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导读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文武兼备,明成祖和明仁宗两代帝王手把手带出来的优秀的接班人,可以讲他是明朝为数不多的受过系统教育的完美帝王。在位期间,改变了明成祖朱棣的对外扩张战略,军事上趋于保守。微服私访、关爱民生、轻献薄赋、休养生息,经济上一片繁荣,可以算得上明朝最安静、祥和的时期,称得上是太平盛世。
明宣宗完善了内阁制度,使得这一制度最终确定下来,并且日趋完善和成熟。明宣宗允许宦官参政,设立“内书堂”,让太监读书认字,完全违背了朱元璋的祖训,后患无穷。
朱瞻基的影视形象
02
军事战略收缩
明宣宗登基之后,为了发展经济在军事上实现了全面的战略收缩。放弃了交趾布政使(越南),让越南自行复国。内迁奴儿干都司到辽宁开原,明朝对黑龙江流域的统治力度越来越小。对于蒙古采取守势,把边境设置在开平卫以南,并且逐步内迁,最后内迁到了河北张家口,失去了几百里的战略纵深。
交趾从秦始皇南征百越之后,就是我国圣神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越南设置象郡。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而独立。明成祖发兵50万,灭了越南,直接把越南变成了明朝的一个行省。
但是越南民风彪悍,不服管教,反抗不断。英国公张辅在越南时,尚可稳住局面。张辅回京后,后续的明朝将领无法治理越南。宣宗登基之后,镇压越南境内的叛乱没有成功,白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钱财。宣宗和大臣商议之后,不得不放弃越南。当时的越南,民族教化已经和云南差不多了,放弃越南实在是可惜而又无奈的决定。
英明神武的明成祖在位的二十几年,积极对外开疆拓土,明成祖丝毫不亚于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帝,明朝东北边疆广袤的土地,都被划入了帝国版图。明朝设立了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管理今天的东北和外东北大片土地,但是东北的民族构成是汉人比较少,明朝不能够在东北设置像内地一样的省级行政单位。
管理东北,实行的是羁縻统治,简单来讲,就是名义上归属中央政府,实际上是半独立王国,明朝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明宣宗时期,内迁奴儿干都司,明朝东北边疆线移到了辽东一带,广大的黑龙江流域,管理越来越松散。为以后女真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贻害无穷啊。
明成祖五征蒙古,经常把朱瞻基带在身边。遗憾的是,这位“好圣孙”并没有完全继承祖父积极、勇武的一面,反而由战略进攻变为防守。北部边界移到了开平卫,离着河北省越来越近。以至于蒙古骑兵对于首都北京的威胁越来越大。很快,在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北京险些被蒙古攻破。
03
政治制度
明太祖是真的能干,直接把丞相废除,导致了皇帝公务不是一般的繁忙。明成祖朱棣,开始实行内阁制。到了明宣宗时期,内阁制度逐步完善。并且内阁大臣品秩由明成祖时期的正五品升级为正一品,内阁大臣可谓位高权重。但是明朝的内阁不等同于丞相的权利。
明宣宗时期,废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不许太监干政”的祖训。希望太监可以帮他分担一些公务,因为大臣也不是皇帝绝对信任的,比起大臣来,太监毕竟是个半残废的人,对于皇权构不成很大的威胁,太监做皇帝的事情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允许太监读书识字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两个太监的职位,可了不得。尤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甚至有“内相”之称,他的权力类似于唐朝门下省。在皇帝勤政的时候,还好说,遇上不理朝政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甚至代皇帝批阅奏折。
总的来讲,明宣宗是为了实现内阁大臣和内廷太监权力之间的制衡,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大致上讲,内阁大臣的权力加上内廷太监的权力等于隋唐时期“三省”的权力。
宣宗朝的十几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权力架构有毛病。后世这种权力架构的弊病显现出来了,导致了明英宗时期太监王振的专政,土木堡一战,明朝文武大臣精英损失惨重,明朝建立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监刘谨祸乱朝纲。明熹宗朱由校,“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力几乎等同于皇帝了。
后记,总而言之。明宣宗一朝,明朝无论从疆域面积还是政治制度,已经定型了。后世的两百年,基本没有跳出这个框框。说一句,事后诸葛亮的话,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根上讲和朱瞻基也“脱不了干系”。但是明宣宗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