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9年1月22日,隋文帝杨坚的儿子杨广(后来的隋炀帝)率军攻入南陈首都建康(今南京),陈朝后主陈叔宝被俘,陈朝灭亡。至此,长江南北被隋朝统一,中国重新回归大一统时代。
隋文帝杨坚
如果说秦始皇开启的400多年秦汉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时期,那么隋文帝开启的300多年隋唐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大帝国时期。
从西晋灭亡开始,先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轮流坐庄,后来又是南北朝并立。南方宋、齐、梁、陈四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北方则是鲜卑人的天下,先是北魏统一中原,北魏后来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随后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最终,杨坚篡了北周的皇位,又变成了隋和陈朝南北对峙。隋灭陈,其实是终结了一个将近300年的混乱阶段,随后便是318年隋唐盛世。
东晋十六国形势
所以,对于隋朝统一这件事,不能仅关注杨广平陈在军事上的胜利,更应该关注,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让军事上的统一成为可能。
首先,鲜卑人持续汉化,让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成为可能。
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开始,北方就一直是鲜卑人的天下,而鲜卑人一直推行汉化政策。
他们请汉人做官,学习汉族制度。但最主要的汉化,来自孝文帝改革。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中原文化的中心——洛阳,然后在语言、服饰、官制、度量衡、祭祀仪式等问题上,要求全部向汉人看齐,还抑制佛教,尊崇中华本土的道教。
魏孝文帝
十六国时期,南方的东晋还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正统。后来东晋成了明日黄花,北方经过鲜卑人的汉化,在华夏文化的正统方面,南方相对北方,已经没有优势了。
北魏还建立了像魏晋那样的门阀制度,这就让门当户对的胡汉两族可以通婚。魏孝文帝让他的六个弟弟迎娶汉人四大家族的女儿,有了皇族的示范,其他人纷纷效仿。鲜卑的豪门与汉人的望族共同组成统治阶级,下层则混为一谈,民族融合彻底实现。
历史学家胡如雷认为,民族融合是南北可以统一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侯景之乱让南方元气大伤。
东晋灭亡后的南方,宋齐梁陈都是短命王朝,寿命最长的刘宋59年,最短的南齐不过23年。寿终正寝的皇帝也不多,被杀、被废,或者被迫禅让,是很多皇帝的最终结局。但这些都是上层的事,并没有太多折腾底层。所以整体上,南朝还算平稳,但侯景之乱却让南朝元气大伤。
侯景
侯景本是东魏的大将,后来投降了南梁。但侯景是阴谋家,跟梁武帝的侄子勾结造反。江南最重要的城市建康和三吴,被侯景烧、杀、抢后,迅速衰落。后来陈霸先杀掉侯景建立陈朝时,整体形势已经很不好了。陈朝后主陈叔宝荒废朝政,耽于酒色,也守不住祖宗的基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对南方的统一,是北周和杨坚的隋共同完成的。那么,这一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整体看来,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杨坚称帝前,北周对北方和长江中上游的统一(548年八月-577年二月)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大部分时期,南北方是靠秦岭淮河这条线分开的。
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存在了一百多年,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南朝与东魏存在时间大体相仿的是梁朝。南梁自侯景之乱后,元气大伤,内乱不止,先是被东魏抢了淮河以南的土地,又被西魏抢了长江中游的襄阳、广陵和长江上游的巴蜀。所以后来陈霸先建立陈朝时,其实只有江东之地。
东魏后来变成北齐,西魏变成北周。北周武帝通过河阴之战、平阳之战、邺城之战三场大战,在577年完成对北齐的吞并。南陈曾经趁着周齐混战时从北齐手里夺取淮河南北大片土地,但没多久就被北周夺了回去。
南北朝并立形势
从此以后,长江中上游和北方全部被北周统一。
第二个阶段是杨坚代周自立,完善大一统王朝政治经济制度(581年二月-587年)
北周武帝去世后,由其子宣帝宇文赟即位,但宣帝荒淫昏暴,不理朝政,刚刚20岁就退位当了太上皇。579年,年仅6岁的静帝宇文阐登基。杨坚是静帝外公,以左大丞相的身份总揽朝政。
周武帝宇文邕
杨坚对北周的不臣之心早已有之,武帝和宣帝对他都有忌惮。但杨坚有一套自保方式,人缘也好,关键时刻总有人替他说话,所以终究没祸及自身。但静帝实在太小了,拿杨坚完全没办法。从总览朝局那天起,人人都嗅到了杨坚夺权的气息。
杨坚一方面收拢人心,一方面逐渐平定忠于宇文家的地方势力的反叛,随后在581年二月,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晚年被封为随公,所以杨坚夺取政权后就以隋为国号。
为了应付越来越广泛的地域统治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构成,杨坚在政治上做了三项重大改革。
首先是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能,扩大行政组织。
随着北周统一大片领土,原有制度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已经越来越低效。所以杨坚把两汉、魏晋、南朝诸代的中央政府组织做了一次大综合,组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内史省。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其中,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长官均为相职,同时,三公、三师也参预朝政,也是宰相。
隋朝得三省六部制
学者邓广铭说,这样一个中央政府,是依照大一统的帝国所需要的最高行政机构的规模而设计的。
其次是建立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由于北魏以来一直实行均田制,社会上涌现出一批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度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都是“尊世胄,卑寒士”,把中小地主摈斥在仕途之外。
隋文帝为分化门阀大族手中的权利,要吸纳中小地主进入仕途。587年,他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读书人自由报考,各州每年选出3人参加中央的秀才考试(不允许工商者参加考试),然后由中央授予官职。这样,州举里选的方式被废黜,由吏部主导选官,加强了中央集权。
最后是统一币制。
北周和北齐并立的时代,政府铸造的钱币总共有4种,民间私铸的钱币也很杂乱,重量和成色也相差很大。杨坚称帝第一年,即改铸五铢钱,禁止古钱和私钱的使用,并在通行关卡放置钱样,凡遇不合格的钱币均没官销毁。从此全国各地所用钱币得以统一,民间商业交易的进行也有了很大便利。
第三个阶段则是杨坚完成诸项准备,一举灭陈(581年-589年正月)。
北周以来,不少老百姓为躲避徭役和赋税瞒报人口,也有百姓负担不了北齐政府的暴虐统治,投靠豪强之家做附户或者佃户。隋文帝通过“大索貌阅”政策和“输籍之法”,把瞒报的人口清查出来,也让依附于豪族的农户转而依附政府。
这样,隋政府的户口簿上增添了200多万人口,赋税收入和兵源(隋朝实施兵农合一的府兵制)都大为提高,具备了完成全国统一的经济和军事条件。
588年10月,杨坚命杨广、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统领水陆大军五十多万,分路出师伐陈,东起沧海,西至巴蜀,旌旗舟楫,横亘千里。
陈朝首都建康城中本有十万兵力,但后主陈叔宝自恃长江天险,信心十足,不理会文武官员各种备战的方案。等到随军打到建康城时,陈叔宝才害怕起来,号召众人迎战,却已众叛亲离,随即被杨广擒获。至此,陈朝灭亡,隋朝正式统一中国。
左为陈朝后主陈叔宝
随后,隋文帝又对原来归附陈朝的岭南做了劝降工作,平定了江南豪族的叛乱,直至591年,彻底完成了统一的扫尾工作。
可以说,南北朝时期,动乱的社会在酝酿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来完成统一的趋势。隋朝的统一,恰恰是这种酝酿逐渐成熟的结果。而恰恰是因为这种酝酿,才为隋唐300多年的盛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