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公益 > 公益为何,公益何为
公益为何,公益何为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
2022-08-15
138
管理
深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深圳聚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族群?这座城市、这个族群为什么如此热心公益?
2021年8月20日下午,银湖沙龙与邓一光文学工作室“一鉴阅读”联合主办了“公益为何,公益何为”的主题沙龙。这场别开生面的圆桌会议,围绕一本尚未创作完成的书籍《陌生的好人——深圳公益故事》展开讨论。在这次特殊的书籍策划会上,与会嘉宾集思广益,从不同维度帮助作者黄东和(网名老亨)开拓思路、启发灵感。 老亨简要简述了个人的公益故事和创作缘起,并对目前暂定的书名和内容框架做出了详细的意义阐释:“深圳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这里孕育出来的公益事业,如果将来能够在所有的陌生人社会当中得以移植、推广和实验,那这样的公益事业将会是非常好的事业。同样地,深圳公益体系也要形成对于刚刚来到深圳、或者以陌生人加入深圳的人,能同样得到温暖、关怀和帮助,这样的体制才是满意的体制。”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嘉宾畅所欲言,结合公益的内涵与外延、深圳公益的鲜明特色、个人的公益实践,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从理论高度到实际销售,对书籍的内容、编排、风格和亮点都提出许多中肯意见。 公益为何:为什么要做公益 公益是什么?公益与慈善有什么区别?做公益就是捐钱吗?熟人的帮助与陌生人的互助,都是公益吗?公益的意义是什么?圆桌会议一开始,有的从“公益”二字的本意说起,有的比较“公益”在中英文语境下的差异……与会嘉宾讨论得非常热闹,并不拘泥于公益的定义,更多在公益的意义上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陈行甲通过解读数据,在宏观上介绍了中国公益慈善在世界的地位,深圳在中国公益慈善的地位,将中国公益善业的大根归于润物无声的熟人公益。他认为,也许这些方式没有那么伟大、感人,但是润泽万物,通过同行人的方式感染周边人。就像蚯蚓一样,藏在土里,不显眼,但是,没有小蚯蚓把板结的社会土壤拱出,就休想长出牡丹玫瑰。所以,中国公益根本还是在改变土壤的治理结构,而不是看长出来的花朵。他进一步指出,公益可能是中国社会能有希望破除历史周期律的唯一途径。 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创始人汤敏指出,公益不能停留于寻找周边的好人,而是要推动制度创新和文明制度。公益的意义在于培养公民意识、创新制度、创造一代新市民,这是很重要的。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秘书长王芳也表示,陌生和熟悉,是客观、相对的概念,人性本源一直处在消除孤独感的旅程之上,“善业”正可突破陌生人公益,从陌生到去除陌生感,所以,公益一定是大公益。目前,中国的公益界定纬度还是有局限性,没能完全释放出来。 设计师、策划人;“知美学堂”主持人,公众审美推动者韩湛宁先生以自己和周边朋友做过的大量不被大众认可的或者是小到不足为外人所道的公益行为发问,公益到底是什么?微小的助人算不算公益?是不是只有捐钱才算公益?他认为,公益展示的是“善的力量”。他和朋友们通过设计、展览、美术表达关爱,大量类似的小事在书中要如何表达。 深圳猫网的创办人张媛媛则将公益理解为公众的权益。要谈权益,一定要谈效益,要谈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能使得更多人的权益得到更快、更好的改善。
公益何为:如何做好公益
王芳结合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周二召开第十次会议特别提到的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认为第三次分配的推动力是个人道德伦理的推动力。道德、伦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能在什么纬度上去引导人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应该要培养什么样的道德伦理层次的人?教育成为重中之重,互联网成为重中之重,这关乎人的再生产和人的本身的建设。这40年,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有很多缺失,现在是重新归位的时刻了。在未来的尺度上,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观鲜明重塑,这是全民欢呼第三次分配的基准点所在,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公益要与社会学的角度结合,我们应该从社会治理的本体来思考问题,让社会财富重新流动。 陈行甲以多年的公益经验,总结说,公益的目的不是“打土豪分田地”,不是被动式地均贫富,它的目的是有责任、权利的,做好了本质上能无形中推动中国走向共治。 