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共有34人受封,其中公爵6人,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侯爵28人,分别为中山侯汤和、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桢、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友德、豫章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永城侯薛显、蕲春侯康铎;伯爵2人,分别为诚意伯刘伯温、忠勤伯汪广洋。其中开国6公爵是最被人熟知的,他们各自的结局是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生于元皇庆三年(1314年),安徽定远人,从小就喜爱读书,十分聪慧。在朱元璋平定滁州后他便去拜访朱元璋,被朱元璋留下掌管文史书籍。朱元璋称吴王时李善长又被任命为右相国,保障前线将士的粮草、军饷供应。洪武三年被朱元璋封为韩国公,位列六公之首,次年李善长就急流勇退,称病辞官归居。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以胡惟庸余党问罪,被朱元璋将其连同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77岁,不得善终。
魏国公徐达
徐达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出身卑微,元末加入了朱元璋的起义军,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鄱阳湖之战中击败了陈友谅,立了大功,次年被封为左相国。随后挥师东征,连克淮东、平江,灭了张士诚。明朝建立前夕被朱元璋任命为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挥师北伐,短短半年就将元朝势力赶回了草原,推翻了元朝统治。洪武三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此后多次出兵攻打北元,建功无数。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因病去世,时年53岁,得以善终。
郑国公常茂
常茂是常遇春的长子,由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常遇春已经去世,常茂才得以袭承父亲的功勋位列公爵。常遇春生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25岁时投奔朱元璋,成为先锋,屡立战功,曾经自夸“将十万众,横行天下”,是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大将之一。然而洪武二年于北伐途中暴毙,年仅40岁。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生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在滁州站稳脚跟后,李文忠就随着父亲李贞投奔了朱元璋。随后朱元璋就把李文忠带在身边,“视同己子,教以文艺,习以弓马”。李文忠十九岁时就率军支援池州击败了徐寿辉的天完军,朱元璋也时常派他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征讨北元,立下赫赫战功,于洪武三年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时年45岁,得以善终。多说一句,建文帝一朝的大明战神李景隆就是李文忠的儿子,真是虎父犬子。
宋国公冯胜
冯胜生年不详,本名冯国胜,安徽定远人,非常喜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朝末年与哥哥冯国用筑寨自保。朱元璋攻战至妙山时,冯胜与哥哥一同归附于他。随后兄弟俩带兵四处征讨,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不少功劳。洪武三年因功被封为宋国公。冯胜十分会打仗,洪武五年明朝派出徐达、李文忠、冯胜三路大军攻打王保保,只有冯胜斩获甚众。可惜功高震主,最后因“胜功最多”被朱元璋猜忌,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无罪赐死,死后都没有进功臣庙。
卫国公邓愈
邓愈生于元至元三年(1337年),原名邓友德,安徽泗县人。天生身材就高大魁梧,十分勇武,16岁时就敢于领兵抗元。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独自作战两年的邓愈率领上万部将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任命他为管军总管,并为他改名为邓愈。随后邓愈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攻克太平、集庆、镇江,战功赫赫。转战浙西后屡次大败元军,升迁速度非常快,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随大将徐达征战甘肃,大败北元军队,吐蕃、乌斯藏诸部纷纷来降。随后便凭借众多战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1377年)邓愈病逝于寿春,时年40岁,得以善终。
明初六大公爵只有两位没有善终,一位是韩国公李善长,另一位是宋国公冯胜。李善长所犯之罪确实该死,在朝期间他曾肆意妄为地培养淮西集团疯狂揽财,对于胡惟庸密谋造反一事知情不报,等同于谋逆造反,朱元璋杀他一点毛病没有。但宋国公冯胜就死得有点冤了,不仅是被无罪赐死,甚至死后都被剥夺了进入功臣庙的资格,一生的努力都白费了。这只能怪他自己活得太久了,太子朱标都死了,太孙朱允炆肯定压不住冯胜这功高震主的老臣,那朱元璋只能提前为孙子铺好路了。其余的四个公爵都是善终,可见朱元璋没有滥杀功臣,他杀的大部分都是有罪之臣。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