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7月20日文章,原题:与美国不同,为何许多中国人将人工智能视为向善的力量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吸引400多家企业参展及数十万现场和在线参观者。展品令公众惊叹,包括大语言模型、做咖啡的服务机器人、能实施精准外科手术的机器等。
商界高管、学者和决策者分享了对AI技术趋势的洞见,并讨论与AI伦理和治理有关的问题。大会主要目的是凸显AI的益处。与此同时,瑞士日内瓦举办“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人形机器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保证,它们不会背叛人类或窃取人类岗位。
益普索公司2021年的调查显示,7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AI利大于弊,在所有受访国中比例最高。仅35%的美国受访者这么认为。考虑到美国拥有世界领先AI企业,这个结果难免令人惊讶。
是什么导致中美两国民众对AI持不同态度?AI已系统性嵌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或许是其在中国被广泛接受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AI已战略性融入中国的城市图景中。首先,政府利用AI改善民众赖以生活的基础设施。其次,许多消费者的手机App都使用AI,人们对此习以为常。AI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强化,令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贡献更加明显。
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访的六个国家中,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比例最高。中国城市正使用AI赋能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帮助减少拥堵并识别安全隐患。尽管此类系统将需数年时间才能完全管理车流,但由此带来的改善已使政府和公众都倾向于欢迎这种技术。
中国消费App使用越来越多的AI,提高了公众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例如,美团现在使用AI为送餐无人机导航。中国品牌也在营销中使用AI生成的内容,例如元宇宙中的虚拟角色。这有助于小企业主降低成本……
上述大会彰显AI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例如制作幻灯片、进行医疗诊断、写书法、智能金融管理系统等。这有助于中国消费者认识到AI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因此,他们不会因AI爆炸式增长而感到害怕。(作者Gerui Wang,崔晓冬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