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德系豪华汽车品牌,被合称为“BBA”的宝马、奔驰和奥迪是永远绕不开的名字。无论是传统车企向上发起进攻,抑或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局,豪华汽车领域仍旧被BBA垄断。
回首整个2023年,中国车市并不明朗,国补退场之后,价格战持续蔓延,BBA三巨头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撑起国内豪华汽车半壁江山。
近日,随着奔驰发布全年交付数据,2023年BBA销量均已出炉。数据显示,2023年宝马销售82.49万辆,同比增长4.2%;奔驰和奥迪分别销售76.5万辆和7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3.5%。
不难发现,尽管一再被外界唱衰,但BBA在国内市场风头正盛。面对愈发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BBA也在积极探索出一条更为长远的未来之路。
BBA的较量,宝马继续领先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再一次交付满分答卷,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高档品牌乘用车表现不俗,全年销量达451.6万辆,实现15.4%的增长。
统计下来,BBA三者累计销量达到231.89万辆,瓜分了高档品牌乘用车市场一半份额。一方面,BBA在豪华汽车品牌领域的地位很难在短时间撼动,影响力还在延续;另一方面,疫情结束以后,国内高端市场消费正在回暖。
细分到电动汽车的比拼,宝马汽车全年共交付99972辆,同比增长超过138%,占比总销量12.1%,与10万辆仅一步之遥,位居三大品牌销量榜首。
算下来,宝马品牌应该称得上电动化转型相对成功的品牌。去年,宝马在中国共推出六款纯电车型,其中i3和iX3成为销量担当,引领品牌在11月和12月连续单月突破“万”辆。
紧随其后,奥迪在去年接连推出两款Q4 e-tron和Q5 e-tron车型,助力品牌继续向电动化转型,累计交付完成31025辆,占比总销量4.3%。
要知道,BBA在整个2023年的收官战还算体面,但相比于以往占据中国80%的豪华汽车市场份额的底气,如今的三巨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众多自主品牌顺势实现品牌向上,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这无疑是在分流一部分客户群体。比如,蔚来就是BBA客户转换率最高的自主品牌。
在行业看来,如果BBA无法生产出更具吸引力的电动化产品,未来市场份额还会被挤压。求变,迫在眉睫。
电动化,推动在华转型
加速电动化,并将砝码押注在中国,似乎已成为品牌共识。
2021年底的宝马年会上,时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提出“家在中国”这一富有温情的口号,奠定了宝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基调。
去年2月,宝马集团与合资企业华晨宝马达成新合资合作,首开先河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到了6月份,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即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创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紧接着,11月份,宝马还宣布将投资100亿元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的大规模扩建。
在电动化转型的当下,奔驰依旧延续“油电双行”的产品策略,为中国市场带来超过15款覆盖不同驱动方式、不同细分市场的全新和新一代产品,充分满足中国客户的多元用车需求
“2024年,随着包括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全新迈巴赫EQS纯电SUV、全新CLE家族、新一代EQA及EQB SUV在内的多款产品的亮相问世,奔驰将继续参与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为改变长期以来“电动化落后”的尴尬局面,奥迪有意抓住转型的关键节点,既要创造电动化产品的豪华新高度,又要解决好传统燃油产品的平稳过渡。
去年7月份,奥迪与上汽签署了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在研发领域,本土研发人才队伍超过90%,聚焦智能座舱、数字互联、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满足中国用户独特需求。
在充电网联领域,BBA也在加紧搭建本土化网络体系。截至去年年底,奥迪充电站已覆盖中国超过30座城市,累计部署600个超充桩;目前,奔驰公共充电服务已覆盖全国超340个城市的近59万根公共充电桩;宝马在去年8月启动了超级充电站项目,大功率充电桩最高支持600千瓦充电功率。截至2023年底已投建50个场站,覆盖国内17个一、二线城市,向所有品牌的电动车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充电网络建设,宝马与奔驰还牵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根据规划,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
智能化方面,宝马和奔驰先后成为首批获批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
2023年,BBA实力不减,持续引领豪华汽车市场。迈入新一年,BBA不敢松懈,继续深耕电动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