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历史 >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来源:阿斗不傻
2022-08-03
260
管理
引言: 唐太宗旧年在别人询问唐军为何战斗力如此强,陛下指挥为何如此厉害时,曾自谦地说:
吾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这话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军队都是能以一当十的存在! 原因只是兵器够锋利,士兵够勇敢而已。 兵器锐利,这是武器的优势! 士兵勇敢,这是战斗的精神! 兵器好能决定胜负,比如美国人就是,拿着牛逼的武器,不用靠近就能打赢战争。 士兵勇能决定胜负,比如志愿军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武器有差距也能打胜仗。 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关键,要么兵器好,要么士兵猛,两者兼而有之那就能以一当十。 这一点上,跟随李世民作战的大唐猛士无疑是用实战证明了。 所以李世民不是自谦,而是发自内心的嘚瑟。 我就是这么牛,你不服不行? 这也很符合李世民,老小孩的性格。 那么这一切又如何证明? 初唐军队有多厉害?兵器有多牛? 为何这么强?在那个时代是什么范式? 我们继续看! 一:不怕打仗,就怕没仗打。 公元644年,在皇宫安逸十多年的唐太宗,因为受不了宫廷琐事,借着有人寻衅的机会,带着大军进行了人生最后一次远征。 这次的目标,是远在辽东的高句丽。 唐军两路出击进军神速,唐太宗率领的军队,一路直抵高句丽重镇安市城下。 大唐军队的行动,让高句丽不敢怠慢,起全国之兵15万人支援安市城。 看着十五万人敌军,无数初唐名将纷纷乐坏了。 江夏王李道宗听闻消息后,兴奋地说:高句丽大军前来,后方必定空虚,要不陛下给我5000精兵,我直接进攻他们都城去可好? 唐太宗看着跃跃欲试的老战友,寻思了一下后婉言拒绝了李道宗建议。 原因无他,唐军在前线一共就三万人,面对的是15万援军还有坚守安市城的敌人。 李道宗这个意见不是不可行,就是太浪了,真要浪成了是千古奇功,浪不成那不成笑话了。 正面对垒又不是打不赢,不需要那么麻烦。 于是,3万人迎上了15万人的队伍!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唐太宗的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按照以一当十自谦看,高句丽十五万大军貌似不够,三十万才够。 因此战前分析局势时,唐太宗是这样说的。 他给高句丽人分析了面对自己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在睿智将领带领下,领着大军退入安市城,借助城池和地形坚守,派遣靺鞨游骑兵骚扰我军。 中策是:在聪明将领带领下,选择带着城池中的百姓跑路,躲避唐军锋芒。 下策是:在犯傻将领带领下,选择跟我军正面对战。 唐太宗言外之意是,高句丽人要是睿智的话,就坚守城池,要是聪明的话,就最好退走,要是犯傻的话,就来打我们。 看着李世民的自信,无数将士们没有表达任何异议,也从不寻思会不会败。 因为那个时候的唐军,有一股战无不胜的信念。 这信念源自李世民的坐镇指挥,源自自己的披坚执锐,源自唐军的胜利传统。 事情果然如李世民自谦那样,面对犯傻主动进攻的敌军! 唐军发挥神勇一战功成,十五万敌人,三万唐军居然用分割包围方式,将敌人打投降。 这场战役的过程在《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中是这样说的: 开战之初,李世民兵分三路,正面派遣李世勣率1.5万人突击敌军,长孙无忌带领1.1万人作为奇兵准备突袭,李世民本人带着4000骑兵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突袭战场。 战斗过程很顺利,正面出击的李世勣1.5万人,配合侧击的1.1万人就结束了战斗,斩首2万多,俘虏3.68万,还坑杀背叛的靺鞨人3500名。 如此辉煌的战绩,是敌人太弱吗? 或许看看高句丽人的装备,其实当时的敌人一点不弱,而且装备很精良! (唐朝和高句丽) 二:高句丽的实力。 高句丽是当时东北亚新崛起的强国,隋炀帝三次远征都无功而返,间接倒在高句丽手下。 如果他不强大,也引不起李世民重视,也不会干涉半岛格局。 就是因为他的强大,才有进攻的意义。 安市城一战,唐军大获全胜,这俘虏的物资数量其实也验证了高句丽的强大。 三万俘虏,5万匹马,5万运输辎重的牛,一万多套铁甲。 按照一人一马的编制组成,高句丽如果有五万骑兵,标配就是一人一马,如果有2.5万骑兵,配置就是一人两马,精锐骑兵都是一人两马,从这个角度看高句丽军至少有2.5万精骑兵。 