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而病毒病在这种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就会迎来发病高峰期,所有农民朋友应当特别重视一些作物病毒病的防治了,尤其是那些种瓜、种菜、种水果、种果树的农民朋友。
农作物上的病毒病,可以预防、可以钝化抑制,但就是不能彻底杀死病毒而彻底治愈。所以说,防治病毒病的根本只能靠加强田间管理去预防,如果等到作物上发生病毒病以后,大家在市面上也找不到能够彻底根治病毒病的特效药,最好的方法就是只能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嘧肽霉素、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氮苷•吗啉胍、病毒A、病毒病B等药物去抑制病毒的增殖、钝化病毒的活性,进而达到控制病毒病在全田范围内继续扩散蔓延。
因此,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是前期预防病害而不是靠药物治疗病害,在作物生长期内使用功能性叶面肥(如氨基酸、锌肥等) 杀虫剂(重点预防害虫带毒传播病毒)经常喷一喷,也能起到增强作物抗病毒病能力的效果。
在昨天的文章中,农技小背篓给大家分别介绍了病毒病的诱发原因,并给大家归纳总结了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管理措施。一些农民在看完以后接着就询问:
①作物上的病毒病有哪些发病症状?怎么判断作物是不是发生了病毒病?②作物出现生长异常情况以后,怎么区分作物到底是发生了病毒病还是发生了其他病害(如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缺素症病害等)?
其实,这两个问题问得比较好,因为大家只有根据症状表现准确判断了病害类型,后面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防治,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下面农技小背篓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作物病毒病的常见典型症状、病毒病与其他病害的区别技巧。
一、作物病毒病有哪些典型的发病症状?(诊断病毒病)
凡是发生
病毒病的作物一般会在病株上表现出3个典型发病症状:
一个是组织变色。例如:叶片退绿黄化、叶片黄绿相间花叶、叶片深绿浅绿相嵌花叶、果面斑驳“大花脸”等,病毒病造成的作物变色常见于叶片(局部或整体)出现变黄、紫、红、橙以及各类退绿、花叶、黄叶等症状,如深绿、浅绿、黄绿斑驳相间花叶现象。
一个是组织坏死。例如:顶部生长点与嫩叶坏死造成植株枯顶,叶面和果面上出现变褐坏死的病斑等。
一个是组织畸形。例如:植株生长矮小,叶片皱缩/扭曲/变厚/小叶簇生/新叶不展,果面凹凸不平/果实扭曲变形等。
一般来说情况下,只要大家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在夏季高温时出现了上述三种症状中的一个症状,那么大家就可以考虑作物是不是发生了病毒病。
正常来说,作物发生病毒病以后,在叶片上的病毒病症状最直观最容易判断,下面农技小背篓就从叶片病毒病的典型症状上给大家具体说一说如何判断作物是不是发生了病毒病。
第一种叶片病毒病症状:叶片花叶
此种病毒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叶片上出现颜色不一、毫不规则、斑驳相间的退绿黄叶症状(如绿斑、黄斑、黄绿斑等),只不过有的叶片上是深绿与浅绿相间的症状,有的叶片上是绿色与黄色相间的症状。发生病毒的病果上也有此种情况,只不过叶片上的病毒会造成叶片花叶,而果实上的病毒会造成果实变成“花脸”果。
除此之外,凡是出现花叶病毒病症状的叶片,大多经常伴苗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变厚/小/皱/缩/卷/、小叶丛成簇、果实变小/畸形/上色不均等情况,由病毒病造成的作物花叶问题严重时会造成整个叶片黄化枯死。
第二种叶片病毒病症状:叶片畸形
此种病毒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叶片上出现明显变厚、变小、皱缩、扭曲、变形、蕨叶(叶片细长、叶脉上冲)的症状,如果是病果畸形,则会出现果皮凹凸不平、果实扭曲变形、果面斑驳花斑(如黄绿相间、红绿相间、深绿浅绿相间),如果是观察整棵病株的话,病株上会出现植株矮化、茎节变短、顶部新枝成丛/新叶成簇的现象。
第三种叶片病毒病症状:叶片坏死
此种病毒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叶片上出现组织坏死的现象(如网纹状坏死、斑驳相间状坏死、顶部枯死等),比如说叶片上的叶肉坏死、叶片上的叶脉坏死,顶部幼嫩生长点和幼嫩新叶坏死等,由病毒病造成的作物组织坏死,叶片上坏死的一般是不规则黄褐斑、深褐斑且会出现叶片穿孔破碎、黄化凋落的现象,果实上坏死一般是出现斑驳状的黄褐斑、红褐斑、深褐斑以及幼果早落的情况,而茎秆枝蔓上的病斑一般是条纹状的红褐病斑,这些病斑会顺直茎秆枝条上下传播蔓延。
第四种叶片病毒病症状:叶片全部黄化
此种病毒病的典型特征就是叶片上出现整个叶片全部退绿变黄的现象,不过由病毒病造成的叶片黄化现在一般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上部和顶部,从远处去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作物种植上有明显的上部叶片黄、下部叶片绿的典型症状。
二、怎么区分作物上的病毒病与其他病害?
