仗其把“人口”变为“人才”的素质教育。吸收了东方儒家思想和西方先进理念之精华的日本,十分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从社会、学校到家庭,都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是如此。统一的社会氛围让他们从小就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后,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参加劳动,比如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当收银员,做家庭教师等赚取自己的学费。
“伪早教”是危害家庭的毒瘤,它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需品,更不是家长攀比虚的舞台。若父母真的爱孩子,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用心陪伴孩子,学习育儿知识,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远离“伪早教”,别让“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点击了解更多,送你新春好礼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赶海的老阿姨(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