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育儿 > 婴儿有情感么?情感是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从科学的角度用案例说明正面教育如何做
婴儿有情感么?情感是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从科学的角度用案例说明正面教育如何做
来源:光明网
2022-06-15
130
管理
作者: 傅璐 中山大学神经生理硕士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李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婴儿有感情么?有的。 大量心理学家用各种实验表明: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有基本情绪(比如满足、厌恶、好奇、痛苦),2个月后出现一些其他的基本情绪(愤怒、快乐、恐惧、悲伤、惊讶);到了第2年,就开始有了复杂情绪(比如嫉妒、尴尬、内疚、骄傲)。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惊讶,婴儿2个月的时候眼睛还没有发育好,但是她就可以识别出哪个图片是开心,哪个图片是悲伤。复杂情绪跟自己的经验有关。比如:我心里乱乱的,是因为羞愧还是因为妒忌、害怕等等各种细微的情绪。 那么情绪是如果发育的呢?当然这里就不离开我们身体的总司令——大脑。他才是控制所有行为情绪的中枢。大脑的发育是整体膨胀还是自上而下的的发展呢?科学家实验证实:大脑的发育首先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脑干,保证体温、心跳、血压等生存的发展。然后是一个髓鞘化的过程,即中脑成熟了,主要是觉醒、食欲、睡眠节律等发展了。之后到了边缘系统,这时情绪、依恋关系就产生了。最后到皮层,皮层是高级认知有关,既控制行为,也与情绪调控有关,因此往往看到有些行为不好的孩子他的情绪控制也不好。在学校里面,多动或者行为不规范的孩子往往脾气也易怒易爆。 第2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复杂情绪情感又是什么呢? 这个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三个方面。这些跟经验有关。这些也正好解释了正面教育的科学性。 1.为什么要正面教育? 自我意识总是和自我评价相连,如果她能顺利解决问题,她就会表现出快乐。但是当题目比较容易但没有解出来的时候,幼儿会觉得更加羞愧。但是幼儿体验自我意识情绪时容易依赖外部认知,因此家长的表扬或者批评会让他们体验到骄傲或羞愧。因此,正面教育中家长不要表扬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多描述孩子做到的地方,具体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因为表扬是结果导向的,鼓励是过程导向。自我意识情绪在幼儿成就相关的行为和道德行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我们说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正面教育。如果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做的地方,那么即使她这次不能做的很完美,但是下一次她心里会充满力量,再次尝试,直到自己能做到。这也是内驱力形成的根本原因。 比如这个孩子第一次做到了,我们成人立马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种话来表扬和赞美孩子,但是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孩子收不到这种赞美就会感受失落,这时候就会问爸妈要赞美,这时候父母就会觉得奇怪,这很正常啊,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孩子心理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自己不重要所以才得不到赞美。 2.如何控制情绪,情感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3岁的小孩子那么小就会察言观色,在家里会欺软怕硬,很容易钻空子,将教育孩子的问题引发成家庭成员的权力大战。这是为什么呢?脑科学家各种实验发现总结出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的分段发展: 2~3岁,开始认识他人情绪和愿望满足间的关系。 3~4岁,获得表情再认和表情命名能力的关键期。 4~5岁,能够通过他人身体动作推断其情绪,也能正确判断许多基本情绪的产生原因。 可以看出,婴幼儿在2-5岁之间情绪情感发育的特别厉害,婴幼儿可以很容易识别出细微的复杂情绪,他们不会说,但是会指出来。很多大人都识别不出来,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经历着情感被忽视的一群人,那时候往往自己是不能哭,所以很多情感大人自己都说不出来。 但是如果在早期生活中经常与父母讨论情绪产生原因的儿童,在6岁时便可以很好理解和处理情绪冲突。这就告诉我们儿童情感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越是小的时候家长告诉她如何控制情绪,长大后在面临社交问题越会游刃有余,就可以出去“闯江湖”。 举例: 晓月的妈妈正在打扫屋子,看着晓月哭着从院子里跑了回来。等晓月的情绪平复之后, 妈妈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儿?哭得这么伤心啊?” 晓月说:“刚才在院子里玩,小明抢我的图画书,还撕了一个角。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了!” 妈妈说:“小明这么做不是有意的,可能他也想看这本书。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可以先问问小朋友,别着急,好吗?就算他抢走了,你也不应该哭,你还可以和他一起看啊。” 这位妈妈焦点聚焦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情绪上。