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动荡的2023年中国车市,可谓精彩纷呈。国补退场、价格战肆虐,车企之间的内卷发展出新高度。
或许是看透了内耗带给彼此的伤害,到了下半年车企间明显有些卷不动了。甚至是在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把酒言欢的抱团式取暖正在接连上演。
问题在于,以蔚来目前的体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利润转化,要想实现由亏转盈,就必须拉同行“入伙”。于是乎,我们不禁看到,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接连入局,未来还将有更多车企加入这一模式中来。
另一则是以华为为代表的智能化开放平台联盟。进入新能源时代,车的定义正从以发动机为核心的交通工具,向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载人智能终端发展,变成互联智能世界中交通工具的延伸。
作为华为旗下唯一亏损的业务线,尽管“车BU独立”依然停留在口口相传,但“叫好不叫座”带来的伤痛一直存在。假设车BU独立出去,既能帮助华为及时止损,又能彻底打消合作伙伴关于“失去灵魂”的顾虑。
无论是“Hi模式”下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新公司,抑或是智选车模式下与赛力斯、奇瑞、北汽以及江淮展开合作,华为在整个行业智能技术发展中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
降本增效之下,和对手做朋友
如果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还在为销量,拼命卷价格。那么,下半年的中国车市,似乎预示着车企单打独斗的时代即将过去。
至于为何车企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其直接原因无疑是频频“降价”挤压了车企利润空间。比如,就在上个月销量王者比亚迪开启新一轮降价优惠,而后埃安紧跟其后。再比如,刚刚上市一个多月的极越01,全系直接降价三万元。
但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又远不止于此,其核心依然是公摊成本,优势共享。比如,在补能体系中,无论是充电或是换电都是一项重资产、重投入的巨大工程,其对应的成本投入都需要庞大的销售体量支撑。
因此,蔚来可以将自己的换电模式作为盈利之锚,弥补自身的不断亏损。与之对应的,类似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这些友商可以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源。
再比如,大众之所以选择小鹏汽车作为投资合作伙伴,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脱不开关系。在旗下软件开发公司CARIAD接连受挫的情况下,搭上小鹏汽车的“便车”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大众电动车自动驾驶问题。
“汽车制造需要规模,建造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也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的合作是快速高效。”此前,Stellantis集团唐唯实谈及与零跑合作时表示,依托于Stellantis全球的制造工厂来生产零跑品牌的产品,这是未来比别的竞争对手有优势的合作模式。
在如今车企智电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关“自产or合作”的观点博弈从未停止。但显然,无论是蔚来牵头的换电联盟,还是华为带领的智驾联盟,逐渐演变成为大势所趋。
细数近几十年的汽车历史发展变革,类似车企搭建同盟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和戴姆勒-克莱斯集团,都在以结盟的方式求共赢。
今年年初,海外媒体报道日本铃木、斯巴鲁以及丰田集团的大发工业和日野汽车,加入由丰田主导的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新公司,以共享相关知识、降低成本、加速研发进程。
当下,行业的关键词正在由“技术壁垒”向“开放共享”转变,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新一轮洗牌的开启,所有车企都不敢掉以轻心,需要被动或主动地接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