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雷军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正式公布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同时,小米汽车首款作品小米SU7也进行了“预发布”,外观设计、性能、续航、安全等细节首次公开亮相,共发布了海湾蓝、雅灰、橄榄绿三种颜色。
此外,AI全面赋能也成为小米汽车融合前沿技术、实现硬核创新突破的新亮点。比如除了行业首发道路大模型,小米针对智能驾驶的代客泊车场景,还自研了全球首个可量产的“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可以实时观察、动态调整泊入机械库位等超高难度车位。
在现场演示中,小米汽车能在复杂弯道停车场中智能泊车、倒退礼让其他车辆,并能在机械停车场中稳当停车。“我们的工程师测试了一晚上没睡,结果每一次机械泊车都成功。”雷军表示。
此外AI还赋能了小米自研压铸合金材料“泰坦合金”的过程。小米还自研了多元材料性能A仿真系统,从1016万种配方中,遗选出兼顾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最优合金配方。
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智能移动领域的突破重点。在这场技术攻坚战中,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构成了小米智能驾驶的三项关键技术。
“汽车智能座舱是小米的专业,能连接苹果系统”
“我们要造的不是一款平庸的车,我们要造的是一辆媲美保时捷、特斯拉的梦想之车。”在发布会上,雷军分享了小米汽车的目标。
据介绍,在极致科技、先进驾控体验上,小米SU7凭借自研超级电机HyperEngine、CTB一体化电池技术,以及脱胎于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的车身结构等一系列硬核科技创新,小米SU7 Max整车的零百加速直接飙到2.78秒,一脚踏入“2秒超跑俱乐部”,最高车速也达到了265km/h,两项成绩均超过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在移动智能空间的先进体验上,小米澎湃OS五大特点(底层重构、跨端智联、主动智能、全域安全、开放生态)全面上车、为车进化。雷军表示,小米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与手机平板一致,不用学习也能快速上手,系统也极其流畅,车机系统1.49秒疾速启动,同时还拥有手机与车机的跨端无缝互联体验,如手机进入座舱,车机会自动浮现手机图标,可一键呼出手机桌面。
值得一提的是,雷军在现场表示,考虑到很多人还不知道小米14很好用,还在用苹果,小米SU7也支持ipad上车,小米CarIoT生态全面向第三方开放、向苹果用户开放。
此外雷军在本次发布上还宣布,随着小米汽车的加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正式完整闭环。据雷军表述,“人车家全生态”,是一个全面打通人、车、家场景,实现硬件设备无缝连接,实时协同,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
三款颜色,投入超百亿,价格14.9万不可能
此次发布会展示了小米汽车的三款颜色,包括海湾蓝、雅灰、橄榄绿三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SU7的空间表现,小米SU7的车身尺寸为4997mm x 1963mm x 1440mm,轴距为3000mm,具有低趴运动的跑车姿态与兼顾多种出行场景的C级大空间,前排竖向乘坐空间1012mm,后排膝部间隙105mm,后备厢容积517L,更有105L前备箱容积,为国内纯电轿车之最。
发布会现场SU7真车实拍。
雷军还透露,目前,小米汽车首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研发团队共有3400多名工程师,其中在关键领域拥有上千名国内外顶尖的技术专家。
不过,在讲完一系列的性能、电池配置等信息后,雷军打趣地向在场观众表示,9.9万可以不用喊了,14.9万都不可能。据雷军表述。目前小米首辆汽车已经准备好了,也已经完成了冬测,但为了万无一失,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最后的检测和试验。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的重大跨越,是从手机、AIoT到汽车的跨越,是长期投入、深耕底层核心技术的跨越,是小米现代工业智能制造能力成年礼式的跨越,更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
【相关报道】
雷军回应为何不向吉利等汽车致敬
发布会一开始,雷军就对近日的致敬事件进行了回应。雷军表示,在造车后深刻认识到了造车的困难,因此发了几条微博,包了几个广告牌,但却被许多人问“为什么不向一汽、二汽、长安、长城、奇瑞等汽车致敬”。“其实大家真的误解了,我对整个汽车行业一直心怀敬畏之心。我决定做车后就对每一家进行登门拜访,也向多个人士请教。”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雷军在社交媒体放出照片,小米在国内多座高楼投放了小米汽车向比亚迪、华为、蔚来、理想、小鹏汽车致敬的字样,此举迅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不过,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了该微博,并表示:“过了”。随后还转发了网友的评论“从汽车业的宣发来说,确实过了,但对于手机业来说,这才哪到哪呀?”,并评论道“所以我不能理解”。随后,杨学良再次在社交媒体表示,“人要是总想着被致敬就完了,但人要是总想着致敬别人也没啥出息”。此外,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也在朋友圈转发小米海报并表示:“这样的情怀绑架有意思吗?”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发自北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