问她是什么情绪,什么原因出现的,怎么解决。非常高明! 3.为什么我们整天跟孩子斗智斗勇? 心理学家通过各种实验证实: 4~6个月,采用简单策略调节情绪;如会把引起不愉快的物体从身旁移开。 快1岁,用摇晃身体、咬东西来回避不愉快的人物或事物。 快2岁,开始通过与同伴讲话、玩玩具等有意地控制不舒服的感觉;会用动作调节自己的情绪,如看到电视里令人害怕的场景而捂住双眼 2岁以后,参与情绪调控的脑区进一步发展,这种是自从上而下的调控,但是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和操练。不是一次就学会的。所以我们家长千万不要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记不住,怎么那么笨!”。另外,由于孩子经验不足,每次做的事家长首先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引导她走出情绪误区,让她看到玩具别人拿走了还可以一起玩更开心,或者可以交换更多的玩具。所以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早期家庭教养对于人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具有决定性的和长期的影响。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取决于早期经验所塑造的生理系统以及儿童与照料者间形成的依恋关系。 就算是错过了早期教育,家长也不要害怕、后悔和自责。其实这种控制情绪的能力一直都在发展,越是大的时候,他还会有一个成熟的自我激励机制。所以往往大孩子意识到如何做的时候转变也会非常快。比如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说没有错过,只有最好!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执行。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那么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成为调控孩子情绪和行为的高手呢? 我们用一些实际的案例也解释一下正面教育如何做? 场景一:负面父母、忽视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总是批评、忽视孩子好的行为 母亲:“小明,你为什么总是打扰你弟弟!” 威胁——“你再这样,你会有大麻烦!” 喊叫——“小明,不要去打扰他” 最后威胁-喊叫-大声喊叫,无数次喊叫-动手凑他!! 孩子刚开始还听,以后这招越来越不管用,打皮了。 解决之道:关注正向,及时赞扬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自动忽略否定词,直接接受否定词后面的内容。举例:疫情期间,想要孩子好好听网课,如果我说:“不要三心二意啊,不要听着课想着你那游戏的事。”那么就是强化了三心二意,和听课玩游戏。而应该说:“妈妈希望你认真听网课,妈妈希望你按时把作业交了。” 不说我们不希望孩子做的,说我们希望的,想要的。当孩子完成了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时,我们要及时给予描述性称赞,这样孩子好的行为就会越来愈多。如果孩子的好行为被忽视,那么好的行为次数会越来越少!反之,如何孩子的坏行为被强化,那么坏行为会越来越多!! (例)当孩子耐着性子上完一节网课,我会并表达我的喜悦:“一节网课结束了,上午1/3的工作结束了,真是很棒!” (例)当我跟孩子说了一堆话,孩子看着我不回答的时候,我至少可以肯定他:“谢谢你刚刚那么认真地听妈妈说话,没有打断我!” 行为科学证明:人在没有受到激励情况下,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 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孩子表现好了,家庭冲突自然减少,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做父母的要成为点亮孩子心中内驱力的那盏灯,为他加油打气。 场景二:完美父母—完美孩子 母亲:“你怎么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看XX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你呢?” “我没有教好我的孩子,都是我的错,没有给她创造好的环境!” “我的孩子以后肯定要上985,我们家孩子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我家孩子是艺术家,画画特别好!” “孩子现在都不听话了,长大了,翅膀硬了!” 解决之道:对自己和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这种家庭的父母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父母对自己要求完美,也对孩子要求完美,所以抱有很多不切实际期望,会导致对孩子失望,也会影响自己处理家庭问题态度和方式!殊不知孩子不完美,哭闹、与自己意见不合都是正常的。世上无完美,强求自己只会导致更多的压力、失望、内疚和自责! 家长不是超人,家长可以不知道所有关于养育的问题;家长也不是圣人,可以犯错,只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好;体谅伴侣的错误,避免双标和不公平指责(对自己松,对伴侣严);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但不要期待完美;确定对孩子的要求是符合年龄和能力范围的;搞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和孩子朋友的家长讨论是否有类似期望; 场景三:牺牲者 母亲:“我为了孩子,工作都辞掉了,全心全意在家陪她,我容易么?” “自从生了娃,我就没有一点个人空间,天天扑在她身上,我的朋友只有XX妈妈!” “为了孩子,我就凑合着跟老公过吧,我们也没什么感情!当初就是介绍认识的。” “这孩子就是你惯得,你不上班还带不好孩子,你能干嘛?” 这些父母太过于投入养育孩子,而忽略自己对亲密、私人空间和友谊的需要。导致夫妻关系受损,进而教养时难以统一意见;父母关系不愉快也不学习解决,为孩子凑合一起。孩子在充满冲突的家庭,情绪和行为问题增加,导致父母教育方面的不一致和冲突,最后孩子行为问题更加多。 