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发布的ChatGPT,近来又掀起了互联网圈和科技圈的热烈讨论,许多人也对ChatGPT的出现表达了担忧,因为结合ChatGPT,我们可以写程序、聊天、创作……人类的内容生产力,难道会被ChatGPT等AI技术的发展所超越吗?ChatGPT的出现,带来的究竟是冲击,还是方向?
从吟诗作赋,到写代码,再到写剧本、绘画,OpenAI发布的机器人对话模型ChatGPT凭借自身能够回答处理多领域问题的能力,引发了全球关注。尽管这一模型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前期阶段,但面世仅一周,便有超过一百万用户使用,“明天ChatGPT就要抢走人类饭碗”的调侃也不绝于耳。
作为全新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被认为正在掀起“新一轮AI革命”。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各行各业的用户都在分享自己使用ChatGPT的体验。有学生用它写论文,自媒体博主用其撰写软文广告,程序员用其编程,还有人用来撰写行业分析报告、自动翻译、创作小说等等。进入网上聊天界面,用户只需在对话框向ChatGPT提问,并描述具体的需求,ChatGPT就能生成逻辑通顺的答案,甚至可以引经据典,兼顾内容结构与文采。
然而,正是由于ChatGPT的“无所不能”,科技、教育和媒体等多个行业都为此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AI的快速发展终会导致人类众多岗位的迭代与消失,也有人恐慌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战争是否会真的出现,就连ChatGPT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都表示:“好可怕,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一直以来,主观性和情感性较强的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毕竟这类行业需要真实的人类感知与情感表达。但ChatGPT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个规律,复杂的内容创作都可以通过AI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究竟是代表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还是对内容生产与从业人员的巨大冲击?
一、ChatGPT日活破亿,大厂坐不住了ChatGPT本质上是一款对话式AI聊天机器人,由微软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一经推出,就在AIGC领域引起轰动,被评价聪明得“像人类”。谈及ChatGPT的聪明,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ChatGPT是AI在大数据大模型下的一种延续,引入了人类知识并深入到认知领域,形成了“数据 知识”的训练模型,通俗来说就是能够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自我学习与成长。
或许正是因为智能与实用,ChatGPT上线短短5天,用户便突破了100万,两个月后超过1亿,巨大的用户需求与体量面前,海内外众多大厂都坐不住了。
2月1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相关负责人透露,谷歌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推出类似ChatGPT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型语言模型,用户很快就能以“搜索伴侣”的形式使用语言模型。微软更是被爆追加近百亿美元投资,并抓紧时间让自家产品与之深度融合。
就连在AI领域发展相对较慢的苹果都宣布在下周举行年度内部AI峰会,仅限公司内部人员参加。在国内,百度的反应最为迅速,宣布将于3月推出类似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并命名为“文心一言”。李彦宏在公司内部会上表示:“这样一个天天在琢磨的技术方向引起如此大的舆论场和关注度很不容易。”
图片来源于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一时间,ChatGPT成为了广大用户讨论的话题中心,探讨主要围绕在功能、对部分行业的冲击、发展长效性三个方面。
从内容创作的角度来看,几年前,AIGC生成的内容主要还是文字,而ChatGPT的模型则可以处理任何内容格式,包括文字、语音、代码、图像、视频、甚至3D模型动作等等。ChatGPT如果能完美的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与想法,就能免去很多繁琐和重复的修改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有释放劳动力的潜力。创作者可以逃离重复的工作,利用多余的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ChatGPT像是搜索引擎与社交软件的结合体,并拥有独立分析与互动的能力,用户能够在实时互动的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答案。伴随着对ChatGPT的深入体验,许多用户开始担心,自己的岗位会不会在未来被AI彻底取代。
举例来说,ChatGPT不仅可以写出复杂且扎实的语言文段,还能按指令创建计算机代码,甚至速度远快于人类。同时,它具有撰写不同类型内容的能力,能够帮助营销、广告、咨询、内容创作等多个领域提高内容生产力。原本只能由经受过训练的人类完成的任务,现在AI就能完成,一些有价值的技能竞争力开始逐渐减弱,基本的创作岗位、文案,甚至简单的编程与美工工作或许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二、创作效率与主观情感的冲突内容创作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专利”行为,从远古时代的岩壁绘画到后来的诗词歌赋,能歌能舞能写能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而如今,ChatGPT在内的一系列AIGC技术的发展,似乎开始将基本的创作权赋予了AI。
在B站上,一名UP主使用AI生成图画工具Midjourney,为《漠河舞厅》整首歌配了一条MV。由于这些由AI绘制的画作与歌词的文本内容高度吻合,不少网友纷纷表示,AI画出了他们听这首歌时脑海中的景象,而这些画作只是单纯输入歌词描述后生成的结果。
