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育儿 > 在家越久,越要经营好亲子关系,这些“加法”和“减法”里有教育的智慧
在家越久,越要经营好亲子关系,这些“加法”和“减法”里有教育的智慧
来源:上观新闻
2022-09-19
200
管理
自本市中小学生居家学习以来,很多家庭度过了一段亲子朝夕相处的超长家庭时光。不少父母在工作和料理家务之余,还要兼顾孩子,“一根蜡烛两头烧”的情况时有发生。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哪些才是家庭教育最需要抓的重点”“哪些可以酌情调整甚至舍弃”引发很多家长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是沪上知名的家庭教育“老法师”。过去几个月里,居家工作的他始终关注着家长们在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中遇到的各种疑难与困惑。本期对话就请他来为大家支些招儿。 主动做减法,给自己也给孩子减压 上观新闻:疫情期间,家长们还真挺不容易的。忙不过来时,最头疼的似乎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做出取舍终成一道考验。对此,您可以给大家带来哪些建议? 杨雄:在多任务情况下,需要兼顾的目标太多,往往会增添人内心的焦灼感。所以,我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越是忙碌,家长们越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具体到家庭教育中,就是我们要主动地去做一些“加法”和“减法”。先说怎么做减法。 我自己是50后。相比于我的父母一代,如今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较高,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大有人在。哪怕家中有1个以上的孩子,孩子始终是家庭的主心骨。 尽管家庭教育可以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孩子的学习始终是家长们最重视的。孩子如果在学习上心不定,父母通常就会跟着一起焦虑,自己的心情和状态都会受影响。 特别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真的变多了,而是家长们看到的“问题”变多了、忍不住要“操心”的事变多了。遇到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一个好机会,家长们不妨主动去做一些调整和取舍。取舍不意味着消极应对,而是主动地去抓重点、调整方式方法。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二年级,在家里上网课。一开始,朋友的感受就是,“之前学校要上的一些东西全部交到家长手里”。陪孩子上网课,自己还要上班、做家务、抢菜,很多事情都要忙,忙什么心里都不踏实。自己一忙,如果转头一看,孩子好像又在开小差了,心中的火瞬时就起来了,就会忍不住开始说孩子。说了以后,她心里又很怕。一怕亲子关系受损。她深知,“亲子关系一旦坏了,一时半会儿补也补不回来。孩子一旦不理你,再怎么教育,她也不听”。二怕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她愿意相信,“疫情在家学习不过两三个月,但是孩子的成长是终身的。如果在居家学习这段时间,给孩子留下学习很痛苦、一学习妈妈就变成‘大怪兽’的印象,得不偿失”。 后来,她自己就主动做减法。一是适当把要求降低一点。二是根据孩子的情况,主动去和老师沟通。比如,她发现,孩子能够自主且较好地完成大部分作业,但总有一些作业会来不及做完,或者说,达不到老师所有的要求。于是,她就和孩子商量,每天先保质保量完成两门课的作业,剩下的实在来不及完成的就做一些取舍。 和孩子商量好了以后,她就主动把这个情况跟老师做了说明,并承诺,“只要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允许,一定尽可能完成所有作业”。她本以为老师会不理解自己,结果老师完全表示理解并支持。她这才知道,老师最怕的其实是家长不管孩子,但对于家长和孩子主动调整这件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这是一位觉知力很强的妈妈,也有智慧和勇气,主动去处理自己和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大家不妨借鉴她的做法,做出适合自己的沟通和调整。 也是受她的启发,我认为,做减法,家长第一件可以着手的事,就是减去过分的叮嘱和不必要的焦虑,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学习和功课。 生活中,我们作为大人多少也会偷点懒的。工作久了,要起来走走、打个电话、喝杯咖啡、去个洗手间。居家学习期间,孩子们大都生活在一个固定的、有限的空间里。如果整天一门心思泡在学习里,换了谁都会觉得有点无聊。我们不妨允许他们开点小差,适度地偷点懒,给孩子们一点可以调适自己、放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适当的运动也能够很好地调节身心。运动、放空了以后,孩子们反而可以更集中精力地投入下一个时段的生活和学习。 家长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我们的父母整天盯着我们,不管我们在房间里看书,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总担心我们会偷懒、会走神、会开小差,一会儿送点水果进来,一会儿找个其他理由进来看一下,我们难道不会觉得难受吗?上述任何一种“担心”,孩子都能敏锐地感受到。家长们与其担心,不如多给孩子一些信任、理解和尊重。 6月13日,阔别校园三个月后,上海初三年级学生返校复学。 生活化的教育也能全方位锻炼能力 上观新闻:因为孩子居家学习,不少家长开始意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在微信朋友圈中,带着孩子学烧饭、学做各种家务的图片和文字记录并不鲜见。在劳动中,大人小孩似乎都其乐融融。这能够给我们当下乃至今后的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吗? 杨雄:我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所以,我觉得,当下的家庭教育中第二条可以加的,就是生活化的教育。 教育是生命与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亲子之间最大的交集,正应当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过程”之中。如果父母和孩子有机会长时段地近身相处,可以围绕着生活做很多事情。 我看到浦东有一所学校鼓励孩子们在家跟着父母学做菜,然后把自己做菜的成果晒出来,和同学们交流。