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父母管教孩子收效甚微呢?下面小编列举了一些父母所要避免的问题,不妨试一试,管教孩子的效果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亲子关系也会“更上一层楼”。
一是避免两代人做比较。孩子所处的成长环境和父母当时的成长环境已大为不同,父母自己的经验、经历已不是万能药方。然而,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经验、经历去试图说服孩子、管教孩子,然而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经验、经历简直就是一文不值。因为如果你的经验、经历很有效的话,为什么你们自己的人生还是一团糟呢,或者你们本身有缺点而看不到呢。孩子虽然不敢明说,但内心的抗拒就会在孩子的细微观察中慢慢产生。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学习
二是避免自我感觉良好。父母总是感觉自我良好,但在孩子眼中,父母的缺点多,优点少。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皆看在眼里,尤其是父母的缺点,孩子心知肚明。如果这样的话,孩子怎么进行教育呢?孔子主张“易子而教”,意思是自己的孩子由别人来教育,自己可以教育他人的孩子。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应该交给其他人进行。尽管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教师,但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很难做到知识的系统化,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情绪,缺点、不足在孩子面前暴露无遗。既然孔子都是这个主张,是不是家庭教育就不重要了,那你就误会孔子了。
说一个孔子和他儿子的故事,就明白家庭教育如何进行。孔子有一个儿子叫孔鲤。有一次,孔子偶然遇到孔鲤,随口问他:“读《诗》了么?”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读诗怎么会说话?”于是孔鲤去读诗。没有多久,孔子又遇到儿子孔鲤,又随口问:“读《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读礼,怎么立足?”于是鲤又去读《礼》。两次偶遇,孔子就在不经意间把读书学习与做人的道理教给了儿子孔鲤。很显然,孔子在面对孩子不学习的时候,没有打骂、训斥,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反而取得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
和谐美满的家庭
三是避免一厢情愿树威望。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望。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威望自然存在,因为孩子还没有接触过多的未知世界。随着孩子成长,孩子对未知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这时候父母的威望自然消失。而父母呢,却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也就是孩子成长了、进步了,家长却在原地踏步走,不见一点长进。这种错位拉得越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裂痕也就越大。因此,当某一日,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不再那么听话,并且对父母的抵触情绪表现得令人惊讶。
四是避免老眼光看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获取的信息范围大为增加,这些信息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正面,有的负面,不幸的是人类自小极为容易接受消极的负面的因素。当家长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仍然喜欢用老眼光说服孩子、管教孩子,这样就不能及时消除孩子身上消极的负面的东西。当孩子消极因素和负面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急躁、抑郁、叛逆、反抗、对立等不良现象都会表达出来。因此,父母要不断提高认知,随孩子成长而成长,随时代进步而进步,不断满足孩子提高、进步、成长的需要。
尊老爱幼好传统
五是避免拿孩子当影子替身。父母喜欢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影子和替身,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在孩子身上得以实现。对于现代孩子来说,他们非常不愿意给父母当背锅侠。孩子只想表达自己,当没有人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变得极为愤怒和不满。父母面对自己未来的影子,当这个影子完不成任务或达不成目标时,就有了严厉的训斥和严格的要求,这时,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矛盾、对抗也就产生了。
六是避免武断打断孩子说话。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孩子说话没结束时,或者还没有把真实想法透露出来,或者家长还没有听清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家长就往往武断地打断了孩子的说话。在家长看来,显示了权威,但在孩子看来,是没有尊重自己。时间一久,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肯定减少或消失,任凭父母着急上火,孩子在那里仍然“稳坐钓鱼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