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根据需要,会购买储存一定数量的食物,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购买食材时如何挑选、食物购买回来如何科学有效储存让食物保鲜、如何判断食物是否变质?这些小方法请收好~
食物怎么选?
选择新鲜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新鲜食物是指近期生产或加工、存放时间短的食物,例如收获不久的粮食、蔬菜和水果,新近宰杀的畜、禽肉或刚烹调好的饭菜等。
选择新鲜食物是从源头上注意饮食卫生的第一关,学会辨别和采购新鲜、卫生的食物,是保证饮食卫生的关键。
首选当地当季食物
选择本地种植生产的当季食物能最大限度保障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食物从生产地或加工点到销售点,需要经过一段运输距离,路途中会增加贮藏时间。如果储运距离远,耗时长,会导致食物中水分丢失,还增加食物自身的代谢时间,同时腐败性微生物会大量生长繁殖,造成食物中营养物质被降解或分解,食物新鲜度减低,感官品质变差,严重时腐败性微生物的发酵还可导致食物腐败变质。因此,选择本地、当季食物,保证新鲜卫生,也是节能、低碳、环保的重要措施。
学会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
预包装食品可以通过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了解食物的新鲜程度;当无法获得生产日期等信息时,食物是否新鲜,可以用看、触、闻等手段通过食物的外观、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加以辨别。不同食物,新鲜程度不同,其感官性状不同,辨别方法也不相同。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比较容易识别,动物性食物新鲜程度的辨别方法如下:
畜肉类
鲜肉的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白色(牛肉、羊肉或为淡黄色),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黏手,指压肌肉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具有畜肉应有的正常气味。有筋腱的肉,筋腱富有弹性、坚韧。在自然光下观察肉的外部状态、色泽和有无干膜,注意有无血块、霉菌和蝇蛆的污染,并确定肉深层组织的状态和发黏的程度。
不新鲜肉的肌肉无光泽,脂肪灰绿,外表极度干燥或黏手,指压后的凹陷不能复原,留有明显痕迹,可能有臭味。
禽肉类
鲜禽肉表皮和肌肉切面光泽自然,表面不黏手,具有正常固有气味,肌肉结实有弹性。
不新鲜禽肉体表无光泽,皮肤表面湿润或发黏,呈暗红、淡绿或灰色,或有霉斑,肉质松散,手指按压肌肉有明显指痕,可能有霉味或腐败味。
蛋 类
鲜蛋的蛋壳坚固、完整、清洁、常有一层粉状物,手摸发涩,手感沉,灯光透视可见蛋呈微红色。
不新鲜蛋的蛋壳呈灰乌色或有斑点、有裂纹,手感轻飘,灯光透视时不透光或有灰褐色阴影。打开常见黏壳或者散黄。
“坏”蛋的产生,是由于蛋壳上有许多类似人皮肤上汗毛孔一样的小孔,而蛋壳表面常带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当外界环境温度剧变,蛋壳上有水凝结或有机械损伤后,这些微生物就通过壳上的小孔进入蛋内。在微生物和蛋中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
贴壳蛋:蛋白系带分解引起蛋黄移位,形成“贴壳蛋”;
散黄蛋:蛋黄膜被分解,蛋黄散开,形成“散黄蛋”;
浑汤蛋:微生物继续繁殖,导致蛋黄、蛋清混为一体,形成“浑汤蛋”;
臭蛋:蛋白质进一步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硫化氢、胺类、粪臭素、吲哚等腐败物质后,散发出恶臭,形成“臭蛋”。“臭蛋”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鱼 类
鲜鱼的体表有光泽,鳞片完整、不易脱落,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鳃丝清晰呈鲜红色,黏液透明,肌肉坚实有弹性,手指按压后凹陷立即消失,腹部正常,肛孔白色、凹陷。
不新鲜的鱼体表颜色变黄或变红,眼球平坦或稍陷,角膜浑浊,鳃丝粘连,肌肉松弛、弹性差,腹部膨胀,肛孔稍突出,有异臭气味。
乳 类
新鲜乳为乳白色或微黄色,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凝块和机械杂质,无黏稠和浓厚现象,具有特有的乳香味,无异味。
不新鲜乳为浅粉红色或显著的黄绿色,或是色泽灰暗,呈稠而不匀的溶液状,有乳凝结成的致密凝块或絮状物,有明显的异味。
若常温保存的液态奶出现胀包现象,会存在变质风险,建议放弃食用。酸奶、奶酪比较耐储藏,但酸奶和奶酪其实始终处于发酵过程中,时间太长了也会变酸、变质,所以需要冰箱储存。
其 他
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也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污染。不新鲜的豆腐呈深灰色、深黄色或者红褐色,表面发黏,有馊味等不良气味,组织结构粗糙而松散,块形不完整。用手触易碎,无弹性。
食物储存怎么做?
