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⑪|当阳峪绞胎瓷:表里如一,“织”出来的瓷器
开幕仪式现场
8月25日-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于海田等出席了活动。
本届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在策展设计上,以“天、地、人、和”为脉络,设有“新时代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等4个版块,共有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太极拳、光山花鼓戏、仰韶彩陶制作工艺、汝瓷烧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等16个河南非遗项目及4个非遗美食企业亮相博览会,以展示、展演方式呈现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动诠释了“天、地、人、和”的展览理念。
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陶瓷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福利向游客娓娓道来,讲解当阳峪绞胎瓷背后的故事。
当阳峪绞胎瓷
据了解,“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产于焦作当阳峪。北宋时期,当阳峪与当时的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陕西耀州并成为中国“四大瓷都”,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产场地。极富地方特色的绞胎瓷,外观古朴典雅,采用太行山上特有的矸石和制瓷原料,绞胎瓷器花纹在制胎中预先形成,不饰雕琢,混然天成,成品瓷质轫性强,敲击声音清脆悦耳。
绞胎瓷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工艺流程多,每道工序要求严格,制作技艺颇为讲究。首先是将各种颜色的泥分开和匀,一层层叠加、压平,用铁丝和刀片切割成麻将大小的方块,像织毛衣一样根据设计的图案拼接,然后再像绞麻花一样将它们绞在一起,“织成”一个花瓶,有时需要上万块这样的“麻将”。
与其他瓷器不同,绞胎瓷最大的特点是内外通透、表里如一。外边是什么花纹,里边一模一样,内部纹路与外部浑然一体。北宋年间,因为“表里如一”,有“君子之风”,绞胎瓷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相传苏轼在首次拜访自己岳父时,送的就是他亲自到河南定制的绞胎瓷。
人们评价绞胎瓷:“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凝如脂,润如玉。”
2010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当阳峪绞胎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