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农产品消费已经从能量消费跨入营养消费的新阶段,农产品生产能量过剩和微量营养素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因此,加快发展功能农业,强化中国农产品的营养功能,尤其是提升微量营养素的有效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特定含量的微量营养素(矿物元素、维生素)和其他有益功效成分(膳食纤维、限制性氨基酸、植物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农产品。
根本目标是解决“隐性饥饿”,实现营养均衡,维护人体健康。
发展背景及重要意义
国内外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可以从热量、宏量营养素、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微量营养素等角度,划分为
4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1.0阶段):
吃得饱,以满足热量摄入为重点;
第二阶段(农业2.0阶段):
吃得好,以满足中国城乡居民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和改善宏量营养素摄入结构为重点;
第三阶段(农业3.0阶段):
吃得安全,以减少化肥、农药、抗生素等人工化学品投入,降低农药、重金属以及抗生素等残留为重点;
第四阶段(农业4.0阶段):
吃得健康,以调整改善微量营养素的合理摄入量为重点。
基于营养与健康角度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目前全球普遍
存在维生素A、碘、铁和锌的缺乏。在国内,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功能农业,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应有贡献,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重要意义
1)消除“隐性饥饿”,提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
中国居民
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现象,钙、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1和B2以及维生素C等均未达到推荐摄入量。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健康需求将成为居民的最大需求,发展功能农业是降低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已显现出从“量”到“质”再到“健康”的新变化,功能性农产品和功能性食品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因此,大力发展功能农业,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营养型优质农产品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功能农业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
中国功能农业今后应
重点研究土壤-植物-食物-人体营养-环境综合体系,加强功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现状与问题
对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含量问题重视不足
长期注重农产品产量和食品安全,而对其中的微量营养素含量重视不足,是导致中国“隐性饥饿”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之一。
中国居民的营养和膳食习惯
以鲜活农产品消费为主,农产品是中国居民热量和微量营养素摄入的主要来源和重要载体。中国是
微量营养素缺乏大国,通过功能农产品消费补充中国居民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十分必要和紧迫。
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强化关键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为了消除由于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在国家和国际组织层面大致采取了食物强化、工业强化、食物增补以及食品多元化等策略。
目前,
生物强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中国关于生物强化的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富含有益矿物元素的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并且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中国土壤类型主要为石灰质土壤或者酸性土壤,
40%的土壤面积锌和
铁缺乏,
72%的土壤面积
硒缺乏,30%的土壤面积
铜、钼和锰缺乏。
以微量元素硒为例,富硒耕地等富含有益元素资源及产业链开
发利用严重不足,富硒等功能性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主要农产品的微量营养素含量标准和配套制度体系亟待完善统筹
中国功能农业标准和配套制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主要农产品的微量营养素含量方面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太少。
2)功能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相关制度及管理分布在国土、环境、农业、食品、医药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方发布的各类
标准之间兼容性差,针对性不足。
3)
缺乏指导功能农产品生产的
技术规程和
配套政策法规体系。
4)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农业部门主抓生产,医学卫生部门主抓营养健康,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与失衡问题如何精准评估与施策,如何平衡功能农产品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等,目前仍然
缺乏有效的协同保障机制度。
功能农产品科普宣传力度不足,市场接受度和认知度不高
功能农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功能农业的科普宣传还缺少专业化的机构、人员和渠道。功能农业的科普宣传任重而道远。
总体上看,整个行业还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对策与建议
高度重视和引导中国功能农业规范化发展
在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功能农业发展的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农产品与营养健康职能管理机构,重点协调统筹
关键技术研发;协调统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的功能农业
标准体系建设等。
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全面统筹管理中国功能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科学确定中国功能农业重点发展的微量营养素和有益功效成分
生物强化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且易于接受,是持续改善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有效方式,根据“对人体健康重要、膳食摄入不足和可以由农业提供”3原则,以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科学确定中国功能农业需要重点强化的微量营养素和有益功效成分。
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以及食物营养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制订不同地区重点目标人群的农产品膳食营养精量化改善提升计划。
合理选择中国各类微量营养素生物强化的主要农业载体
根据中国农产品微量营养素的含量、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以及微量营养素摄入的基本特点,适宜中国微量营养素生物强化的农业载体包括:
(1)
微量矿质元素(硒和锌):重点为小麦、水稻、玉米、茶叶、鸡蛋、猪肉、牛羊肉、牛奶及食用菌类等;
(2)
维生素A:茶叶、西兰花、胡萝卜等深色蔬菜及动物肝脏;
(3)
维生素B1、B2和叶酸:坚果、食用菌及绿叶蔬菜等;
(4)
限制性氨基酸:玉米、小麦和水稻等;
(5)
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橄榄等;
(6)
植物化合物:番茄、大蒜、姜黄等;
(7)
药食同源和新食品原料类:列入国家药食同源原料目录和新食品原料目录的产品种类,如粉葛、蒲公英、蛹虫草等。
发展“载体农业”和跨学科科技创新研究体系
“载体农业”是指以具有高效富集潜力的农产品为载体,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生产具有高含量或超高含量微量营养素农产品的农业类型。
载体农业提取有效成分作为高附加值的食品、保健食品及医药产品的工业原料,是
实现功能农业高值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载体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攻方向。
制订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营养改善及健康扶贫计划
将功能农业列为中国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的重点方向,优先推动功能农业相关技术在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示范与应用。
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特点,制订
“特困区营养改善计划”或
“特困区健康扶贫计划”。
通过发展功能农业,全面提升和改善这些重点贫困地区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结论
中国农业经过70多年的快速发展,总体上
已从能量消费阶段跨入营养素调整改善阶段,以营养与健康为核心的功能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今后,高度关注
“环境-农产品-人”食物链体系微量营养素供应不足导致的人力资本损失,深入研究和确定中国重点生物强化的微量营养素、农业载体及其高效生物强化的技术策略等,对促进中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提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注:部分内容引自《中国功能农业发展与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赵桂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生态、生态农业与复杂系统管理、富硒功能农业。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0年第23期
本文有删减,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