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4年,受制于梁王朱温的唐昭宗,被逼迁都洛阳,临行之前他回望长安城的万千宫阙感慨不已,却毫无办法,但唐昭宗恐怕也并没有想到,这也是长安城,最后一次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从此以后,长安再也没做过大王朝的中心。
四大古都,也就是长安、洛阳、南京与北京,通常来说,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城市,是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城,都身负“十三朝古都”的名号,这两座城市作为王朝都城的历史,都能够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而且大多数时候,长安与洛阳,往往都是相辅相成的。
洛阳宫城复原图
在宋朝以前,大多数王朝的都城,基本就是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来回切换,通常都是将都城安放在长安周遭,以洛阳为陪都,或者迁都到洛阳,将长安作为留都。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隋唐之后戛然而止,安史之乱以后,洛阳的地位虽然也一落千丈,却也还过得去,但长安却一蹶不振,唐昭宗被迫迁都以后,长安城再也没做过正统王朝的都城。
大明宫外复原图
关中核心,定都的绝佳之处 说起四川成都,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天府之国”的称号,可实际上,最早的天府之国说的并不是成都平原,而是关中平原,直到汉末三国时期,天府之国的称号才有了转移。
渭河流域所在的关中平原,地理条件特殊,北部是大片黄土高原,南方是横贯的秦岭山脉,中间地带不仅地形平坦,而且水源充足,在远古时期就十分适合农耕发展。
先秦时代,周王朝就从这里兴起,东周时期,周天子将此处丢给了秦人,没想到几百年后,秦王朝由此兴盛横扫天下,彻底取代了周王朝。
华夏文明的重心,在古代很长时间内都集中在黄河流域,而这也造就了关中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关中地区自然条件非常好,能够养活足够的人口,并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守住东边的函谷关,基本就能够稳住一切,比起同一时期的其他地方,安全系数高太多。
关中农田
在司马迁的笔下,关中一带是这样的:
大夫之国,田肥美,民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国也。
作为关中核心所在的长安地区,有八条大河围绕,也就是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长安千年的繁华,从周朝开始,长安这一片地区就注定地位非凡,即便偶有没落,也会很快恢复兴旺。
周朝的镐京、秦朝的咸阳城、汉长安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历经上千年的繁荣,在唐朝之后的时间里,“长安”甚至成为了都城的代称。
八水绕长安
隋唐时代,盛极而衰 公元581年,随国公杨坚迫使北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取代北周,杨坚并没有将都城搬走,仍旧放在长安,南陈被灭之后,中国再次完成了大一统,长安重新成为了天下正中。
隋朝时期的长安城,也叫作“大兴城”,其繁华程度空前,其人口达到了当时十分惊人的六十万之多,在外国典籍当中被称作“胡姆丹”,这座国际大都市,已拥有了很多外国人居住,丝毫不逊于后来的唐长安城,但是,隋朝时期,长安的危机已经出现。
隋炀帝看清楚了长安城的问题,于是继位未久就开始着手兴建东都洛阳并且迁都,与此同时展开了著名的大运河建造工程,只可惜,隋炀帝急功冒进滥用民力,隋朝百姓难以忍受大老板如此作风,趁着各路门阀起兵,一起反了隋王朝。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而唐朝建立以后,还是将长安城作为了自己的都城,并且唐朝的长安城在规模与繁荣程度方面更甚,汉长安城只有三十五平方公里,然而高宗时代完工的唐长安城,面积却达到了八十四平方公里,巅峰时期,长安的常住人口,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可这样的繁荣背后,却是长安再也兜不住的巨大危机,唐朝时期,长安虽然还是都城,但李唐皇室却隔三差五带着宗室诸王与臣子跑去洛阳办公,名为“巡幸”,实际上却是“讨饭”,因为那时候的长安,实在是太“饿”了,长安城表面的繁华之下,酝酿着近乎崩溃的危险。
武则天时代以洛阳为神都
那么,长安城的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环境破坏风沙肆虐 上古时代的黄河流域,可谓山清水秀,在先秦时期,并没有“黄河”的统称,那时候的黄河在主流上被称作“河水”,也只有这条河能够被称作“河”,其水质清澈,与如今大不相同。