再加上上万套被缴获的铁甲,这骑兵应该是精锐的具装骑兵。 (高句丽壁画中的骑兵) 具装骑兵啥概念,就是装备厚甲的重骑兵。 重骑兵属于古典时代战场的最大杀器,在欧洲具装骑兵都是骑士阶层,都是小贵族。 在东方具装骑兵也不是可以轻视的对手,三国时代的曹魏虎豹骑,唐朝时的黑甲精骑,后世的女真铁浮屠,西夏拐子马,蒙古重骑兵,都是具装骑兵的代表。 2.5万骑兵,足以让一个国家在任何地方称霸,除了东亚。 除了具装骑兵外,高句丽的步兵装备也不弱,下图是高句丽遗址中出现的重步兵壁画。 看这装备,是不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点上也有记载为证,《新唐书》中说安市城一战,唐军缴获的一万多铁甲,都是近似明光铠的重甲步兵铠。 明光铠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护具,样子大概跟下图一样,跟这个铠甲近似,这战斗力也是杠杠。 (唐朝明光铠) 看过这之后,再看高句丽军队,是不是有不一样的认知? 面对这样的对手,李世民带领的军队依旧能像砍瓜切菜一样横扫。 将灭国当做任务,将胜利当做信念! 是什么让大唐如此牛逼?这就要看当年唐军给出的答案了。 答案除了兵器好,将士勇猛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马场) 三:唐军的底气,后勤体系 唐太宗自谦说: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说透唐军强大的根源。 真要追根溯源,当时的唐军强大除了士兵猛之外,还有三大能力加持! 首先:当然是强悍的后勤补给能力。 这点上,看过唐朝的军队数量还有健全的军备体系就能诠释出来。 按照《新唐书》记载,唐朝军队中无论骑兵还是步兵,在初期和巅峰期都配置了马匹。 高峰期连步兵都能有两匹吗,就别说骑兵了,一个军用来后勤用的骡子等就有七千多匹。 唐朝的常备军数量,在不同时段虽然有变化,但从常态看基本上都有50-60万左右的军队。 即便后续因为安史之乱衰败了,中央直属的神策军规模也在10到20万之间,还不算地方军。 这只看似不算大的军队(跟明朝220万卫所兵比)配置有多少马咧? 答案是很多。 盛唐时,仅仅陇右地区唐朝官方机构“监牧”饲养的马匹就有43万左右。 唐朝监牧的作用是,将马养到一定大小后,就分别配置到不同的单位和地方供调用,从这个角度看,盛唐时记载的43万匹的数据,只是一个牧场的存栏量,不是全国总量。 (唐朝西域骑兵装备) 如果算上皇室养的马,还有地方上和民间养的马,唐朝马匹数量应是绝冠中国历朝历代的。 这也是盛唐时,就连步兵出征都能配置马匹的根源,真的不缺马,而且非常重视马政。 马匹的大规模装备,让唐军战术,有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多样性。 这也是远程奔袭在唐朝经常发生的根源,士兵有马,后勤也有骡子,大军突袭后勤也跟得上,就算跟不上,马匹的驮运量也能保障短时期后勤,足够支撑突袭战。 按照《李靖兵法》所言,唐朝一个“军”有2万人,其中后勤部队大概是6000左右,《太白阴经》则记载过,一个军有7500匹骡子负责后勤工作。 从配置看,前线1.4万人配合后勤6000人,还有数千牲口随军,这后勤保障必定不会差! 这也是唐朝军队能在很多时候,压着游牧民族打根源。 你是游牧民族,可我的后勤保障比你更厉害,配置的马、骡、驴、牛更多。 更多了之后,在经过先进管理方式,先进养护饲育方式加持,战斗力当然更强啊? 而维持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是唐军强悍的另一个因素,国家经济发达。 (经济发达的唐朝) 经济基础决定战斗力,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数近百万马匹,饲养要多少人力、物力?唐朝能负担如此多的马匹就足见经济的富庶。 这其实和唐朝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息息相关。 北方中原经济区的恢复和发展,南方长江经济区的渐渐崛起,还有对外扩张的红利,以及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贸易的商路,让大唐迎来了万国来朝和经济繁荣。 盛唐时期,真就是一个所有区域都在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和军事又在这个时代互为补充! 军事上的开拓,可以打通商道,收获战争红利,也能反哺经济发展。 经济上的发展,可以助力军事,促进国际交流,也能反哺科技发展。 唐朝前中期的对外战争,还有远至中亚的影响力,让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也有了接触。 无数外国人也慕名而来前往长安,让唐朝科技在对外交流下,取长补短后,提高了科技水平和武器水平。 (唐朝单兵军备) 这也成就了唐朝军备水平的鼎盛。 唐朝一个军两万人左右,步兵披甲率达60%(铁甲),战袍装备率达40%,都是历朝最高。 除了战甲和战袍外,步兵单兵装备,诸如陌刀、牛皮盾牌等,也根据作战需要一应俱全。 从长枪、弓箭到佩刀,长短兵器,远程兵器都普遍配置。 步兵中有两成士兵配置有弓箭,一个军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重弩装备。 步兵之外,骑兵也是如此,会根据战斗需要,配置马槊、盾牌、唐刀、弓箭、陌刀。 这多兵器配置,还有跟随战斗需要而变化的战备,让唐军是一支能适应各种战斗方式的多功能军队。 近战有近战配置,奔袭有奔袭配置,突击有突击配置,游击有游击配置。 战术多样性,在军备多样性加持下,成就了唐军的精锐和打硬仗的实力。 有了这强悍的军队之外,唐朝军队出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附庸军雇佣军很多。 (唐朝疆域) 四:唐军的帮手,羁縻州(附属国)体系和兵制。 唐朝初期和极盛时期乃至后续衰弱之后,都是东北亚无可争议的老大帝国。 这老大帝国,也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李世民的天可汗就是这影响力体现,后续不少唐朝皇帝也继承了这头衔,成了亚欧大陆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基于规则制定,才有健全的国际体系,才有《新唐书》中所写的856个羁縻州和为数不少的附属国出现。 羁縻州是封建时代王朝传统制度。按唐朝史料记载,羁縻州也有上供地方税收和统计户口的义务,这一切收入都用来充实边疆的军资和维持边疆的稳定。 羁縻州的首领因为这贡献,也会获得唐朝的官职,受到唐朝的册封。 唐朝除了给予他们一定的保护之外,羁縻州的领头人也有配合唐朝军队出征的义务。 这也是唐军作战时,都有边疆少数民族将领,带着羁縻州军队,随从作战的因由。 当年高仙芝远征怛罗斯,就是以安西大都护府名义,征召了吐火罗等国的军队一起进攻。 这召唤联合作战的权利,唐朝中央政府直接下方到了地方,方便前线便宜行事! 从这个角度看,羁縻州跟今日的自治州或者加盟共和国有相似之处。 除了羁縻州制度外。 唐朝还有除了府兵制以外,特有的兵募和城傍军制度。 兵募:是面向社会招募志愿军的一种方式,自带装备类似雇佣军,给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人晋升之路,当年的薛仁贵就是兵募参军的,他们因为目的明确,往往战斗力很强。 城傍军:是针对附庸部落和国家设置的,通过在这区域中组织征召一批常备军的方式充实唐军实力,城傍军干的活只有打仗,别的不用操心,因为专业度高,战斗力也很强悍。 这些帮手,后续都成了盛唐开疆扩土的利器! 只是在后续,也成了唐朝的隐忧,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薛仁贵) 五:王玄策奇迹,一个强大国家的加持! 不少人都知道唐玄策孤身一人灭印度横扫天竺的故事。 当时的大唐是什么光景,答案是李世民时代晚期。 正是因为处于李世民时代晚期,还有前文所说的因由,才有王玄策的成功。 出使遭遇不顺,就通过借吐蕃兵和尼泊尔兵横扫天竺。 (薛仁贵) 除了天竺戒日王朝实在太拉胯之外,借兵的吐蕃和尼泊尔,看到都是李世民的威望。 至于这面子咋来的?打出来! 李世民实在收拾了松赞干布数次后,才有吐蕃的求联姻,唐太宗看着这个潜力小国,也欣然应允了松赞干布的求亲,才有文成公主的远嫁和吐蕃的臣服。 王玄策去天竺是公元647年,那一年李世民还在! 你说,老丈人的使者在天竺受气了,要吐蕃帮忙,松赞干布你是帮还是不帮? 至于松赞干布对待他岳丈李世民如何,这点从松赞干布各种拍马屁就能看出来。 诸如:圣天子平定四方,这样的话,李世民在的时候,松赞干布说了不少。 王玄策领着吐蕃和尼泊尔兵横扫天竺之后,松赞干布还特意过来祝贺。 吐蕃在李世民时代对于大唐可谓非常恭敬,至于李世民死后闹出的百年情仇,还有屡败大唐,那是武则天时代以后的事情。 唐玄宗时代也仅仅在玄宗刚当皇帝时放肆过,后续收敛数十年,直到唐玄宗晚期才有异常。 (天可汗) 尾声: 当然,在强盛的王朝也难免落寞时刻。 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后续的藩镇割据,让大唐遭遇了不少次的屈辱。 可这依旧掩盖不了曾经的辉煌,淹没不了唐太宗的话语: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这份自信,大唐曾经有,今日我们依旧要有! 在战斗意志加持下,只要稳定发展,装备足够先进,华夏大军绝不输人。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冰冷的开水(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