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如何把握ChatGPT风口?
如何把握ChatGPT风口?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23-05-23
221
管理

本版文章均匀由本报记者 吴清 采写

编者按/ 2023年年初,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科技界、知识界和产业界,围绕着AI(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影响冲击等发生激烈争论。而ChatGPT本身正引发一系列深刻的连锁反应,席卷至各个行业、企业、国家乃至个人。

ChatGPT的全称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生成式预训练聊天工具,是由美国AI公司OpenAI开发的一种基于GPT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产品,能提供文本生成、聊天对话、情感分析、翻译等服务。ChatGPT自2022年年底上线,上线仅5天,用户就突破百万;上线两个月,用户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ChatGPT引来各大科技、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抢滩卡位以及资本市场的狂欢。比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联合千名人士呼吁暂停比GPT4更强的GPT至少6个月,但几乎同时,马斯克自己迅速购入万块GPU(图形处理器)推出大模型产品。

有人说,ChatGPT代表了第四次科技革命,标志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何OpenAI能抢得先机?ChatGPT将带来哪些冲击和机遇?本期商业案例,《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诸多资深业内人士,探讨ChatGPT的前世今生、内在逻辑及蕴含的机遇与挑战。

1.投资

为何OpenAI能抢得先机?

相信大多数人此前都没有听过OpenAI这家公司,为何ChatGPT这样变革性的发明产生在这家名不见经传的AI公司?OpenAI赢得先机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和启示?

2015年,马斯克等6人共出资10亿美金,在旧金山创建了一个非盈利性人工智能公司也就是OpenAI,目标就是为了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开放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促进AI技术的发展,公司的宗旨是“实现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使其有益于人类”。

但开发和迭代GPT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对于一家非盈利机构来说很困难,OpenAI宣布成立OpenAI LP,专门用于对外融资。至此,OpenAI正式从非盈利性研究机构变身为半盈利性机构。

其运行逻辑是,在确保机构总体发展方向与使命不变的状况下,设定“有限盈利”(capped-profit)架构。公司规定,投资者的回报不能超过投资金额的100倍,为投资机构和员工创造具有“利润上限”的价值。

这相当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解除身上的束缚的同时,也给了外界巨头提供资金等各项资源共同发展的机会。

微软看准时机投资10亿美元,近期再次追加投资100亿美元,占OpenAI LP 49%股份。根据披露的合作文件,新投资完成后,微软将有权获得OpenAI 75%的利润,直到它收回其投资的130亿美元。双方约定,直到赚取920亿美元的利润后,微软的获利份额将降至49%。复杂的融资条款的背后,实质上就是OpenAI以OpenAI LP的股权为质,从微软获得无息借款,借多久取决于OpenAI赚钱的速度。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OpenAI兼顾理想和实际的灵活身法,也看到了微软作为一个巨头,打不过就加入的柔软身段,它们的做法和合作方式其实很值得研究”,AI行业创业者吴彬对记者表示。

这对于微软和OpenAI都是双赢。微软自不必说,通过绑定OpenAI,微软不仅可以优化旗下搜索引擎必应(BING),抢食谷歌搜索的地盘,同时对其云计算等各项业务的拉升巨大;而对OpenAI而言,可以依托微软庞大的人才、合作伙伴等资源,关键是解决了巨额资金难题。

从GPT到GPT2再到GPT3,OpenAI将模型参数从1.17亿个提升到了15亿个,之后又进一步提升到了1750亿个,训练数据量也从5GB快速提升到45TB。

根据研究公司SemiAnalysis等的数据,除前期数以亿计的GPU等设备投入,ChatGPT维护成本高得惊人,维护OpenAI的ChatGPT等对话式人工智能引擎每天的开销高达70万美元。更大的参数通常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能力更强,但也会推高成本。换句话说,ChatGPT是“大力出奇迹”的产物,是芯片、显卡、AI、数据库等多项技术发展至高阶,持续大量烧钱的产物。