结果,隔着屏幕,我能感受到父母和孩子在过程中都充满了喜悦。 大家千万别小看做菜这件事,做菜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多种思维品质。 读懂菜谱背后是阅读理解能力。选材和备餐需要甄别和秩序感。烧菜需要敢于试错,寻找各种材料和工艺之间的最佳配比,更需要合理安排工序和时间。菜式搭配既考验统筹能力,又需要体贴兼顾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和喜好。 在完成上述所有工序后,孩子如果能获得来自成人的正面反馈,不仅会促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衍生出孩子对其他领域更多知识、技艺的好奇与兴趣。厨房里的人类学、社会学、物理学,厨房工具背后的生活智慧、技术革新、审美品位等,都是亲子之间很值得聊一聊的好话题。如果孩子只是饭来张口,看上去是节省了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其他事,实际上错过了很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我有个朋友一开始只是自己实在忙不过来时,叫上孩子一起做家务、打下手。结果,孩子一上手后竟然对家事料理非常感兴趣。 为了烹饪的流程更流畅,孩子主动把菜谱上学到的步骤记在心里。看父母示范的过程中,孩子认真观察、时不时思索提问。轮到自己动手做时,孩子学会了提前列好清单,即便忙中出错后也学会了积极复盘、总结经验教训。 短短数周实践下来,朋友发现孩子无论做事还是学习,专注力提高了,从计划、选择、思考到操作都多了不少属于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章法。最重要的是,她发现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兴致勃勃、成就感很高,自信心也有所增强。那种“突然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感受,成为孩子后续做好更多事的内驱力。这一切让朋友大呼,“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我看来,朋友观察到的孩子身上涌现出来的专注力、秩序感和内驱力,完全可以迁移到任何一种知识或技能的习得上。有些家长可能至今认为“教孩子料理家事是浪费时间,和学习没什么关系”。可他们恰恰没有想到的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小脑都在发育,各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活化的学习和智力开发是高度相关的。 暑假期间,家长给孩子加一点生活化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植物园成为亲子游玩的好去处。 让家庭如常运转,为孩子回归校园早做准备 上观新闻:家庭教育要减少一点不必要的焦虑或担心,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或可能。除了这两点,家庭教育还可以做点什么,既增进亲子融洽,又增益于孩子们更长远的发展? 杨雄:最近和很多家长朋友交流,他们都提到自己担心孩子在家太久了,等正式回归校园了,会不会找不回节奏?对此,我的建议是,家长现在就可以开始积极地做一些调整,包括秩序感的培养、心理状态上的调整,为孩子们回归校园早做准备。 这件事如果坚持做,一般经过两周左右的过渡,孩子就能适应新的节奏。等他回到学校里,就不会因为找不回节奏而不安。与此同时,我们的家庭环境也要尽可能恢复到往日里的节奏和状态,家长也要把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调整好。在调整的过程中,亲子之间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另一个家长朋友们可以再做一点加法的点。那就是,培养孩子们与不确定共处的能力。社会学里管这个能力叫作“抗逆力”,说的是,“抗逆力”强的人在遇到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时,可以拥有更强大的心理弹性。比如,由于居家学习时间较久,一些孩子可能会遇到过去常规校园生活中不大会发生的小困难。学业问题、同辈交往问题、师生交流问题,甚至是在线对话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都可能遇到一些新情况。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讨论,不要越俎代庖,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对待、灵活变通、积极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些方面的学习对孩子而言也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学业、功课的重要性低。 思南书局恢复营业首日,店内不乏亲子共读的身影。 我认识一些80后朋友,过去图方便,经常工作一忙就叫外卖。这次居家生活就被上了一课,赶紧该做家务的做家务,该准备物资的准备物资,该烧饭的烧饭,倒也很快就把生活过得有了起色。从他们身上,我深深感悟到,那些在生活中积累下的能力和智慧,始终是我们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那些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课堂中学到的解题技能,生活中习得并积累下来的能力和智慧会陪伴我们更久,且陪伴我们走得更远。无论未来风和日丽还是充满挑战,那种打理好生活的能力始终是一个人坚强、自立的根本。 当然,为了帮助孩子积累这笔财富,家长还要学会给孩子留白,不要总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填满。给孩子多创造一点凭借自身能力探索世界和生活的可能,这无论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还是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把控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对他们的自我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赖鑫琳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文中配图均为解放日报社资料图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作者:柳森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细雨入梦(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