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2023年2月5号6:30am,已经82岁高龄的赵珀璋老师给我推送了一个关于硅谷超级大脑的视频,我打开仔细看了一下视频及下面的评论,不禁感叹,这个确实进步很大,我以前研究服务机器人时候完全没有听过这家公司。
赵老师跟中科院的倪光南院士在计算所共事过,有一次参加一个会议,隔壁一位律师跟我小声说:“你不觉得他跟倪光南长的很像吗?”我又看了一下,还真是,但他比倪光南要更精神很多。我认为他们那一代人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他们都是被一种科学精神驱动着,到老了仍然在做事情,践行活着的意义,当时听他说在写一本叫Sabfire的书,我听得云里雾里,但感觉是一部非常高深的书,涉及很深的物理学知识和应用,很期待哪天能够出版。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身体非常好,没有基础疾病,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每天6点多就起床了,这样的身体有望实现【百岁人生】,值得敬佩,非常感谢他的分享,也是激发我写今天这篇文章原因之一,欢迎大家观赏后吐槽、拍砖!
图片来自网络
5.艺术创作能被替代吗?
2022年8月,一幅人工智慧生成的画作,竟夺下Fine Arts Exhibition 数位艺术(digital arts category)首奖,引发其他艺术家不满,更引发诸多论战。如果连创造力都被AI取代,人类将何去何从?
个人观点:我不太认同艺术类的创作最后能够被机器人替代。即使能做,应该也是比较初级的或是属于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更高级甚至大师级的作品还是要有画家、编剧、音乐人等来创作,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和情感调动过程,人工智能的弱点就是在理解人的情感和心理上,ChatGPT不能替代真正的艺术创作。所以,艺术工作者们也不用太担心,各自有各自的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
毋庸置疑的是,GPT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机器代替人成为一种趋势,但不是代替整个人而是代替一些简单的工作,从原来的RPA机器人到现在ChatGPT,机器可能完成的工作选项更多了,未来机器的生存空间更大,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人要从事向更高级的任务,驾驭机器,而不是被机器驾驭。
GPT的确是个划时代的,它的划时代性体现在他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的进步,在人机交互应用上的大步迈进,GPT由弱到强,是对原来不足的弥补,从发展方向来讲,这的确是好事情,可能会让人们摆脱这还是弱人工智能的时代,强人工智能终将到来,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
一个新的技术从出现到商业落地需要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仅是技术的强大性,还要考虑更多因素,OpenAi虽然已经从非营利性逐步走向商业化了,但未来要在哪些领域更多被使用,可能也要衡量一下,一方面基于本身技术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道德和社会的平衡性,某些方面可能给这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创办人之一的马斯克在2019年2月宣布离开OpenAI,除了因为要专注于处理特斯拉和SpaceX的工程与制造问题以外,马斯克指出,特斯拉与OpenAI在争取相同人才,有潜在利益冲突,他不认同OpenAI团队想做的一些事情。而Open AI创始人自己公开表示ChatGPT距离真正可靠仍有很大差距。
图片来自网络
ChatGPT真正落地到批量使用可能还需要5年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码字不易,喜欢我的话,欢迎点个关注吧,微信公众号:蒙弘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