可以想见,未来大模型基本会成为大的平台和科技公司的专属领地。从硬件角度讲,只有大公司才能烧得起钱,来供养几万块显卡和动辄几个月的持续训练周期;从人才角度讲,也只有大公司才养得起成本惊人的庞大技术团队;从数据角度讲,少有机构能从数据积累上和国内外的科技巨头相比。

自ChatGPT火出圈以来,国内科技圈也开始频频发力,多家科技和互联网巨头纷纷表示将开发中国版的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商汤日日新SenseNova体系、华为云盘古、知乎知海图 AI、360GPT等先后涌现,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等互联网创业赛道的“老手”也躬身入局。国内“百模大战”迅速打响,显示出国内AI产业积淀的深厚和广度。

实际上,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目前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几乎是同步的,甚至可以说,和美国共同构成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两极。

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热情近年来一直保持在高位,融资金额在2017年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统计,融资规模在2018年达到顶点,当年融资近1500亿元。

我们有百度、华为、阿里等互联网科技大厂,商汤、旷视、科大讯飞、云从等这样的明星AI企业,更是资本的宠儿和各界关注的焦点。由此自然也有一个疑问,为何这些具备一定优势的企业没有率先推出ChatGPT这样的产品?

因为,以商汤、旷视为代表的AI巨头收入高、增长快,但亏损也高。导致亏损的核心是巨量的人力资本投入,加上硬件成本及其他成本,最终总是难逃亏损。“无论从回应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变现需求,还是自身摆脱亏损困境的角度,许多AI企业就是奔着尽快商业变现去的。”吴彬对记者表示,长时间持续投入巨资去做像GPT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对许多AI企业来说太奢侈了。

“从一开始,我们的许多AI公司就把自己定位在AI辅助和技术服务方的位置,希望能尽量多和快地实现场景落地和商业回报。”吴彬告诉记者,受限于野心、技术、资本等资源,这些AI企业首先研究的还是生意,毕竟,先活下来才有后续赶超的可能。

人工智能从2017年就提升成为国家战略,被寄予了中国科技弯道超车的厚望,但这些希望被分散在做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各细分领域创业项目上,大多都投入到找寻可以支持商业化变现的落地场景上。通用大模型,一直没有成为一种具备产业共识的选项。

元真创投创始合伙人赖润伟坦言,ChatGPT并不是普通创业者的盛宴。因为投资人在投资ChatGPT相关企业时,首先关注创始人是否能撑起此项目,一个通用型AI,涉及大量算力、资金,还涉及极强的人脉资源。在国内环境下,需要关注与场景结合,找到客户愿意“买单”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认为,与其说人工智能领域有巨大的“技术壁垒”,不如说有一定的“时间壁垒”。“时间壁垒”带来的则是算法方面的差距,2018年就已推出GPT的OpenAI无疑占据着诸多优势。人工智能领域,一个基础常识是,算法训练是一件没法弯道超车的事情,与它对话的人越多,它的训练素材和迭代次数就越多,它就更“懂人”。

2.争议

是神仙还是魔鬼?

为了把42英寸的显示器分成4个显示屏,前手机淘宝负责人、资深互联网技术从业者唐勇查阅了两小时的搜索引擎看文章,而使用ChatGPT仅花了三分钟,问了两个问题,它就给出了想要的答案。

“以前的搜索是分析你的意图,给你所有可能的信息。ChatGPT则是理解你的要求,根据内容精准生成答案,这带来的效率上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在唐勇看来,ChatGPT推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确实带来了技术方面的整体革新,预示着原有的商业模式都有机会重塑一遍。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家几乎天天用的搜索引擎,正如唐勇所演示的,相比传统搜索引擎提供海量杂乱且带有大量广告的信息,ChatGPT快捷高效地给出针对性的答案,相信用户在这两者间做选择并不难。面临着被颠覆的威胁,谷歌、百度搜索等危机感最重,迅速推出了各自的AI大模型产品。

作为一项有可能对各行业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技术,ChatGPT从诞生那天起,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它到底是神仙还是魔鬼?

