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孙瑶,是工作三年的初中语文老师。社交平台上,她自称“彪形丽人”,现实中,中文系女学生该有的骄傲她都有。许多人认识她,是因为她不断更新的一个话题——“记一个学生”。她记下班里学生的日常,那些让老师欣慰、欢笑、恼怒或悲伤的描述里,是加上“主角”滤镜的普通孩子,是很多人相通的青春,也是她自己的成长。
开启话题“记一个学生”
练笔成她观察孩子生活的独特方式
“我控制不住我的废话,就是我的妙语连珠必须得让所有人看见。”孙瑶这样形容自己的表达欲。
作为语文老师,她想通过写点东西来保持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在社交平台上开启话题“记一个学生”,最开始是为了练笔,写着写着,她发现自己对学生有了新的情感。
第一个练笔的对象是孙瑶的学生,他有小缺点,但他阳光、向上,又有少年的小小苦恼,“这样的孩子你看着他,会觉得是生活中一个很愉悦的元素。”从愉悦出发,后来,练笔渐渐成为孙瑶直面、观察这些孩子生活的方式。
“我在写某个男生的时候,就有人说太像校园主角了,我就想怎么大家觉得哪个都像主角。”孙瑶说,她写了很多班里不算起眼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主角感”可能来自读者的共情。“其实这些孩子的很多问题会引发别的同学的问题,但我会尽量理解他们。我感受到了一种谅解,我小时候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有的问题会跟随我们一辈子,有的问题就在成长过程中痊愈了。”
孙瑶说,希望自己能给学生一种松弛的感觉,“他别扭的时候,知道自己这个别扭是正常的”。
师生间的小默契:
“我屏蔽了其他大人,只有你能看见”
“学生的朋友圈屏蔽你吗?”“是的。”
“你的朋友圈屏蔽学生吗?”“是的。”
说起来,孙瑶非常坦然,“我上学时也会屏蔽我的老师,这有什么”。也有让她触动的意外——曾有学生发了一条朋友圈,孙瑶觉得内容不妥,劝学生删掉,学生回复说“老师没事,我屏蔽了其他的大人”。老师也是“大人”,孙瑶是被信任的“大人”。这个瞬间,她放在心底。
孙瑶也曾是学生,她也经历过班主任在教室后门出现,热火朝天的班里突然安静的场面。当老师前,她以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但从当任课老师到现在成为班主任,“没有人对我那样”。孙瑶对学生的口头禅是“别说话了行吗”,隔壁班老师听到,问她,“你是在和学生商量吗?”
孙瑶和学生之间也有自己的默契。班上孩子会避免做她很在意的事情,比如她很讨厌别人坐桌子上,男生们一看见老师来,就都从桌子上跳下来;有的青春期男孩以说脏话为发泄的渠道,孙瑶“能理解但觉得很刺耳”,学生们在她面前就会有意识地控制。
在孙瑶看来,学生信服你的同时也愿意亲近你,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这个班是我第一次带,自然而然就这样了。如果我再带的话,可能我也还会选择尽量松弛的师生关系。”
从谋生到热爱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每一处闪光点
对于孙瑶,语文老师的工作起初只是谋生的饭碗。她的转折看起来不太正式:备课《祝福》,头昏脑胀中她从床上跳下来去拿水喝,“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充满斗志,把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介绍给学生,把学术转换成语文,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很有创造感”。
她从此找到乐趣。除了讲课文、教写作,她还带动不少学生开始读诗、写诗。“让那些表达不够完整的学生和对语文很抵触的学生,形成合格的表达、基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本身也是语文老师的价值。语文老师并不一定非要高谈阔论,谈鲁迅、谈托尔斯泰,基础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表达和理解。”孙瑶说。
孙瑶用练笔的第一个学生举了另一个例子。最近一次语文课,孙瑶要求学生们“用画面抒情”,他选的话题是自己半夜写作文,“他说,写完之后电脑屏幕发出的光映在他的卧室里,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台灯把他影子照得很大,然后他抬头看到对面的楼里最后一盏灯也已经熄灭了。”那是一个充满光影的场景描述,孙瑶觉得很意外,因为作文40分的满分,这个学生过去从没上过30分,“但他在瞬间里把握住了一些很细微的东西,让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感悟力,只是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表达。”
孩子的进步更让人感动吗?抑或是老师的“记得”?
孙瑶说起学生的作文片段如数家珍。她不觉得有什么,“干这个工作,你就要留意这些事情”。课上课下的字字句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有惊喜,也会伤心。“它还能刺激到我。”这是孙瑶的庆幸。
无愧热血 不负青春
中国之声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
《向上,向上!》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监制/高岩
策划/沈静文
记者/王雪洁
视频/廉金亮
新媒体编辑/李娟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