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收藏 >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辽代玉器的艺术特征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辽代玉器的艺术特征
来源:玉见沈华
2022-08-23
285
管理
(接上期)要想真正理解两宋的历史发展,也必须要了解与宋同时存在的各悍邻国崛起和毁灭的过程。 一、宋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 北宋晚期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剧变后,宋高宗赵构君臣于风雨飘摇中,在杭州(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重续大宋的命脉。 位处江南富庶之地的临安,当时也是国内重要的产业制造业的中心,成为南宋国都后,吸引大量人口和商业集聚,其繁华市容不下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汴京景象。 然而,尽管南宋帝国掌握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但缺乏适当的服务性事业为之周转,使得经济上未能实现较大的突破,还是属于农耕文化升级后的小农换代思维模式,受其影响所及,军事也积弱不振。 因此,在北方游牧文化影响下的金和蒙古人的连番侵迫下,风雨飘摇了319年的岁月,最后还是走上灭亡一途。 这里有一个非常奇特却又难以解读的环节,就是两宋的武力一直被后人所诟病,但是他的延续时间超过了中华文明历史中,很多朝代难以跨越的三百年的一个大坎,并且在这个阶段,涌现出数量最多、文化艺术创作最精美、一直被后人所推崇的名人和诗篇。 另一个特点就是两宋期间所有的外交政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种结果可能会出乎那些盲目自大的愤青意料,只要了解了那段特殊的历史,看来多么离奇的结果也并不难解释,只是我们务必要将古代历史家忽略未提的若干情节,一并提出检讨。 二、宋代历史文化背景及边境的邻居契丹状况 北宋一直是在与悍邻为伴,东北是契丹所成立的朝代--辽。 辽代是由契丹族耶律部落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文化底蕴较浅,契丹属蒙古语系,但长期与汉族毗邻,受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融中原的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及外来佛教文化于一体的自身文化。这个属于游牧文化的种族,却到处都可以看到农耕文化的痕迹,他们活跃于北方之地区已逾300年,辽代即是仿效中国唐朝文化朝代所成立的,它建国的时间比北周晚期赵匡胤成立的大宋早出现53年。 辽代的国君通文墨,他们的文字在公元920年即已出现,并曾接受过高丽、回鹘,吐蕃的朝贡。在宋代成立之前,甚至在浙江称为吴越王的钱家也曾向契丹的辽王朝贡,所以后代的历史书中有辽侵略宋的记载,从历史的角度解读这段话起码是不严谨的,它比宋朝成立时间要早,是宋朝建国后占据了它的大部分疆域。 在辽代的统治方法上,你依稀可以看到大唐盛世影响的痕迹,就是不仅契丹所占的中原领土有汉人的官僚治理,而且在辽境的后方,据史料记载报告,无数之官吏、文人、工匠、优伶、武术家和僧尼也纷纷是来自于中土,由此可见,一方面证明其汉化程度之深,另一方面也证明那个时期的国家和政权,并没有将民族和血统放到特别重要的地位,才会吸引和凝集多民族人员的共同管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强汉和盛唐时期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都是仰仗着游牧奔袭的裹挟,不过是疾风迅雷,但是也是稍纵即逝的冲锋力量,而学习了汉人的稳扎稳打,就变得极难对付了。 三、大宋历史文化背景及邻居西夏特征 大宋朝廷的正东是西夏,西夏也不是我们现在单纯认为的野蛮人。他们的组织也属于受汉文化影响的半汉化国家,在初唐时即曾活跃于它日后占领的地区,当它在400年后与宋人抗衡时,一个汉化的政府早已存在。 西夏文是以藏语为基础,他们对汉文化的接纳程度也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重要的儒家经典早已翻译成书。羌人则属藏族,在这个阶段多数已开始农业耕种,从事农耕生产。 所以在公元10世纪时,这些少数民族的特征是属于半汉化的状态,显然是得到汉人指点和帮助,已将他们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也许他们的朝廷中也有汉人担任的职务,以致宋朝所面临的边防问题与它以前的朝代不同。 这些游牧民族已有强大的农业基地,他们已学习筑城为防御战。而且北方艰难的地貌形势对他们更加有利,同时他们也保存着全体动员的迅速集结战斗的特点,掌握着在战场上的机动性,这些优势与他们传统的草原上生活习惯息息相通。 契丹的辽人与西夏的羌人虽然经常会发生冲突,但在对抗宋的时候却彼此一致。成为宋挥之不去的恶邻。 四、大宋历史文化背景及邻居女真特征 带三个悍邻就是女真,其发源于东北松花江上流,语言属通古斯系,也与以后之满洲人相联。早期都是辽的部落,在公元1113年他们叛离宗主辽而独立,一年之后即自称为“金”,当时北宋已向辽纳税110年。 公元1118年的赵佶朝廷,鉴于金人的独立成功,与之结盟,期待共同攻辽,希望借军事行动的成功,而得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朝代的宿愿。 金之攻辽,如摧枯折朽,全不费力。公元1125年,不待宋朝援助,金灭辽。 翌年这些远在北方之战士,觉得他们可以乘新胜之余威,对付北宋,于是大举南侵。赵佶在最后关头,传位于长子。金人旋即攻入开封,将宋朝当今皇帝与太上皇一并俘虏,送往东北,他们父子终身未得南还,同年(1127年)北宋灭亡。 赵佶的儿子赵构自立为帝,历史上被称为南宋。 中国人缺乏坚强的民族观念也构成赵宋王朝的一大弱点。先是议和求平安,后是借外力除蛮夷,最后与蒙古合作灭金,也是断送宋王朝的主要原因。 五、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玉器艺术特征 我们今天的文字侧重于辽代玉器的说明,作为契丹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契丹民族特色,也蕴含着中原文化玉器艺术的诸多成分。 创作设计上,玉匠大多数应该来自于唐宋文化背景的教育,结合契丹的文化创作,没有过多的束缚。特别是根据游牧民族的生活特性来看造型与传神的能力很强。 造型、纹样以动物题材为主,植物、几何或人的题材较少。 作品因没有程式化的刻意修饰而显得生机盎然,洋溢着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风格。 六、辽代玉器的基本特征和鉴赏要点 辽代玉器指的是在辽统治时期和统治地域内制作的玉器,从造型风格上来看,主要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具有中原文化特点的玉器,明显继承了唐、五代玉器的遗韵,而受宋玉影响较少,主要有碗、罐、杯、盏、砚台、水盂等汉族传统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用具,纹饰也是以汉文化系统的龙、凤、莲荷为题材,艺术水平较高。 另一类是属于草原文化特点的玉器,不仅体现了契丹族的生活习惯,也代表了契丹人的文化观,主要包括蹀躞带、马饰、盖盒、瓶、坠、佩、组佩及一些游牧民族的实用工具类器型, 纹饰则以游牧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如天鹅、鸟、鹿、熊、鱼、竹、荷花、树叶为题材,而玉图画则是最具浓郁的契丹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还有一些代表契丹族宗教信仰的佛教文化的玉器,主要是以佛教中的飞天、摩羯、金翅鸟等作为造型或纹饰的题材。 辽代契丹贵族的礼仪、宗教用玉崇尚白色,尤其推崇和田白玉。 制作工艺上的特点表现为:造型多取肖生形,以动物为主,形态自然质拙,处理细微巧妙; 片状玉器多用镂空技法,意在突显图案轮廓,镂空形状多不规则;习用随意自如的平行阴线刻划纹饰而不显刻板拘谨的痕迹。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转发订阅成功,还可以分享50%的培训费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3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珍藏心底(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3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