一方面,ChatGPT为代表的AI除了有可能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消失、加大贫富差距与不平等现象,还会带来技术安全、隐私泄露、算法偏见、机器人操纵等诸多问题;有些人甚至担忧AI会超越人类智慧,进而控制或取代人类。虽然对这些风险尚存在争议和分歧,但AI技术进步如此之快,很可能会快速超越全球经济、社会、政治、法律乃至伦理规范的承受能力。《时间简史》作者赫拉利更是直言:人类的文明有被摧残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带来一系列冲击的同时,ChatGPT也会带来大量的便利和机遇。比如在强大的ChatGPT帮助下,每个人都将提升知识获取和文档输出效率。实际上,新技术解放了人类繁杂重复性工作,让人将宝贵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更多有创造性、想象力和人性化的工作岗位上,人均生产效率会持续提高。

对普通人来说,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技术变革造成的失业速度超过了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知名投行高盛的一份报告称,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相当于3亿个全职工作岗位,取代美国和欧洲四分之一的工作任务。

首先,搜索引擎、问答社区、客服、翻译行业等工作可能被大量取代;其次,律师、记者、教师、咨询师、公司文职等的一些简单事务性工作会被取代。

王彤(化名)所在的财经媒体,早些年便已把股价涨跌等动态新闻写作交由AI完成,编辑只用负责审核AI完成的文稿,但其他涉及深度选题策划,需要深入采访和分析的文稿,则一直由人工完成。“未来,随着ChatGPT愈发智能,会有更多日常新闻稿件可能由ChatGPT来完成。”王彤对记者说,但现场调研、实地采访、深度分析的文章,有思想、有温度的文字ChatGPT是取代不了的。

至少目前ChatGPT不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没有直观感知能力,缺少创造性和想象力,无法替代人类判断和决策,不能替代人类情感和人文关怀,等等。同时自身也存在着无法理解语言背后的真正意图、引用信息过时和错误、无法产生新知识等天然缺陷。

同时,人工智能和GPT的发展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当今世界60%普通人从事的是1940年以前根本不存在的职业。高盛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最终可能使全球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年度总价值增加7%。

很多人使用ChatGPT的感受是,优秀的逻辑、次优的内容、一般的文采。它一般都会给出“四平八稳”的标准答案,能解决大多数人的疑问但难言满意。“AI再强也缺乏个性和生活实践感受,缺乏创造性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它是一个超级学霸,学霸很聪明,但智慧要比聪明更高一个层次。它缺乏我们人类,特别是优秀的人所具有的直觉、悟性、想象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许纪霖告诉记者。

在许纪霖看来,人最难被AI替代的,就是最神秘的那部分——心灵。人内心的复杂和宇宙一样,每一个人的心灵都不可复制。同时目前AI和GPT还没有肉身,人有肉身,所以会感受到痛苦和虚荣妒忌等情感,也会死亡,正是这种人身的有限性形成了人性的可堕落性和可超越性,造就了人的诗意、追求和信仰。

不过GPT还在快速地迭代进化,它进化的速度可能远超人类想象。GPT3.5的特点还只是生成,GPT4则开始强调输入和输出的开放体系,尤其可抓取识别图像,有了“视觉”。

可以想象,现在的GPT已经让很多人“爱不释手”,将来的它将更加无所不能,写文案、做设计、选股票、做投资、各种答疑解惑,GPT将来可能就会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人手一个、不可或缺。

3.展望

如何才能有序发展?

崔庆龙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出于职业考量和好奇,他很早就开始体验ChatGPT。“虽然有那么一点儿生硬,但它能接收到我的反馈,并修正自己的对话,并对我共情。”崔庆龙表示。

在微软最新的研究报告里,GPT4已通过了一些经典的心理学测验,意味着它拥有了相当于9岁儿童的心智,但目前我们并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出这种能力的。对人类来说,GPT像是一个大黑箱,充满了未知。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展是指数级的,超越了我们以往对世界线性发展的认知。360创始人周鸿祎直接断言,“GPT10版本内,人工智能一定会产生意识。”

