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期,信息化百人会在京举办“从ChatGPT看中国AI产业发展之路”研讨论,安筱鹏博士就“ChatGPT之大国博弈”进行发言。以下是内容要点。重要观点来自阿里张影强、罗治兵、郭敏、史大治、张天劼、李树翀、陈鲁川等多位专家支持。
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公司发布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引起全球广泛关注。ChatGPT是AI大模型创新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是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发展的重要里程碑。AGI正成为全球新一轮数字技术竞争的新赛道和制高点,必将对未来5年至10年全球技术创新、企业竞争、社会发展和国家博弈产生深远影响。
一、AI大模型:技术上的四个跨越
AI大模型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人类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实现了四个突破和跨越:一是从弱(专用,Narrow)人工智能到强(通用,General)人工智能跨越。人工智能特定领域能力早已超过人类,如1997年IBM沃森智力竞赛、2016年谷歌AlphaGo的围棋竞赛。GPT大模型实现AI从单专项能力超越人类到通用能力逼近人类的跨越,实现了从单模态到多模态跨越,如从过去“文本到文本”、“图片到图片”,扩展到“文字到图片”、“图片到视频”等跨模态的内容生成。
智能化时代带来算力的爆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营需要集约化、在线的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化的算力基础设施是基础支撑,要求更高的计算并行性、更高的计算效率,更低的计算成本,并且要求适配各类专用计算芯片。在线化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模型训练和应用看,需要形成“用户膨胀、使用反馈、模型进化”的飞轮效应,海量用户在线使用和大规模API调用集成等都需要在线化的算力资源。基于集约化、在线化的需求,云计算是智能化时代的创新引擎,也是AI发展的基石,因此“公共云 AI”是发展AI大模型的最优解决方案,“云智一体”才能让智能创新触手可及,让产业全面迈向智能。中美这一轮竞争,核心是“大模型训练能力 公共AI服务能力 公共计算能力”的竞争,最终比拼的是两国间谁能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专业化的技术、最大化地挖掘数据要素中的无限价值。人们也许会问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ChatGPT?我觉得这个问题问错了,正确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Open AI?中国为什么没有Snowflake(云原生数据库公司)?中国为什么没有Palantir(云原生大数据分析公司)?”今天的ChatGPT只是美国创新生态中的一片树叶,我们要关注这棵树是什么样子,树根是什么样子,土壤是什么样子,乃至整个森林生态是什么样子。美国的云计算不仅是一个商业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创新的基础设施,没有这样创新的基础设施,就不会有Snowflake、Open AI、Palantir这样的公司。
五、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引导地方智算中心有序健康发展。规范智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减少地方政府直接投资,以市场机制引导大型科技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参与全球竞争。二是采用创新应用先行、芯片替代跟上的路径策略。现在模型和应用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逐步完成芯片的国产化替换。三是聚焦做强做优,支持平台企业投入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四在构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支持基于公共云搭建从AI芯片、智能算力、AI工程化工具、开源模型库到数据集的一体化平台,有效降低大模型训练开发门槛,构建大模型训练、调式、商业化的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五是创新监管理念,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AI大模型发展给人们的启示是:
初心回归:数字化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竞争力重构: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AI鸿沟:人与人的差异将越来越取决于你的AI助手功能企业选择:成为颠覆者或者被颠覆者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