生成式AI凭借高效高质量的创作过程,使得内容创作变得简单方便,拉低了创作的门槛,但同时也在内容创作领域遭受到了质疑与抵制。去年夏天,并无绘画基础的游戏设计师Jason Allen通过AI绘图工具生成了一幅AI画作《太空歌剧院》,并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州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一等奖。随后全球知名视觉艺术网站ArtStation的上千名画师发起联合抵制,禁止用户将其画作投放AI绘画系统,并认为这一技术是在“杀死”艺术。
一部分内容创作者对AI生成视频以及AIGC市场持有乐观态度,他们认为AI生成内容,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创作者的素材困扰,并且能够提高创作效率。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类内容,这类内容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储备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娱乐、个人的情感属性相对较弱。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AIGC技术工业化痕迹太重,它是个聪明的助手,但也只能是助手。虽然人和机器的分工发生了变化,但最终的决策和责任还是得由人来承担。以AI绘画为例。目前,AI已能集众家之长、以不违和的方式重新进行加工整合,生成一些插图或画作,甚至参赛获奖,但其与真正大师的创造,依旧不能相提并论,并不具备人的独立思考和原创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与AI最显著的区别是,人类创作是基于人类创作者的感性和想象力,而AI的创作是基于它所接受的训练和数据。人的品味、创作意图、长久以来形成的内容风格是不可模仿的,这一点是AI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突破的限制。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ChatGPT等生成式AI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但不能过于依赖。内容创作是人类长久以来主观思维的集中展示,即使AI合成的作品和个人原创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但越是如此,创作者的独立思考和原创价值也就越发凸显。
三、ChatGPT的商业化拐点正如前文所言,ChatGPT涉及到的领域很广,无论是B端企业还是C端的用户都能通过其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与成本,这给ChatGPT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化空间。正如红杉资本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所言:“生成式AI,让机器开始大规模涉足知识类和创造性工作,这涉及数十亿人的工作,未来预计能够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但这只是未来理想化的商业想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hatGPT在B端和C端的商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B端而言,ChatGPT对于算力的要求很高,且随着AI技术的更新迭代,这一要求也会不断提升,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言,很难承受得起。一些大的头部B端企业在负担ChatGPT的大规模和大运算需求同时,需要投入更高的维护与更新成本,这就意味着能使用AIGC技术做应用的公司并不多。同时,目前的ChatGPT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大众性质的、普适化的,而非个性化的,公司很难针对自身的独特性进行内容的生产,生成结果往往不具备差异化的优势。
在C端的角度来看,生成式AI的变现模式往往是提供一定的试用次数,后续通过购买次数或时长进行变现。但这类产品生成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用户体验也尚未完善,普通消费者在试用完相关产品后难以产生持续付费的意愿。
不仅如此,ChatGPT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在逐渐“蚕食”消费者及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目前,许多海外学校出现了学生使用ChatGPT撰写论文甚至通过考试的现象,对此多个城市颁布ChatGPT禁令,禁止老师和学生通过公立学校的网络和设备使用ChatGPT。此外,编写网络钓鱼信息、制作虚假的社交平台个人资料、开发恶意软件等不正当行为开始涌现。OpenAI的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坦言,像ChatGPT这样的AI工具可能被滥用,现在对ChatGPT进行监管不算为时过早,ChatGPT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图为ChatGPT禁令报道
四、写在最后如今ChatGPT不断刷屏,算法、算力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也使得AIGC技术在持续进步,并推动内容生产向更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方向发展。但内容创作是基于创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的,机器更多的是充当工具与助手的角色,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的意志与情感表达。
ChatGPT高效生产内容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内容创作的效率,开创了新的商业化发展空间。但目前,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链不完善、内容同质化严重、易产生社会问题等情况成为了其未来发展的“绊脚石”,未来应用与商业化前景仍需技术与市场的多方努力。
作者:大可;编辑:纪南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