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一个好法官,就像一粒好种子一样,在希望的田野上,她既成就着自己,也给予群众以公平的芬芳与正义的硕果。“作为法官,要于细微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良法善治的司法温度,又要努力让每个案件的办理高品质有意义。”这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民事法官陈扬对法官工作的理解,也是她对自我的要求。
从本科到硕士,陈扬一直学习法学专业,现任北京朝阳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2年来,她勇于担当、用心办案、竭诚奉献,像一粒好种子一样向阳而生、向暖而立、向下扎根,审结民事案件3000余件,其中既有受社会关注的“大”案子,也有关系百姓生活的“小”案子,因成绩突出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为民榜样”等多项荣誉。
老人的鞠躬,让我深受触动
在民事案件里,医疗纠纷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案件,除了专业性强、鉴定繁琐这一特点外,还难在要关注当事人特殊的心理境况。
陈扬曾办理过一件医疗纠纷案,原告是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老伴儿因普通感冒就医,住院后病情却急剧恶化,几周后便不幸离世。这样的突发变故,老人难以接受,坚信医院存在重大过错,对医疗鉴定完全无法理解,认为预计鉴定周期过长,一定是医院在恶意拖延诉讼。审理中老人情绪激动,多次崩溃恸哭,说:“老伴儿之前头疼脑热都是去医院输几次液就好了,这次越来越重,后来人也没了,难道不是医院给治坏的吗?还用做什么鉴定?”庭审程序也被迫数度中断。
面对僵局,陈扬明白自己必须先过了老百姓的“信任关”“感情关”,才能进入法律程序。于是她挤出时间,经常给老人打电话,了解生活起居,有时候也约老人来法院,不说案子,唠唠家常,倾听老人的哀痛和思念,有时讲到动情处,陈扬也不由得陪着掉眼泪。一次两次,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老人渐渐缓解了因变故带来的悲痛,也愿意听陈扬说说医疗鉴定是怎么回事。
陈扬觉得可以适时开展下一步工作了。她由浅入深开始解释法律规定,找来类似案例解答老人的疑虑,看到老人慢慢放下固有认知,陈扬告诉老人她会陪同一起参加鉴定听证会,听到这儿,老人眼神舒缓下来,放下心理负担,说:“我不懂医,就怕鉴定会偏向医院,有法官在场的话,我就放心了,我同意鉴定。”在征得老人同意启动鉴定程序后,案件审理程序得以顺利进行。最终,鉴定结论认定医院存在过错,陈扬也舒了一口气,依法支持了老人的诉讼请求。
后来有一天,正在开庭的陈扬看见老人来到自己法庭门口,老人看到法官正在开庭,就在法庭门口远远地向陈扬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陈扬说:“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我深受触动,依法裁判是我作为法官必须履行的义务,但仅仅止步于现有的程序模式,我是否有愧于老人这一鞠躬。”
于是陈扬尝试着在法定程序中解决自己审理的医疗解纷案件中鉴定周期长的问题。经过调查总结她发现,一些病例材料提交不规范,反复“拉抽屉”,是导致鉴定周期长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陈扬区分原告、医院、鉴定机构三方主体不同的权利义务,制作“医疗案件证据提交1 1 1”清单,对原告强化提示告知,确保应交尽交、没有遗漏。对医院,陈扬督促医院严格病历管理,从源头上防控病历真实性争议。为了规范司法鉴定人的出庭作证活动,陈扬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强调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出庭接受质询,从而增强了鉴定结论的认可度和接纳度,为后续审判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基础。陈扬也基本形成了“一次庭审启动鉴定程序、当庭制作鉴定委托函、及时移送鉴定检材”的审理模式,个案审理周期平均缩短了2-3个月。
“法律的适用不是刻板的,司法实践更不应该一成不变。”陈扬说。通过点滴努力,在公正的基础上,让当事人体验到更便捷、更美好、更温暖的诉讼程序,是她的目标和追求。
积极引导当事人理性调解、
灵活主张权利
熟悉陈扬法官的同事都知道,她在医疗纠纷审判领域经验丰富,而在保障民生方面,陈扬也有不少案例。她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某医院将一栋大厦出租给贸易市场,合同中特别约定,对于出租的近半数的面积,租赁期满十年后,医院可以收回自用。现租期早已届满,医院要求贸易市场腾退,并支付占用费。
根据合同的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清晰,而关于占用使用费,做一个客观评估,依法做出判决并非难题。但是,涉案大厦紧邻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商贸市场中有近千名商户,腾退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合上案卷,陈扬决定趁着午休去现场看一看。
医院的空间狭小而密集,虽然是中午,但医院里到处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孩子们不安的哭闹声、家长们焦急的安抚声,还有那“等候人数大于80,候诊时间大于4小时”的叫号屏,收回出租房屋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就医体验。
同样的焦灼,也出现在涉案的大厦中,不少商铺都挂着“清理腾退,跳楼甩卖”的醒目条幅,好些人都在苦恼如何另谋出路,连连叹道:“以后真不知该如何养活一家人啊!”
