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长大,其实健康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
两个看似同等重要,事实上心理健康更重要。人可以身残志坚,比如霍金,还有残奥会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但如果心理上出现问题了,这个人身体不管再好,他都是有很大问题的。
现在的时事新闻里,越来越多的报道是关于某某中学的学生,因为老师的责骂,或者家长责怪,纵身一跃,从此失去年轻的生命。
每个事件的对错我们暂且不讨论,但这些事情都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孩子做出极端行为。
肯定有很多父母想问,到底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的?有什么具体标准嘛?
还真有!
《中国家庭报》给大家总结出5条标准:
1. 智力与年龄相符
能够按照要求去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同时还能够对所看到的人或物进行概况和描述。
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与表达能力缺一不可,培养孩子对于周围事物和发生的现象多思考、多观察,并能提出各种问题,而且还能利用自身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或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2.有稳定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还总是要在妈妈怀里撒娇;或者在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时,就无理取闹、 满地打滚,这只能说明孩子还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
3.正确认识自己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对自己不了解,其实儿童在成长过程里,在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能够清 楚地认识自己。
不会轻易就提出过分的要求,能够知道自己的有什么样的优点,也能够明确自己的错点,更重要的是,对于缺点可以努力改正。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讲礼貌、尊重他、有同理心,能够友善地与他人相处,不会因为自己的任性与无理,而失去身边的人。
在外面,很愿意交朋友,也愿意分享,能够懂理小朋友的想法并愿意付出。
5. 能适应新的环境
在新的环境里,与陌生人相处时,不会过于拘束与胆怯,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放弃。
以上这5条或许有家长并不认同,但事实上,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否则面临问题时将无法正确解决。
心理成长跟身体成长一样,是分阶段的,7岁前有3个重要阶段,是帮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
第一阶段:0岁-1岁,无条件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表现。
新生儿宝宝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最多的是通过哭来表达诉求,要多跟孩子有肢体接触,抱、抚摸,并且要有足够的陪伴,这样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第二阶段:2岁-4岁,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开始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不愿意按你规定的时间睡觉,不论孩子这些让有自我想法的表现让感到多么烦躁或无奈,一定要给予接纳与尊重,可以跟孩子商量着来,给他自己一定的权限范围,会让孩子将来更加有主意和能独当一面。
第三阶段:5岁-7岁,建立自信并教会孩子什么是教养。
这个阶段要经常鼓励和认可孩子,自信与上进就是这时开始建立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夸孩子,可以看下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如何夸奖孩子的文章来参考学习。
养不教,父之过,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能明白很多道理了,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举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哪会有心理问题,要明白,所谓的心理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三个阶段没有把根苗扶正的话,就是潜在的危险,问题可能会在小学、初中,甚至大学才表现出来。
我们不求孩子大富大贵,但是有个健康的心理,起码生活上是快乐的,那也就足够了。
我是糖豆妈,一位资深育儿达人。每天会为家长们分享我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关注我,陪伴宝宝一起健康成长。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