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产汽车品牌,比亚迪绝对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它走的每一步都堪称惊心动魄,一旦走错几乎就是步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但事实证明比亚迪的每一步都走对了。
造电池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1995年辞去了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主任的工作,带着借来的两百多万巨款创办了比亚迪,专业制造可充电电池,与松下、三洋、索尼这些巨头去抢市场。
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拿鸡蛋去碰石头,但是比亚迪却成功站稳了,然后机会就来了,在1997年其他电池厂商在亚洲金融危机电池价格暴跌的情况下萎靡不振,而比亚迪却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崛起,到2003年,比亚迪就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手机电池制造商。
造汽车 比亚迪在2003年打算造汽车,但是我国的汽车生产实行准入制原则,也就是你想生产汽车必须有资质,但这个资质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这时候比亚迪幸运地发现国内的秦川汽车有限公司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就花费2.7亿元收购了它,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开始生产汽车。
而后比亚迪的第一款车F3凭借着时尚灵动讨巧的外观和实惠的价格以及丰富的配置迅速走红,上市不到20个月销量突破了10万辆。在当时比亚迪汽车“超值”的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后续推出的F0凭借精准的定位和超高的性价比,也一炮走红。
一个造电池的公司巨资收购一家车企去造车,而且第一辆车就一炮走红,这其中任何一环出问题对比亚迪来说都是致命的,而比亚迪却成功了,你说他不幸运吗?
新能源车 比亚迪在2003年就开始研究新能源车了,但那时候燃油车正处于鼎盛时期,电动汽车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完全是另类的存在,而比亚迪却偏要走这条“歪门邪道”,很快就在2006年推出了纯电动轿车F3e,10分钟可充满70%的电量,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电池循环充放电2000次,折合使用里程超过60万公里。只是当时市场环境并不适合家用的电动汽车,所以比亚迪放弃了量产计划。
但比亚迪后来却很幸运地迎来了新能源车的春天,国家为了节能减排以及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这对比亚迪来说就是天大的喜讯,于是各种新能源车型如同下饺子一般问世了。
而今天比亚迪新能源车的成功已经是有目共睹的:更安全的刀片电池,动力强、能耗低的DM-i超级混动技术,车规级芯片、电机、电控、发动机都可以自给自足,手里掌握着新能源车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而且今年7月份销量为16万辆,8月份销量达到17万辆,8月底比亚迪还宣布要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元Plus等车型。
幸运 努力 实力=成功 如果单凭幸运,比亚迪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毕竟发展企业不是买彩票,只靠运气是不行的,比亚迪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其自身的努力和过硬的实力是分不开的。
在新能源车领域,很多人都认为比亚迪是得益于政策,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比亚迪早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研究布局了,以至于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
当年比亚迪要造汽车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有着长远规划的。
因为当时国外已经有厂家在进行电动汽车的尝试并有成品车了,只是当时受制于电池技术,那些车使用的都是笨重的铅酸电池或者镍铬电池,而王传福从中看到了机遇,他深信自己的磷酸铁锂电池将来在电动汽车上必然有用武之地,这才萌发了如此强大的念头:造电动汽车。
当时国家成立了一个电动汽车研究所,试制了一批电动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续航100公里。而这批电动汽车的第一个客户就是比亚迪。1997年比亚迪买回这一批电动汽车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厂里换用不同的电池进行测试研究,开始了新能源车的探索和研究。
如今比亚迪不仅拥有丰富的乘用车产品阵营,还有强大的商用车阵营和成熟的轨道交通技术:云轨。目前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
正是因为有着超前的眼光,过硬的技术,长期的研发积累,比亚迪才能有今天辉煌的成绩。
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超大型企业,在商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比亚迪及比亚迪人也时刻牢记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在今年的8月8日,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女士宣布捐赠50万股支持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设立血液病研究中心,助力推动血液病的研究,造福人民。
8月中旬,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引发的高温干旱天气,比亚迪发起“为地球降温1℃”的公益号召,呼吁更多人加入降低碳排放的队伍。
同时比亚迪宣布成功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坪山总部工业园。园区内所有车辆均为比亚迪自行研发的新能源车辆,园区屋顶铺设太阳能板,年发电量达4000万度,配合自建的储能电站,可以充分保证园区的供电,充分发挥了比亚迪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优势。
凭借着在新能源领域的过硬实力,我们相信比亚迪会创造更多的辉煌。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