黄河流域土质松软,非常适合农耕,因此农业发展很早,大规模的开垦,加上宫殿、城池等建设,人们对于树木的砍伐加剧,原本就比较脆弱的黄河流域生态骤变,水土流失惊人,从战国晚期开始,河水已逐渐变成黄河,而到了隋唐,这样的情况已十分严重。
关中南北的树木被砍伐之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剧减,曾经的八水绕长安,在南北朝晚期就已经消失了,风沙大规模肆虐,水土不断流失,而这引发的问题,更加令人感到害怕。
关中地区的平原耕地
第二,人口猛增粮食不够 本来在隋唐之前,关中地区的人口虽然集中,总量却也不算太多,要靠当地的物产养活百姓还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但随着隋唐时代关中人口猛然增长,情况不同了。
随着环境的破坏,关中的耕地也变少了,唐朝初年关中4.45万公顷的土地,到唐德宗大历年间的时候,居然只剩下了不到三千公顷!人口忽然增加了好几倍,耕地的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还不停减少,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本土粮食不够,从外界运输粮食总可以吧,很不幸,也非常困难。
其实从关中之外的地方调运粮食的传统,从汉朝就出现了,不过以往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主要是当时为了集中王权,朝廷在关中养了太多的军队,但到了唐朝,情况变得很糟糕。
唐初的长安尚可
因为关中本地的粮食产量锐减,人口又多了很多,需要运输的粮食就更多了。
非但如此,黄河的漕运因为环境的破坏,在唐朝时期非常困难,从关中的渭河到黄河干流,直到陕州、洛阳一带的航道,几乎都是淤塞的,必须要人力纤夫协助才能够前进,不仅危险效率很低,成本还很惊人,如此一来,使得关中一带越来越饿。
整个唐朝时期,关中地区,见著于史料记载的大规模旱灾就有三十七次,洪灾也是经常发生,因为关中地区降雨时间比较集中,秦岭与渭水一带的涵养水源能力很差,只要下大雨必然发洪水,这使得关中地区的农业还有生活条件,变得极其恶劣。
高宗时代唐朝达到极盛
第三,位置太偏难掌全局 在隋唐以前,即便汉朝等朝代的疆域很广,但人口与重心几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以长安为都城,以洛阳为东都,就基本够用了,能够很好的管理大多数的土地,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江淮跟江南等地的兴起,长安突然变得过于“偏僻”了。
因为黄河流域的农业衰落,从南北朝时代开始,江淮、河北与江南北部地区的农业迅速兴旺起来,人丁繁衍经济繁荣,王朝实际上需要严格管理的地方,也就变多了,从前只要牢牢拿捏黄河流域即可,但隋唐时代,仅仅占据关中,想要真正把握天下,变得困难起来。
何况,即便是在黄河流域,长安的地位也变得摇摇欲坠,山东门阀实力强悍,长安与当地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到处都是藩镇割据,躲在长安的李唐皇室,逐渐也失去了对于王朝大部分土地的掌控,最终把自己推进了深渊当中。
唐朝长安城复原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已感觉事情不妙,他一边兴建东都洛阳想着迁都,一方面又急于推进大运河工程,按照他的想法,大运河贯通南北,以洛阳作为航运的中心,又能够通过漕运连接关中地区,完美掌握天下,只可惜,隋炀帝并没有来得及完成事业。
唐朝依旧定都长安,将洛阳作为东都,但实际上,李唐的皇帝三天两头就往洛阳跑,因为那时的长安,已不堪重负,粮食价格真的是让很多贵族都吃不起饭。
唐昭宗天祐元年,长安的辉煌彻底到头了,朱温强迫唐昭宗迁往洛阳,他随即下令将长安城的宫殿、衙署等全部拆掉送去洛阳城,至于洛阳,也只是在五代时期出现了短暂回光返照的现象而已,因为大运河的堵塞,失去航运中心地位的洛阳也急速没落,地位被东边漕运便利的汴梁彻底取代,直到如今,竟变成了个四线城市。
洛阳城复原图
北宋建立初期,赵匡胤也曾想过将都城恢复到长安城,军武出身的宋太祖直到汴梁作为都城并不靠谱,因为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儿皇帝石敬瑭送给了契丹人,整个华北平原都失去了天然屏障,北方的骑兵一旦南下,无天险可守的汴梁,太危险了。
赵匡胤想着先迁都洛阳,然后再迁到长安,只可惜群臣反对,也包括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在洛阳赖着一个多月都没有结果,不久后便驾崩了,迁都之事再无人提起,而后的元明清三朝,更没意思将都城放在关中平原,除了明末李自成建立的所谓大顺王朝,唐朝之后,再也没有正统王朝以长安为都城。
唐朝安史之乱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