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50 Pro
本应该在今年3月发布的华为P50系列,在时隔5个月后终于正式和我们见面了。其中受到美国的四轮制裁和技术封锁,成为了它延期最主要的原因。
其实,根据智能手机正常的研发周期,P50系列的立项应该非常早。但是,受到外界影响,最终导致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阻力重重,不得不在各种元器件、技术等方面找寻替代解决方案。
无论如何,华为P50系列还是来了,它的背后有华为受到外界影响的无奈,也有华为自身不愿意放弃智能手机业务的坚持。
本次,钛媒体App也拿到了P50 Pro智能手机,借此,也与大家探讨一下其较为热点的问题,以及在重重制约之下,华为这次还能从哪些方面,来继续提高旗下智能手机产品。
3D侧曲面
华为P50 Pro在整体设计上手感非常不错,其整体尺寸控制在158.8x72.8x8.5mm,重量为195g,相比于P40或者Mate系列,在握持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此外,华为P50 Pro的屏幕采用了3D侧曲面工艺,在加强可视范围的同时,中框对于屏幕两侧的包裹程度比之前要来得更好。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手指不会轻易接触到屏幕,对于降低误触几率也有实实在在的提升。
双影像单元
华为P50采用了不同的思路,提出的“超级主摄单元 超级变焦单元”的双影像单元概念,强调多摄协同工作的能力。
华为P50超级主摄单元采用两颗原色摄像头(色彩 黑白)和多光谱色温传感器,结合超清图像引擎,实现进光量和清晰度提升,画质更加精细。
在超级变焦单元方面,华为P50 Pro采用等效焦段13mm的超广角镜头,其具备110度的大广角视角,能实现2.5cm超微距拍摄;搭载6400万潜望式长焦镜头,能实现从0.5倍到100倍超大变焦范围。长焦镜头搭载AIS Pro超级防抖技术,加上全新OIS防抖技术,防抖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计算光学是华为研究多年的一个项目,在P50系列上实现了商业化的落地。计算光学的原理简单来讲,就是将丢失的光通过计算模型找回来,提升画质。
光线在通过摄像头光学模组时,会有一次衰减。以P50 Pro潜望镜组件为例,大概只有50%左右的光线可以通过,而且光学组件会带来彗差、球差、象散等问题。
但只要光路可逆,就可以通过计算模型,将前半段丢失的50%光线信息进行部分恢复,最终可以获得81%左右的光线信息,而这些光线信息都是基于光路可逆原理,恢复出的真实光学信息,价值非常高。
在变焦方面,华为耍了一个文字游戏,官方宣传其变焦范围达到200倍,这并不代表支持200倍数码变焦。而是从广角0.5x到100x变焦之间的变焦范围达到200倍。这就解释了不少网友的疑问,为什么P50 Pro最大只能变焦到100倍。
相比于之前的100倍数码变焦,华为P50 Pro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此外,其清晰度也经过算法实现了较大改变,后面笔者会放出更多实拍图像。
主摄镜头
华为P40用的是8通道的色温传感器,这次提升到10通道的传感器,环境光谱的提升率比以前提升50%,再加上色适应模型,P50系列这次的目标是成为色彩还原最准确的手机。
3.5x变焦效果
虽然华为P50 Pro没有采用10倍光学变焦的潜望镜头,但其搭载的3.5x光学变焦镜头 计算光学的能力,足以让长焦拍摄的画质更加清晰。同时,搭配更高阶的防抖性能,让实际拍摄体验更加简单,让不大了解摄影的人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拍摄体验。
10x暗光拍摄
大多数手机的长焦镜头,在暗光环境下表现都差强人意。但华为P50 Pro却在10倍数码变焦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夜景中拍摄较高质量的照片,这主要归功于光学计算通过算法去「超频」拍摄性能。
更多样张焦距:5.54mm 光圈:f/1.8 快门速度:1/100s ISO:80
更多样张焦距:1.76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60s ISO:400
更多样张焦距:5.54mm 光圈:f/1.8 快门速度:1/50s ISO:1600
总结抛开5G不谈,华为P50 Pro无论是在ID设计、手感还是使用性方面,都是一台称得上旗舰的产品。并且,它在拍摄性能上的提升,是目前其他安卓手机无法达到的高度。
但是,如果你生活中对5G网络有强需求,那么没有必要非得选择P50 Pro,市面上还有很多品牌支持5G供你选择。这一点对于华为P50 Pro乃至华为智能手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遗憾的点。
实际上,在这次华为P50系列发布会上,大屏幕上最后打出的一句话打动了我,“走最难的路,见最美的景”,这是华为P50系列的写照,也是华为这家企业的真实写照。
华为P50系列的多次延期发布,背后遇到的困难不难想象。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华为首次在旗舰机上采用麒麟9000和骁龙888双平台,这对于研发的难度挑战更上一层,这不像做一个平台适配那么简单,如何保证两个平台在性能上对齐,体验上一致,控制好散热一致等问题,考验非常大。
对于各种外界因素产生的重重限制,其实也为其他国产安卓手机、上游供应链厂商敲响了警钟。想要不被「卡脖子」,那必定要研发我们自主技术,甚至超越现有解决方案。这样,我们才能不再受制于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于智能手机整个产业链也会慢慢进步,届时,面对如今充满变数的全球局势,必当应对自如。(本文首发钛媒体App,摄影、作者/Kiwi)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