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三农 > “透支”的日本海产:疯狂捕捞30年,北海渔场也拯救不了
“透支”的日本海产:疯狂捕捞30年,北海渔场也拯救不了
来源:牧海
2022-06-04
237
管理
日本的渔业经历过一段极其辉煌的“高光时期”——从1972年至1991年的20年间里,日本渔业的综合渔获量高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海产捕捞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沙丁鱼产量的锐减。 沙丁鱼 从1972年以来,北海渔场的沙丁鱼便开始“爆炸性”地繁殖,日本的渔民也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日本这一时期的渔业经济可以说是搭上了一座特快列车,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好景不长,从1989年开始,沙丁鱼卵的成活率就开始显著下降,到了1995年,日本的近海渔场几乎见不到沙丁鱼群了。 日本水产研究所曾对日本近海的海洋资源开展过一项调查,其中90%的受访者认为日本近海的沙丁鱼资源已经到了稀缺的程度,只有0.6%的人认为沙丁鱼资源还在不断增加。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沙丁鱼产量的降低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尽管近年来的产量有所回升,但这也难以阻挡日本渔业产量的下降的颓势。 日本捕捞产量的变化图 时间回到1995年,当时日本的海产捕捞量还勉强保持着500万吨的水平,但之后就呈现出下滑的趋势,2016年的捕捞产量已经不足300万吨(详情见上图)。如果这种趋势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在2050年之前,日本很有可能会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局面——对于一个向海为生的岛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结论。 日本曾经是妥妥的“海产一哥”,人均海产品占有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5年的数据显示,日本人均海产品产量为61.2公斤/年,2011年则下降到了58公斤/年。 同样是在2011年,在欧盟内部,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西班牙,平均每人每年消费61.5公斤的海产品。在欧盟以外,韩国以人均消费78.5公斤的海产品“拔得头筹”,挪威则紧跟其后,人均海产品消费量为66.6公斤。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作为曾经全球最主要的渔业捕捞国家,如今的表现为何却如此糟糕呢?回顾二战后日本渔业发展的历史,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二战后,日本陷入粮食短缺的困境,日本政府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就鼓励渔民出海捕鱼。在此之前,红肉的蓝鳍金枪鱼也一直不受待见,白色的鱼肉一直是日本贵族的不二之选。受美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红肉的蓝鳍金枪鱼被认为是一种高蛋白的营养海鲜,逐渐受到了日本民众的狂热追捧。时至今日,蓝鳍金枪鱼已经坐实了“寿司之王”的地位,成了名贵奢侈的高端海货。 当时,国际上还没有“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原则上来说到任何海域捕鱼都是合法的。日本的捕鱼船队为了捕获更多的海鱼,往往到距离其他国家海岸5~8公里的近海捕鱼,这里的“其他国家”就包括韩国、中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的捕捞业也先后经历了“从沿海到近海再到远海”的转变。 日本周边的渔业资源 不仅如此,日本船队的做法往往都很“绝”,一旦认准了一个渔场就会一直捕捞下去,直到再也捕不到目标鱼种,这时船队才会转移到其他渔场,捕捞其他种类的海水鱼。日本政府还大力渔民支持“开发”新的渔场,在最鼎盛的时期,南美、阿拉斯加、新西兰、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渔场都能发现日本渔船的身影。 为了捕到更多的经济鱼类,日本的船队将“先到先得”的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由于常年发展远洋渔业,日本船队的续航能力也变得非常强悍,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小渔场,甚至能够到达南极大陆附近的海域捕捞南极磷虾。最疯狂的时候,日本每年都能捕捞5-10万吨的南极磷虾,产量仅次于苏联“老大哥”,稳坐第二把交易。 南极磷虾 除了南极磷虾,日本船队捕捞起蓝鳍金枪鱼和鲸鱼也是“毫不含糊”。以捕鲸业为例,自1950年以来,日本总共捕捞了35万头左右的鲸鱼,如果算上那些没有记录在案的数据,真实的捕鲸数量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无论是鲸鱼、蓝鳍金枪鱼,还是南极磷虾,这些公共海域的生物资源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国际渔业组织负责管理。换言之,想要得到某种特定海产的捕捞配额,就必须要先经过这些组织或者委员会的许可批准。为此,日本加入的国际约组织有将近20个(如下图所示): 日本加入的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 但是——日本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在地球的另一端,冰岛和英国之间爆发的三次“鳕鱼战争”竟然会对自己的渔业活动产生致命的冲击。 先简单提一下“鳕鱼战争”——顾名思义,这是一场因为鳕鱼而引发的战争。 从上世纪30-40年代开始,很多西方国家的渔船都会到冰岛附近的海域捕捞鳕鱼,因为这里的鳕鱼实在是太多了,想吃多少就能捞多少,关键还是免费的。50年代末,冰岛从丹麦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建立了主权国家。 对于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在“自家门口”的搜刮掠夺,冰岛自然是不服气,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看着鳕鱼资源很快就被其他国家捕捞殆尽,1958年冰岛政府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对外宣布:将领海面积扩展到距离海岸12海里的范围,禁止其他任何国家的渔船在此从事一切的捕捞活动。 鳕鱼 对于冰岛的宣言,很多西方国家都表示理解,纷纷离开了12海里的限制捕鱼区,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财大气粗”的英国。为了维护本国人捕捞鳕鱼的权益,冰岛和英国之间相继爆发了三次“鳕鱼战争”,最终都以冰岛的胜利告终。 最终,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被限定在了离海岸线200海里的范围内,这一制度还被写进了《联合国海洋公约》里,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当然了——日本也不例外。 专属经济区制度确立后,日本就不可能像往常那样跑到其他国家的领海内从事捕鱼活动了,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捕鱼产量的锐减。从1975年开始,日本还保持着原来近乎疯狂的捕鱼节奏,过度的捕捞几乎耗尽了日本自身专属经济区范围内的渔业资源,并使日本近海的渔业深深陷入了低产的困局。 过度捕捞带给日本的教训是深刻的。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想保证渔业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限制捕捞量,保证留下足够的产卵种群。否则,渔业资源“油尽灯枯”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在渔业捕捞活动“畅通无阻”的时代,“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是被默许的规则,但那毕竟是过去,也只能是过去。 从1980年开始,冰岛、挪威等捕捞国纷纷采取了捕捞配额制度,成功地将传统捕捞业变成了资源增长型的产业,这一制度后来也被欧盟、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各个国家采用。 限额捕捞虽然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是最符合长远利益的做法。毕竟,谁都不希望面临“竭泽而渔”的那一天,即便是对渔业颇具“野心”的日本也不例外。
#保护海洋# #渔业# #日本# #我要上头条#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重新开始(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