中国的公益慈善往哪里去?虽说中国历来不缺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但嘉宾张干夫提出,在渠道之上,如何将个别的好人好事,变成社会推动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一个公开透明的机制。 来自资本市场学院的副院长张韶辉以自身参加各种基金会的亲身实践,感悟到公益是资源的整合,培养和锻炼公益圈的制度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尤为重要。 对个体而言,如果能让每个人都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儿,那公益就真正落到实处了。知名设计师韩湛宁观察到,很多人以艺术的力量使公益活动产生良好连锁反应,比如,在设计界有各种公益广告大赛。每个行业都有很多人,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加上一颗颗公益的心,默默做事。他呼吁关注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甚至表面上不能称之为公益的事情,这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是城市的一部分。 无独有偶,在教育界,刘伟老师也一直思考如何结合公益的方式,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改变中国,将现代化真正带到农村去,并直言还将继续为之努力下去。
深圳公益的关键词
深圳公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取得好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 汤敏以自己的多年投身公益事业的经历感悟和观察洞见,为深圳的善业总结了三大特点。首先,深圳的善业基调是平民的善业,有庞大群众基础,成为百姓之日常,从慷慨解囊到理念传播,覆盖面非常广。第二,深圳的善业格局超越着深圳,它的疆场是国计民生,提供了道德资源、人格资源、组织资源等。第三,深圳善业的未来是文明的摇篮。马克思曾说,如何来衡量一座城市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坐标,富裕和繁荣只是大厦的基石,大厦顶部闪闪发亮的点睛之处必是思想的桂冠,即便已如希腊的溃败的经济,但在全世界绝不能否定雅典文明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深圳享尽资源、政策的便利所创造出的财富仅维持了几代人的富裕,而不留下文明的进步,这是对文明的不负责,因此,深圳的商业要用世俗世界反其道而行之的特性,用善业的资源和力量去培养那些几十年不出成果甚至几代人都只能默默探索的事业,这些对于人类文明贡献的事业只有善业能做,权力和资本都是难以到达的。 张媛媛分享了自己创建深圳猫网平台的故事,她觉得深圳公益的核心是永远在破圈,而且多样性、多元化,持之以恒又有韧性。在这里,总有一群想赚钱、想干活、想做很多新事情的人,他们具备了敏锐的嗅觉,细腻的体察,有丰富的觉知器官,并毫无保留地用在了公益这件事情上。 马洪基金会秘书长刘炜通过介绍马洪基金会如何成功地打造以“金秤砣奖”为品牌的政府工作民间评议活动的范例,展示了深圳公益的前瞻性、先锋性和新生力量。 不仅局限当下,王芳称深圳的公益进入了大公益的民生时代,无论是从国家体制所为,文化所为,还是公益行业的自主站位,每个个体的主动站位,深圳都要有一个“未来公益”的概念,这是指,如果将灾、病、穷看做是社会人性和世界永恒的存在,我们需要有更健康的机制去推动。我们这一代十岁的孩子,十年之后他们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当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主人的时候,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深圳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提前思考未来公益。
如何书写深圳公益故事
面对如此宽泛的题材、繁多的内容、举不胜举的例子,关于深圳公益故事一书该如何书写?陈行甲建议在内容上要写出深圳公益界勇于创新的特质,与传统的公益的区别何在,为推动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做了哪些甚至是试错性质的探索。关于书名,可以多一些感性,比如“亲爱的陌生人”会不会比“陌生的好人”更亲切些,更有深圳特色。 嘉宾张玉升作为一位媒体人和写作者,从实际的销量出发考虑,建议不能写成深圳公益界的调查报告,变成大杂烩。有时候,可能需要做减法,明确阅读对象,读者群体,让书籍出圈。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希望书籍能把正在发生的和面向未来的内容都提炼出来,将来出版后反哺五湖四海,助力公益持续发展。
1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我是歌王(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1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