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历史 > 清朝是如何管理新疆的?严密程度达古代之最,中国至今受益
清朝是如何管理新疆的?严密程度达古代之最,中国至今受益
来源:北斗维斟
2022-08-04
260
管理
西域,自汉代以来就纳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图。然而,从790年吐蕃攻破安西四镇之后,中原王朝就有将近1000年的时间未能管辖此地。1755年,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再次将西域纳入版图,并改名为新疆。此后,清朝就一直经营、管理着新疆,直到1912年转移给了民国,其管理时间长达150多年,历史罕见。那么清朝是如何管理新疆的呢? 一,清朝平定西北的割据势力和叛乱 790年到1755年,先后有吐蕃、回鹘、西辽、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吐鲁番汗国、准噶尔汗国等称雄西域。在明朝后期,强大的卫拉特蒙古西迁,逐渐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噶尔丹时代,准噶尔灭吐鲁番、叶尔羌等汗国,一统西域。 从1686年开始,清朝和准噶尔为了争夺蒙古高原、青藏高原、西域等地开展了70年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外蒙古、川西、青海、西藏和哈密、吐鲁番一带被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到1756年,乾隆帝发兵一举灭准噶尔汗国,再次将西域纳入了版图。 清朝的新疆全图 但是,西域的割据势力并未完全在这次战争中被消灭,清朝之后还要不断和分裂势力作斗争,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757年,清朝平定了阿睦尔撒纳之乱,消灭了准噶尔的残余分裂势力;1759年,清朝经过多次恶战,又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实现了对“回疆”的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清朝的名将兆惠、明瑞等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兆惠是中国历史上收复领土最多的将领。 在清朝中期,国力开始衰落,边疆的叛乱活动又开始出现,而清朝依然稳住每一块土地。1826年,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英国的支持下在新疆发动叛乱,清军将之迅速平定。1845年,浩罕国纠集和卓后裔及境外的柯尔克孜人侵扰新疆,同样被清朝平定。 平定张格尔之乱 到清朝晚期,由于俄国南下,中国北方边疆损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在1864年,俄国逼迫清朝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一次性划走了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又占据了伊犁。沙俄还唆使浩罕占据新疆,中国西北岌岌可危。 但是,风雨飘摇的清朝并未放弃新疆。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出兵西北,最终在1877年收复了天山南北。1881年,清朝和沙俄进行了谈判,签订了《伊犁条约》,最终收复了伊犁核心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 到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革命党人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起兵,而西方列强则趁机煽动边疆独立。当时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俄国的支持下宣布“独立”,还出兵侵占科布多。而新疆内部也出现了革命,试图推翻清朝的管理,情况非常复杂。清朝的新疆都督杨增新坚持先攘外而后治内,顶着沙俄的压力将阿尔泰等地区划入新疆,成功保住了新疆和阿尔泰。 此后,杨增新镇压了新疆的“辛亥革命”。1912年2月,清朝灭亡,同时也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宣布“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将115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领土留给了民国。同时,杨增新也宣布接受民国领导,如此,新疆就成功移交给了北洋政府。