食物生熟要分开
在食物清洗、切配、储藏的整个过程中,生熟都应分开。处理生食物要用专用器具。家中的菜刀、砧板、容器均应生熟分开,包括洗菜的盆和洗肉的盆也应分开,避免可能的交叉污染。
在烹饪中,应常常洗手,避免蛋壳、生肉的污染。
在冰箱存放生熟食品,应分格摆放;直接可食用的熟肉、火腿肠、即食的凉菜等应严格与生食物分开,并每样独立包装。
食物储存要得当
食物合理储存的目的是保持新鲜,避免污染。
粮食、干果类食品储藏的基本原则是低温、避光、通风和干燥。经常采取的措施是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及防止霉变。储放食物,特别要注意远离有毒有害物品,如农药、杀虫剂、杀鼠剂、消毒剂和亚硝酸盐等,防止污染和误食。
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高,容易发生腐败,应特别注意低温储藏。一般低温储藏分为冷藏和冷冻。常用的冰箱冷藏温度是 4~8℃,冷冻温度为 -23~-12℃。
新鲜蔬菜若存放在潮湿和温度过高的地方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腐烂后亚硝酸盐含量更高,所以也有必要将其存于低温环境并尽快食用。但是,
有些食物是不适宜冷藏的,如热带水果(香蕉、荔枝、火龙果、芒果等)在冰箱冷藏,会有冻伤的表现;黄瓜在冰箱放置三天以上表皮会有水浸状表现,失去原有风味;一些焙烤食品(如面包等)在冰箱放置时间过长,会逐渐变硬或变陈,影响食物的口感和风味。因此上述食物尽量现买现吃。
烹煮好的食物也应尽快食用。如果需要存放 2 小时以上,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应将存放温度控制在 60℃以上或 5℃以下,以减慢微生物的生长速度,防止致病菌的大量繁殖,
冰箱不要塞太满,冷空气需要足够的循环空间来保证制冷效果;生、熟食物别混放,熟食在上,生食在下;剩饭菜在冰箱中存放后尽快吃完,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
定期检查冰箱,发现食物有变质腐败迹象要马上清除;定期清洗冰箱,擦洗冰箱内壁及各个角落。
冷冻食品也应注意饮食卫生
冷冻条件下大多数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食品冷冻能保存 / 保鲜较长时间。考虑到有些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存活繁殖,建议冷冻食品在家储存时,应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
冷冻散装食物时可分成若干小包装,每次食用一份,避免反复冻融,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冰箱储存肉类的适宜时间见下表,冰箱储存食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见下图。
如何判断食物是否变质? 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微生物生长繁殖,使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被破环,会造成变味变色,如饭馊了、水果腐烂;一些致病菌还会产生毒素,对人体有害。
二是酶将营养素分解成多种低级产物,也会造成变色变味。
三是食物中的成分受到光照、温度、氧气等影响,从而造成食物氧化变质。
因此,
日常生活中,我们基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食物的状态来判断其变质与否:
比如生姜腐烂、甘蔗出现霉点红心等均由于霉菌的污染引起,其产生的真菌毒素会损害肝脏功能甚至发生癌变,如果霉变严重,最好都扔掉,防止毒素扩散到周围的植物组织中。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中国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