第一种:学会区分病毒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比较容易区分)
作物在发生病毒病后最典型的病害特征,就是黄化、花叶、皱缩、畸形、变厚等,病害部位不会出现五颜六色的病斑,也没有多颜多色的菌毛、菌粉、菌霉、黑点等物质的出现(如白、黄、红、黑、褐、灰等颜色),也不会有菌脓或菌液流出、不会有腐烂恶臭味,虽然病毒病也会在叶片上产生病斑,但叶片上的病毒病斑就仅仅是变色的病斑,病斑上不会有任何东西长出。
作物在发生真菌病害后最典型的病害特征,就是病害部位会出现各种颜色的病斑,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处会有菌丝、菌粉、菌毛、小黑点、小颗粒等粉状或霉层状物质的出现;虽然真菌性病害也会和细菌性病害一样造成发病部位腐烂,但真菌性病害发病处一般不会有菌脓菌液流出,也不会散发恶臭味。
作物在发生细菌性病害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发病部位经常出现水浸状、油渍状的软腐现象,并且发病部位经常出现流菌液、溢菌脓的现象,病害部位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闻起来有恶臭味,病害部位在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则会成变透明或半透明的薄膜状。
除此之外,病毒病发病一般表现为整棵植株上全面表现出发病症状(主要是顶部和上部幼嫩组织),而细菌性病害和真菌病害一般都是以植株上局部位置发病为主。
第二种:学会区分病毒病与缺素症(容易混淆且难以区分)
从作物上的几种病害类型上来说,区分病毒病与真菌性病害、病毒病与细菌性病害,这是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但区分病毒病和缺素症的难度会大一些,因为作物病毒病的发病特征与作物上一些缺素症在病害特征上有非常性,如果不掌握方法就很容易搞混而判断错误。
区分作物上的病毒病和缺素症,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作物病毒病在田间作物上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点(小范围发病、大范围扩散),而且病毒病具有传染扩散性,会从发病中心点不断的向四周传染蔓延扩散。而
作物缺素症在田间作物上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点(作物大面积均匀发病、分布广泛),而且缺素症发病不具有传染扩散性,也就是说,作物缺素症一般是全田作物均匀发病(主要是土壤缺素诱发),且不会在田间缺素病株与健康苗株之间互相传染扩散。
②
作物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主要与气候高温干旱、作物虫害严重防治不利以及田间管理不当有关(如嫁接、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等),跟土壤状况(土壤带病毒的除外)没有太大的直接性关系,而
作物缺素症的发生情况主要与土壤类型、土壤状况、土壤特性有密切的关系,如土壤养分匮乏不足、土壤酸化/板结/盐碱/板结/积水/干旱等,主要是土壤条件状况不良导致作物无法正常吸收到足量的相应元素养分造成的。这一点大家应当特别注意一下。
技巧补充:
快速区别诊断病毒病害、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的小技巧——用火机去烧烤一下作物上的病叶,如果病叶上散发的气味闻起来有点像羽毛燃烧(蛋白质燃烧)的味道,那么作物就极有可能时发生了病毒病害,如果病叶上散发的气味闻起来是酸味,那么作物极有可能是发生了真菌性病害,如果病叶散发的气味闻起来是臭味,那么作物极有可能是发生了细菌性病害。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实用的农技知识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