解决之道:照顾好自己 优质的父母不意味着自己的需求不被满足。照顾好自己,是良好亲子关系基础,给自己预留时间/每天一件自己想做的事。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及时求助。重视一些危险信号:如挫折、局促不安、情绪失控、绝望。 举例:当亲子双方情绪已经不好时,鼓励孩子把自己情绪和想法表达出来,一起解决问题,坦诚沟通。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情绪问题,可以先自我隔离,深呼吸等情绪稳定后再处理问题会更好;家长可在事后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处理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对你产生的影响,以及你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这也是很好的榜样作用 记住:优质教养方式的前提是夫妻关系的平衡,夫妻关系永远大于亲子关系,做个牺牲者不会带来优质教养! 场景四:父母态度不一致 “我们两个,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虎妈猫爸、虎爸猫妈” 解决之道:温柔而坚定的管教,父母态度一致 坚定: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候,迅速做好决定并采取措施。 一致:每次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避免孩子疑惑; 温柔:保持平静,不辱骂、恐吓和打骂孩子。 父母态度一致:猫爸虎妈、虎爸猫妈不可取,避免教养问题升级为父母争执。 榜样和模仿: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的。 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重视同学间的模仿作用(青春期更加明显) 稳定的夫妻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积极解决夫妻之间本身的问题(避开“为了孩子” 的陷阱);夫妻教养态度一致;孩子钻空子,挑战底线;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孩子模仿、情绪问题增加);夫妻一起分担养育责任、一起情感投入,合作解决问题,策略更好,亲子互动更好;让孩子看到夫妻一起平心静气解决问题是机会教育的好时机。 场景五:问题随着长大而消失 “这个问题孩子长大了就行了!现在不用管!”父母简单得视孩子问题为过度问题,期望长大了自然就好, 70-80%的问题行为不会自动消失,随年龄增长带入成年期,并影响工作关系、婚姻关系乃至下一代亲子关系。 解决之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需要花时间帮助孩子学习;但不意味着时刻待在孩子旁边;不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时刻待在她旁边盯着。而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注意时候,帮助并聆听孩子;当孩子接近你时候,停下手中的事情、手机,花时间了解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在学习中好的行为,并及时告知,这样会刺激孩子重复你期望的行为; (例)疫情期间,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听网课,看作业,走进孩子的世界看看他们做得到的部分,而不是没做到的部分。问问孩子做到的部分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让他愿意做到这些呢?做到之后心里什么感受?…… 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优质亲子时光 优质陪伴:指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手机,只关注孩子,真诚参与孩子,接纳和赞赏孩子,全身心投入孩子世界。劣质的“长相守”,不如高质量的“短陪伴”;采用“123”法则: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选择和孩子做3件事:任意一种(适合所有年龄), 一起读书、 一起玩游戏、 一起聊天。 高质量相伴的秘诀:跟着孩子兴趣,投入孩子世界(孩子是主角); 而不是让孩子追随和服从大人的想法;亲子时光是机会教育的好时机:当孩子主动和你交往、交流和获取帮助时,是孩子乐于学习的时机,也是机会教育的好时机。 疫情期间,协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要体会孩子这段时间确实无聊,想想“如果不玩手机还能干什么” ???….要告诉孩子可以干什么(比如打造新一代厨神计划、乐高创智计划、跑男计划……) 总之,要想成为调控孩子情绪和行为的高手,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掌握正面教育的技能,最后做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准备!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照顾、保护、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身体和情绪成长。 因此,为人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具挑战的事情,堪比历劫和修仙。 好父母并非天生!父母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 “家家一本难念的经”——各家教养问题有个性,也有共性!! 切记,世界上没有一套绝对正确的教养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是王道! 来源: 光明网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经典好看视频(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