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历史 > 为了自己的面子,硬生生亡了一个国家,大明王朝的后期实在可悲
为了自己的面子,硬生生亡了一个国家,大明王朝的后期实在可悲
来源:指点江山
2022-08-04
362
管理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清军在皇太极的带领下一举攻破了松山、锦州、杏山三个军事重镇,获得了松锦之战的胜利。此战过后,明军在辽东一带完全丧失了主动权。如果不是孤城宁远尚在手中,明王朝恐怕连山海关都要丢掉了。 一想到关外如狼似虎的清军,崇祯皇帝就心急如焚。自从即位以来,他每时每刻都希望能够中兴大明。但是,在他的苦心经营中,明王朝的国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国内的流贼越剿越多,辽东方面又是一败涂地。 战事如此紧张,可崇祯帝能够调动的军队,实在是寥寥无几。兵部尚书陈新甲见崇祯帝愁眉不展,有心为皇帝分忧。他单独来到崇祯帝的面前,提出可以用议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崇祯帝认为可行,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愿意公开此事。而且,崇祯帝也不知道清军方面是否同意议和。如果求和不成,反被拒绝,那么,自己就无地自容了。 陈新甲揣摩到皇帝的心思后也不点破,只是加紧谋划起议和的事宜。确立好具体人选后,他暗中派这些使臣前往辽东,同皇太极商讨停战之事,并让兵部职方马绍愉在一旁协助。马绍愉本以为议和之事肯定会遇到很多波折,但却没想到清军方面也同样有停战的想法。明朝的使臣来到沈阳后,皇太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皇太极心中明白,己方虽然兵锋正盛,但充其量只能在明王朝的东北方耍耍威风。而且,松山战役中,清军引以为傲的八旗兵损失惨重,急需一段时间来休养。八旗兵在数量上比不过明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完全是凭借着一股狠劲。清王朝疆域狭小,后期保障能力极为有限。因此,这些作战凶悍的八旗部队,死一个就少一个,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补充。 而明军方面就不同了,明王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江浙一带更是富庶无比。明军遭遇大败后,很快就会从后方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皇太极深知,灭亡明王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此时,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非常猖獗,为了剿灭流贼,明王朝不得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既然如此,何不让明军和流贼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使清军从中渔利呢? 出于这样的考虑,皇太极盛情款待了陈新甲派来的使臣,并在议和条约上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他向崇祯帝表示,自己愿意释放一部分俘虏,以表诚意。而作为交换,明王朝方面应当购买一批清王朝的特产。此后,明、清两国互称兄弟,彼此之间友好共处。 平心而论,皇太极的要求并不过分。清军在两国边境向来以抢掠为生,犯下的罪行不知道有多少。明军派兵前去抵御,耗费巨额的军费不说,还经常损兵折将。如果能够以金钱的方式来换取和平,明朝方面是求之不得的。 更何况,皇太极要的钱并不多,还是打着贸易的幌子。以这样的方式来议和,明王朝面子上也不至于太难看。马绍愉将清廷的意见反复看了看,感觉此事可行,于是,就将皇太极的要求写在了一封密信中,然后,派人火速呈递给陈新甲。 看了密信,陈新甲非常兴奋。他不顾疲累,赶忙找来纸笔,准备给崇祯帝汇报这件事。但是,陈新甲只顾着高兴,忘了议和之事应该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看完之后,他并没有把密信藏起来,而是随手放在了自己的几案上。 真是无巧不成书,陈新甲的书童来到屋里,恰好看到这封密信。书童不知道议和之事,也不知道这封密信的内容,还以为是普通的信件。像往常那样,他拿着书信公开让人抄写。很快,朝廷要与满清议和的事情传遍了整个京城。 等到陈新甲发现密信泄露的时候,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早已堆在了崇祯帝的面前。 在明王朝的朝堂上,有很多自诩清流的大臣。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主战和爱国联系在一起,极力劝皇帝战斗到底。一旦有人想要议和,他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扣上一顶投降卖国的帽子再说。 其实,他们也知道,主战和主和,都要结合现实的条件具体分析。可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忠心,他们就不顾一切地鼓吹主战。至于说能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他们丝毫不关心。因为,上战场的又不是他们。 怀着这样的心思,他们在奏章中痛骂陈新甲,将陈新甲说成了一个勾结胡虏、卖国求荣的汉奸。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也因为这件事对崇祯帝产生了怀疑。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都说崇祯帝畏敌如虎,想要同清王朝这样的蛮夷议和。 崇祯帝虽然恼恨陈新甲泄密,但为了议和大计,还是决定为陈新甲开脱。他先是斥责了陈新甲一顿,做了一番表面文章。等到大臣们气势稍缓的时候,他又令陈新甲承认错误,好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 此时,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所谓“承认错误”,就是典型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崇祯帝如果真的想严加惩处陈新甲,直接痛下杀手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这么费事。可是,陈新甲却完全没有理解皇帝的意思。 在他看来,自己真是蒙受了不白之冤,不明真相的大臣们骂自己也就算了,怎么连皇帝也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于是,他不停地上书申辩,强调自己在议和一事上立下了大功。崇祯帝见陈新甲不肯认罪,不禁火冒三丈。这样进行下去,那“投降”的罪名,不是要落在自己身上了吗? 为了维护自己的圣君形象,崇祯帝更加严厉地批评陈新甲,想让陈新甲醒悟。可是,愣头青陈新甲还是坚持自辩清白,说什么也不为皇帝背锅。他越是辩解,崇祯帝就越是生气。最后,崇祯帝索性直接将陈新甲打入了死牢。 被押入死牢后,陈新甲彻底傻了眼。为了活命,他让家人四处求人,甚至不惜重金贿赂内阁中的周延儒、陈演等人。此时,他再也不顾及自己是否冤枉,只求留住性命。 周延儒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非常懂得劝谏的技巧。拿了陈新甲的钱财后,他决定出一份力。趁着斩杀陈新甲的圣旨还未下达,他赶忙劝说道:“陛下,按照惯例,敌方没有逼近城下,可不能杀掉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啊!” 避着整个事件不谈,只着重强调了陈新甲的官职,这种劝说方式颇为巧妙。崇祯帝若是顺着这个台阶走下来,就有理由不杀陈新甲了。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很多人都猜测崇祯帝参与了议和事件。崇祯帝急于和议和一事撇清关系,于是,决定把整件事都推到陈新甲的身上。 他沉着脸,冷冷地对周延儒说道:“国家如今多灾多难,前前后后共有七位亲王死在流贼手中。你说,这难道不比敌军兵临城下还要危急吗?”周延儒听了之后哑口无言,只得先行告退。当年的九月二十二日,陈新甲被当众处死。崇祯皇帝用这样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名望,也让这次珍贵的议和机会化作了泡影。 此后,明王朝继续在流贼和清军两条战线上疲于奔命,最终,在两年之后走向了灭亡。 参考资料: 【《明史》、《南明史》】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快乐的老范(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