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痛苦拥挤的家长和患儿,一端是忧愁生计的数百个家庭,应该如何平衡呢?
陈扬心想,“一判了之”必定引发后续诸多问题,“要积极引导当事人理性调解、灵活主张权利。”她跳出案件,从各方利益诉求本身出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和多方协调沟通,从做人做事说到契约精神,从相互体谅谈到服务大局,有序组织各方调解。终于,双方表示互相理解,一致同意陈扬法官提出的方案:将便于吸引客流的一至五层继续用于市场经营,为相对安静的六至十一层安装直达电梯,交付给医院,用于安置医疗器械、行政办公。
这样,医院得以腾出更多的就诊空间,改善了患者的医疗体验,商户不至于完全失去生活依赖。通过细致稳妥的工作,陈扬在诉讼阶段即促成了涉案楼宇近7000平方米的腾退及返还工作。
陈扬回想起那日中午看到的场景,写下了这样的工作手记:“当事人的理解和互让也会让法官充满力量。也许我无法解决所有的细节和难题,但我会尽力帮助各方达成权益的衡平。”
聚光灯下,冷静处理
陈扬也处理过一些媒体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案件,在舆论重压之下,作为主审法官,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是陈扬认为,“法律是严谨的,庭审是严肃的。媒体及公众的持续高度关注,当事人又拥有强大话语权,那么就要对案件进行适度‘冷处理’,一方面厘清审理思路,另一方面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通过权衡利害、释法说理,避免舆论炒作升级,为案件依法公正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她曾审理过一起演员离婚案,第一次庭前会议的那一天,做自媒体直播的、为偶像声援呐喊的、驻足围观的……将法院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庭审现场在一些人眼中,仿佛也成为了舆论的战场。
陈扬保持着她一向的冷静,庭审开始前提示双方:“庭审开始后,请双方根据诉讼请求及争议焦点提交证据材料,诉讼看的是证据,不是热度。”
陈扬仔细分析了该演员的诉讼申请书,循循善诱启发他,要理性对待诉讼,认真思考自己的诉讼策略和诉讼目的,引导当事人建立对法院的信任。同时,随着案件审理的推进,陈扬发现此案涉及的财产线索十分繁杂,当事人诉讼请求多样,如果一并审理判决,可能时间太长,对当事人和舆论就照顾不周。反复思考后,陈扬想起民事诉讼法中一条不常被引用的规定——先行判决!通过分段审理,逐步降低该案的敏感度。找到了突破口,陈扬法官果断地对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和探望等问题进行了先行判决。随着判决的生效,双方的生活逐渐趋于稳定,舆论也停止了继续发酵,案件中关于财产分割的部分也以调解方式结案。
陈扬说:“只有内心足够坚定纯粹,对案件有专业清晰的判断,才能在聚光灯下,冷静处理。不论舆论如何质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应当公平的受到法律保护,可能正是这种理念的传递,我争取到了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每一粒好种子都有她收获的季节,陈扬法官也是如此。陈扬的同事有这样一首写她的诗:
作为民事法官,
走百姓之路,解万家之难,
“冷”与“暖”交替,“情”与“法”交融。
聚光灯下的审判,
绝对的冷静,
穿过纷繁探寻真相,让理性重构起点。
正义的光,胜过所有。
眼眸所望的审判,
心泉的暖意,
让长夜不再寒冷,让我们,紧紧相依。
正义的光,温暖人间。
我愿化作点点星火,
发出束束微光,
相随与共,
共同绘就法治的灿烂朝阳。
我希望,
做法治的种子,
扬风播撒、沉根泥土,
在人民的大地上,发芽与开花。
供稿:朝阳法院
摄影:曹璐
编辑:麦浩敏 姚日辉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