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一场信息化企业家协会的换届选举,部分正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洽谈业务的企业家们本难以到场,却不惜中途赶回上海,除了要投出心目中的会长人选之外,更是冲着大会专题论坛聚焦的“GPT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和机遇”主题。22年前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上海联合麦通CEO陈哲敏抢到了第一个提问GPT业内大咖的机会。他的公司多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客户管理服务,有着规模达3000人的外包呼叫中心。陈哲敏着急的是,大语言模型对通用常识和专业问题的解答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距离真正的专业垂直场景应用还要走多远?
这并非陈哲敏一家的困惑。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也早已关注到,如果问ChatGPT一些专业问题,它的回答往往东拉西扯,说不到重点或不够深刻。
但此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并不能掩盖GPT巨大的技术突破和出色表现。难能可贵的是,在GPT背后,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OpenAI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曾承受多年孤独,坚守一条最冷门的技术路线并最终跑通。
陈运文介绍,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大语言模型都使用了由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基础组件结构,并走出了Encoder、Decoder、Encoder-Decoder三条技术路线。第一条路线擅长语义理解型任务,训练代价小、效果显著,故而一度领先。采用这一路线的谷歌BERT模型当年也曾风光无限;第二条路线对知识的提炼和写作能力强,但算力、数据成本极高,效果也曾长期落后,仅OpenAI“一意孤行”,好在得到微软支持,最终跑赢;技术路线三则尝试将路线一和二相结合,目前仍在摸索阶段。
在国内,近期多个国产AI大模型竞相官宣,包括阿里“通义千问”、商汤“日日新”、复旦“MOSS”、百度“文心一言”、清华大学“ChatGLM-6B”等。达观数据也推出了国产GPT系统“曹植”系统,面向金融、政务、制造领域推出类似微软Copilot的“达观助手”,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文字自动化撰写、审核、排版等。在陈运文看来,国产AI大模型“大乱斗”反倒是好事。“大家走的技术路线相似,但用到的数据参数和规模训练方式有所差异,各家可结合业务优势,专注于构建垂直、专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
这其实也间接回答了上海联合麦通陈哲敏的问题——针对外包呼叫中心的功能鲜明的专业大模型已在路上。
2016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向OpenAI捐赠了超级计算机DGX-1,此举大大提升了OpenAI的算力。
在此次会议上,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完成换届,上海龙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剑飚连任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上海龙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剑飚连任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供图)
据悉,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于2014年4月在市经信委指导下成立,集聚了大批信息产业领域资深企业家和创造者,在助力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未来五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18%。
来源:作者:李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