所以,之前马斯克联合千名科学家写公开信呼吁暂停GPT4以上版本的开发,信中写道:“当代AI系统正在成为通用任务的人类竞争对手,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应该让机器用宣传和虚假信息充斥我们的信息渠道吗?我们应该将所有工作自动化消除吗,包括那些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应该开发非人类的思维,这些思维最终可能超过、取代我们吗?我们应该冒险失去对我们文明的控制吗?在我们确信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效果将是积极的,风险是可控的之后,才应该开发这些系统。”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发起签名后,马斯克转眼就投入巨资购入万块GPU,全力投入GPT的开发,包括谷歌、百度、阿里等一大批业界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AI领域的创业热潮中。毕竟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升温和诱人发展机遇的当下,对大型科技公司来说,更实际的是如何在这波技术浪潮中保持核心竞争力,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考虑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问题还有些太远了。

但这对各国政府来说则是另一回事。近期ChatGPT已经引起了多个国家立法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并在多地被紧急叫停,意大利最早发布相关禁令,ChatGPT也引发了德国、法国等国的警惕。加拿大就数据安全问题调查OpenAI,美国也已经开始研究是否需要对人工智能工具进行限制,中国网信办则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在《技术的社会控制》(1980)中指出,一项技术如果因为担心不良后果而过早控制,技术很可能就难以爆发。反之,如果控制过晚,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就可能走向失控,再来应对就会变得昂贵、困难,甚至难以改变。这种技术控制的两难,就是所谓的科林格里奇困境。

对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方兴东告诉记者,治理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应根据ChatGPT类应用的主流化进程,探索“先发展,再治理”和“边发展,边管理”两种节奏的灵活组合。

方兴东认为,AI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数据、算法、算力,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有良好基础。而且中国已经在AI层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但必须克服各自为政的碎片化陷阱,摆脱注重短期激励驱动的追赶模式,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形成以具有长期主义价值观的华为等为龙头的中国产业生态力量,并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与美国科技公司展开正面竞争,这是我们赢得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关键所在。

而在许纪霖看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就像潘多拉魔盒中的精灵,已探出头,准备跳出盒子,而且将再难收回。“作为人类,不得不为这个精灵,设置一个法律、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的笼子,让它在人类可控的安全的尺度里,能够有序地发展。” 许纪霖说,我们可以欢迎、拥抱它,同时又警惕、防范它,确保它永远是人类的好伙伴和好朋友。

观察

ChatGPT们或将带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科技进步进入瓶颈期,生产力提升、产业发展陷入低迷,无论是市场还是用户,都在期待一种具备革新能力的事物出现。

在许纪霖看来,和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相对应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就是在2023年开启ChatGPT,它将带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知识发展史,是人类不断创造、传承、利用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的历史。为了让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的效率提高,我们发明了各种工具:为了能够将经验传承给下一代,我们创造了语言;为了更远范围和更长时间传播知识,文字应运而生;为了推动知识更高效传播,印刷术被发明。ChatGPT自然的对话方式超越了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抓取形式,使人机互动更加高效便利,进而让知识传递、获取和创造更加高效。

为此,ChatGPT绝不仅仅是一个聊天软件、写作辅助或绘画工具,它的出现不亚于蒸汽机、个人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问世。方兴东对记者表示,面对ChatGPT热潮,我们需要从技术和产业自主权、意识形态主导权、国际传播主动权等方面形成综合的战略去考量。错失这场技术趋势的代价将会非常高昂,我们应该主动投入这场数字时代最关键的竞争。

只不过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技术永远只是手段,更好的世界、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目的。ChatGPT和AI的治理应该围绕“技术逻辑出发,回归人类需求”的思路,使之服务于人类的全面发展。

可以想见,ChatGPT在不久的将来,将替代那些资料堆积、缺乏创意的文案和稿件,但无法替代现场的观察、深度的分析和温情的讲述;将替代那些按照标准课件和答案教学的平庸教师,但无法代替那些具有开放性、想象性的教学;将替代大量低级、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但无法替代人类深度的思考、情感的关怀以及创造性的工作。

就像一个水平面,GPT或许将成为一根统一的标尺,各行业的从业者们,如果工作成果还达不到GPT的水准,就可能被时代的洪流湮没。实际上,无论是机器还是AI,替代的只是不善于学习进化的一类人,ChatGPT会反过来督促我们更好地进化。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帝王之星(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