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重磅发布,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前海方案》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支持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赋予了前海重大使命任务,激发了前海新的发展活力。
一年来,生机勃勃的前海,政策利好、改革利好、发展利好迭出。前海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充分释放扩区动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提升深港合作能级。前海向前,天地广阔。
两大赋能 之 “扩区”
“物理扩区”扩展空间“政策扩区”稳步推进
《前海方案》支持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即发展空间扩展至原来的8倍,新增了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22.89平方公里、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23.32平方公里、机场及周边片区30.07平方公里、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29.36平方公里。
扩区后,前海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持续生动显现。据悉,2021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达1755.67亿元、同比增长10.5%;实际使用外资58.22亿美元、增长14.9%;关区进出口总额1.74万亿元、增长20.3%。今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35.33亿美元、增长17.4%。
只有充分释放扩区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才能彰显前海扩区的重要意义,而“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的统筹推进,成为重要的实现路径。
在前海“物理扩区”落地后,一年来,“政策扩区”稳步推进。伴随着《前海方案》的实施,前海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空间政策经历了一轮迭代升级,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在不同领域先后推出系列利好政策,涉及金融业、专业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科技创新、产业空间扶持等,绝大多数政策条款适用于扩区后的全部区域。若同时符合南山区、宝安区、前海合作区同类性质扶持政策规定的,则按照“择优不重复”的原则给予支持。
扩区一方面有利于为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其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载体更大,更好地在重大改革开放任务方面先行先试。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港资、港企、港人创造更多机遇,深化深港合作,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贯彻落实《前海方案》的过程中,上述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印证。
扩区后,宝安82.75平方公里融入前海。今年8月,宝安发布重大空间发展战略。其中,谋划的“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规划用地14.2平方公里,6.4平方公里位于前海合作区范围内,将承载深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实现深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一年来,前海推出的系列产业政策中,均突出深港合作,一是多项扶持政策按照扶持标准的1.2倍“加码”支持港资机构(最高扶持金额不变);二是面向港资机构、香港投资者、香港专业人士或香港青年,出台具针对性政策,引导其在前海集聚发展,深化深港多领域合作。
两大赋能 之 “改革开放”
打造“一平台”,科技创新成亮点,深化深港合作
《前海方案》赋予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使命,并就“一平台一枢纽”提出了系列支持政策措施。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前海发展的关键,也是其鲜明特征。截至今年8月,前海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2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前海方案》支持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涉及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等。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前海发展的新亮点。前海是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打造科技创新极核的四大战略平台之一。《前海方案》赋予前海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新任务,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上,叠加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部署,为前海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了重要机遇。
今年5月,“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官宣落户前海,“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与腾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资讯科技联会、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澳门)金融科技产业智库暨促进会、澳门市务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以前海为核心推动建立大湾区产学研融一体化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今年8月,《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办法》围绕促进深港澳创新要素跨境融通、培育深港澳科技合作创新生态、构建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等5大方面提出系列支持措施。
值得留意的是,《办法》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港澳高校、研发中心参与,各创新主体协同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重点支持在前海落地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活动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以加快培育深港澳科技合作创新生态。据悉,2021年,前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15.07亿元、增长10.5%。
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前海一直致力于为港人港企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大机遇,这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前海方案》在支持前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部分提到,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区学习、工作、居留、生活、创业、就业等提供便利。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前海于今年6月底发布惠港九件实事,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等九个方面,为港人港企在前海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化深港合作,携手共创未来。
建设“一枢纽”,前海法治“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
《前海方案》支持前海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涉及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等。
法治是前海的“金字招牌”,是前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前海方案》赋予前海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任务。在前海合作区内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成为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今年1月,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正式亮相,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将着力构建“两中心一高地”的功能布局。
“两中心”即建设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和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聚焦“司法审判 国际仲裁 商事调解”,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深圳国际仲裁院等,将前海打造成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优 选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突出联动香港,聚集港澳、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查明等全生态法律服务机构,打造适应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国际化法律服务资源集群。“一高地”即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为依托,构建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今年5月,《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支持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高端法律服务业集聚的实施办法(试行)》出台,政策聚焦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围绕深港合作、对外开放、高端集聚三个关键词,从支持落户、吸引人才、提升业务、做大规模、降低成本等多方位推出扶持举措,进一步推进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建设,促进高端法律服务业在前海集聚发展。
据悉,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已经引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122家。
发展新进展 九个方面看大前海
深化改革:创新成果七百多项
前海合作区坚持“先行先试、边行边试、合作共试”,各部门各单位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2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发布全国首个《基于跨境活动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大宗货物电子仓单》等标准获国家发改委批复,BIM轻量化和协同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对外开放:实现多个“率先”
在全国率先实现“从事海员外派业务审批”业务告知承诺制。大铲湾港区获批纳入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打造金枪鱼交易中心。北京大学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办前海中英研究院。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妈湾智慧港开港运营。
深港合作:全方位支持港人港企
与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合发布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十八条措施。发布惠港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等九个方面。与香港中华总商会、全港各区工商联等11家工商协会合作,实现港澳主要工商协会对接联通全覆盖。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拓展青年创业空间至13.9万平方米,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335家。持续实施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新增香港税务师、导游备案执业,港澳专业人士备案执业范围扩大到16类。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加快港深西部铁路规划研究。
法律事务:探索域外法适用机制有突破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支持和保障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探索域外法适用机制等实现突破。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引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122家,全国15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7家落户前海。前海法院选任32名港籍陪审员、16名港澳台和外籍调解员,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均居全国基层法院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挂牌成立。深圳国际仲裁院新一届仲裁员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仲裁员568名。
国际交流:国际“朋友圈”扩大
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前海成功举办。航空航运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前海企业加快境外产业园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系列会展品牌,引进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等知名展会。
金融业务:“跨境理财通”率先落地
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在前海率先落地。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签约入驻200家金融机构,港资外资机构占三成。支持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上线大豆新品种。
科技创新:创新载体加快集聚
“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在前海成立。前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和版权区块链网络建设项目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上线。建设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98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
营商环境:与港澳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
建设多元化征信服务体系。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进入立法程序。建设“前海港澳e站通”,提供“注册易”“办税易”“社保通”等223项服务,实现香港投资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办理前海政务事项。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一次申请、按需发证”,商事主体歇业登记等创新做法全国推广。
人才集聚:申报个税人数近百万
支持各类人才在前海集聚发展,2022年在前海申报个税人数达96.5万人。前海国际人才港建设不断深化,为国际科技人才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波士顿咨询、香港科技青年联合会等机构入驻。推出“前海Offer姐”“名校训练营”等品牌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覃仕林 吴灵珊
编辑:束孟卿
APP • 深圳大件事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