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算车企想佛系,经销商恐怕也不能掉以轻心。根据中汽协公布的10月份国内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环比9月提升了12.6%,达到了1.70的高位。但有意思的是,今年1-10月份,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了8%与9.1%。销量涨了,但库存压力在年底并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迹象。这只能说明国内汽车产能过剩的状态依旧明显,至于剩下来的,大概率也就是燃油车,特别是非热销燃油车。同样是前十个月的国内销量数据,新能源车的产销分别同比增长了33.9%与37.8%,市场占有率已经稳稳超过3成。
当然,这并不是说燃油车就只能买高端。事实上,中低端燃油车的性价比甚至更高。因为25万元以上的市场,燃油车至少需要面直面各类新能源车的冲击。但在15万元以内,甚至更低的10万元以内的汽车市场,燃油车的竞争环境无疑要更为宽松。这倒不是说15万元以内没有多少新能源车的选择。但与降价之后的燃油车相比,两者在产品力上有着鲜明的错位。比如朗逸、卡罗拉、轩逸这些经典合资A级车,如今终端的价格都可以稳稳落入10万元以内。即便是有个性、颜值等需求,像马自达3 昂克赛拉这样的选手,也早早官降到了9万元以内的水平。至于同价位对位的新能源车,多是A0级别选手,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做工档次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如果再考虑到日常家用场景对于补能的需求,以及使用里程上并不夸张(比如年行驶里程1万公里左右),那么直接购入燃油车的性价比就更高了。
至于新能源车方面,考虑到车企已经手握诸多降低成本的技术大招,比如增程式、钠电池、一体压铸等等。下一阶段的主战场或将是新能源车持续向15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市场施压。既然如此,除非眼下的优惠力度足够吸引人。否则现阶段价位在15万元左右的普通家用新能源车,还是要报以继续观察的眼光。简单来说,就是车企之间有竞争力,消费者才能获利。在此逻辑下,眼下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车,相对就更具备性价比一些。在自身存量与同价位燃油车的共同竞争之下,这一价位的新能源车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市场压力。而且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普遍在车机芯片、智能驾驶硬件、电池技术等核心产品力方面表现出色。这客观上也能更大程度抵御技术迭代造成的产品体验被“贬值”的现象。当然,这一切除了基于有竞争力的价格、硬件之外,还得依托有一定可靠度的品牌。毕竟新能源汽车品牌也进入了洗牌初期,加上售后问题,肯定无法像燃油车那样“一味贪便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