二,清朝对新疆管理体制的变革 在汉唐时代,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建立“军事同盟”,在西域要害之处建立都护府、长史府、都督府等军事基地,实现对西域的军事控制。但是,汉唐并未在西域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一旦王朝衰落,西域就会脱离王朝控制。 清朝则探索出了一条和汉唐有别的管理体制。1755年灭准噶尔汗国后,清朝就在伊犁、哈密、乌鲁木齐等地驻扎军队。在内政上,废除了准噶尔汗国,重新划分为了卫拉特四部,推行“分而治之”。在南疆则推行“以回治回”。以上两种方式有明显的缺陷,因而不久就出现了阿睦尔撒纳之乱和大小和卓之乱。 平定内乱之后,乾隆帝建设了“伊犁九城”,并设置了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府的职能主要是军政,但是也包括民政。《钦定新疆识略》记载为“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武,广办屯田,应办事件印房、营务处、粮饷处、驼马处及文武各员分司之”。伊犁将军之下设置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职,分别负责天山南北的军政和民政,其中伊犁参赞大臣管理北疆,噶尔参赞大臣管理南疆,吐鲁番等城办事大臣管理东疆。 此外,清朝在伊犁驻扎1.2万八旗军队、6000绿营军队,在塔尔巴哈、乌鲁木齐、哈密、巴里坤、南疆八城都驻扎了军队,其中南疆八城驻扎了5000军队,八旗军占1000人,绿营兵4000人。通过以上的措施,使得清朝在新疆的驻扎军队达到了3万人,其中八旗军在2万左右。 清末在新疆的驻军 南疆地区过去为世袭的伯克制,“伯克”为突厥词汇,意思为“城主”“君主”“首长。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继续采用伯克制,但是这里的伯克变成了官员,一城大概有30多个伯克。乾隆在南疆推行有限的改土归流,废除了伯克世袭制,改为任命制,接受伊犁将军、参赞大臣的领导,接受清朝的俸禄。这标志着中原王朝首次在西域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当然,新疆并非完全是伯克制。在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区,清朝推行了州县制,设置了迪化道,分为镇西府和迪化直隶州,镇西府)管辖宜禾县(巴里坤)、奇台县、吐鲁番厅、哈密厅。迪化直隶州(乌鲁木齐)管辖昌吉县、绥来县(玛纳斯)、阜康县。后来又设置了伊犁直隶厅。以上的三个行政机构都隶属于甘肃省管辖。 1884年,清朝正式在新疆设省,实行了和内地一样的管辖体制,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的开创性壮举。此后,新疆的政治重心从伊犁转移到了乌鲁木齐。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至1909年,新疆省下辖4道,道以下共隶有6府、10厅、3州、21个县或分县。
三,清朝在新疆的巡边、屯田等建设 在满语中,“卡伦”就是边关、哨所的意思。清朝建立后,在祖国漫长的边界线上设置了数量繁多的卡伦,这是之前的所有朝代都没有的现象。在黑龙江,清朝设置了59个卡伦,在外蒙古设置50座。平定新疆后,清朝先后在新疆设置了250个卡伦。在沙俄占据外西北后,新疆的多个卡伦丢失了。 以清朝后期为例,清朝将新疆的卡伦分为南北两路,贯穿了新疆东西,遍及天山南北,设立于山川隘口、交通要道上。卡伦的职能就是巡查边界,防止外国入侵;管理游牧地界,防止游牧民族超出规定牧区;监督矿山、稽查犯人、传递文书等。 由于边界线漫长,清朝不可能在卡伦设置在边界之上,为了将疆界线清晰化,规范化,清朝就在边界大规模修建鄂博,也就是“石堆”,作为两国分界的标志。在西藏、东北、蒙古和新疆的边界,清朝都建设了大量的鄂博。在此基础上,清朝建立了巡边制度。在新疆,每年八九月间,伊犁将军就要派遣参赞大臣巡边,主要是巡边的范围北到阿尔泰山,西到巴尔喀什湖、塔拉斯(江布尔),南到帕米尔高原。在帕米尔高原上还建立了乾隆的立功碑,主要是纪念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为了方便边界地区的交通运输、军队补给和文书传递,清朝在边界修建了完善的驿站体系。在新疆,驿道从甘肃到哈密,在分为南北两路,贯穿整个新疆。驿道中间又设置了数量可观的军台、理塘和驿站。例如乌鲁木齐到伊犁的驿道1770里,设置了23个军台、14个理塘、5个驿站;哈密到叶尔羌,驿道长5498里,设置68个军台。清代的驿站传递速度很快,效率很高,公文一般可以日行300里,最高级别的可以达到了日行600里。 屯田,也是清朝开发、经营边界的重要措施,根据记载,清朝的屯田范围超过了历朝历代,就是黑龙江北岸、蒙古高原西北都有清朝的屯田遗址,最著名的就是“江东六十屯”,而新疆的屯田规模远超外蒙古和东北。早在康熙年间就在哈密、巴里坤屯田,仅巴里坤一年就可以收获青稞2万石。 新疆的军屯家族 乾隆年间,清朝的屯田遍布天山南北,而且屯田分别军屯、回屯、户屯、遣屯等。根据统计,乾隆年间新疆的兵屯达到了28万亩,回屯达到了6000多户(每年交粮9.6万石)、户屯达到了28万亩。如此多的屯田能够解决西北的粮食问题,同时加速了新疆的经济开发。乾隆年间,仅仅新疆军屯就能够提供粮食32万石,粮食吃不完,还有剩余。 在新疆的屯田的历史上中,出现了锡伯族万里戍边的故事。1764年,乾隆从东北调集锡伯八旗1020人,带领3000多家属到伊犁屯田。乾隆许诺,在60年后就让他们回家,然而直到清朝灭亡,他们都还在伊犁屯田。这些锡伯人后来参与了平定张格尔之乱、平定阿古柏之乱等战斗,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清朝对新疆的管理,恰恰证明了这句话。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重新开始(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