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军事 > 俄军装备750架战斗机,却无法掌握绝对制空权,问题出在哪了?
俄军装备750架战斗机,却无法掌握绝对制空权,问题出在哪了?
来源:军武次位面
2025-01-09
161
管理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数日前,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撰文,就当下俄罗斯空天军战斗机型号、规模、性能,做了一个简单排列。在一窥俄罗斯战斗机部队大致建制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存在的几个问题。这对于深刻理解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尤其是在基本控制空中战场的情况下,一直未能打出外界期待的效果,给予了很好地诠释。

▲苏-57对俄罗斯空天军至关重要

苏联时期生产的米格-31系列,在战争爆发后表现出色,按照用途和编号改进,俄军米格-31编队可以分为两支。其中105架米格-31BS/BSM,可以认为是米格-31原定设计方案的现代化改进队伍,本质上依然作为一款重型截击机存在。优异的作战高度、速度数据,以及强悍的雷达和导弹搭载能力,使得其远程对空作战效果独树一帜。按照美媒报道,一架米格-31BS/BSM在数月前,使用理论最大射程300千米(一说400千米)的R-37M超远程空空导弹,在200多千米距离上,击落了乌军一架苏-24战斗轰炸机,开创了全球实战中最远空战记录。相比之下,32架米格-31K/I则是为满足“匕首”搭载需求的改进型号,其中米格-31I是强化航电系统的最新版本。之前的实战表明,其挂载的Kh-47M2“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能够有效突破“爱国者”的拦截,是当下俄军最具威慑的战术攻击力量。

▲米格-31作为截击机使用时载弹量很大

114架苏-35S的名气同样很大,这款设计思路源自苏联末期的单座多用途战机,在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虽然外界总是将目光放在,其对外出口时的种种故事上,但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高频使用,证明了苏-35S的意义。经过强化的矢量推力发动机、号称无源相控阵雷达极限的“雪豹-E”,甚至是光电探测和翼尖搭载的辅助雷达系统,赋予了这款战机在俄罗斯军工体系下的极限战力。在地面防空系统的支援下,苏-35S虽然也损失数架,但其击落的乌军战机远超于自身损失数量,甚至很有可能是冷战结束后单场战争空中击落的最高数字。

▲经过改进后的苏-34M

113架苏-30SM/SM2是款很传奇的型号,其技术源自俄罗斯对印度出口的苏-30MKI,双发双座的设计使得其对地攻击效果不俗,在实战中往往与苏-34并肩作战。得益于苏-30MKI成熟的生产体系,苏-30SM系列最大的优势是造价低廉,实际性能并不突出,实战表现也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但它本身“什么都能干”的特性,又使得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真实诠释了现代作战体系中多用途战机的万金油特质。由于苏-30SM发展时间较早,其也是唯一在战前列装改进型苏-30SM2的量产装备,只可惜苏-30SM2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发动机上,并且数量也很有限,并没有彻底改善苏-30SM系列的作战环境。

▲首批交付的4架苏-30SM2战机

在这些战机之外,俄空天军还有像苏-27SM系列、苏-30M2(从苏-30MKK上演变)、米格-35、米格-29SMT/UBT、苏-24以及最基础的苏-27S和米格-29/UB等零零散散大约250余架战机。这些战机中不少也号称经历了现代化改装,但由于乌军防空系统性能不俗,威胁甚大,因此基本没有加入前线战斗,即使有些战机就部署在克里米亚半岛机场。

换句话说,在约750架现代化战斗机队伍中,有三分之一其实只能在后方执行辅助任务,无法抵达前线,剩余战机在满足其他方面需求,又分出轮换、后备机队的情况下,很难完全控制广袤的战场。而像米格-31这类苏联时代生产的型号,虽然性能可观但保障条件有限,频频在训练中失事。再加上大部分战机航电、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都落后时代,针对性强化的改进型号直到战争开始后才提上日程,最终呈现的就是明明享有战术优势,却始终无法彻底控制空中战场的一幕。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轻随风之舞(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