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必须给人工智能戴上法律的“笼头”
“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必须给人工智能戴上法律的“笼头”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2023-07-28
127
管理

半月谈评论员 方问禹

近日网络热传关于杭州将取消限行的“新闻稿”,经核查发现是不实新闻:一位市民尝试用ChatGPT编写“新闻稿”,发到了小区群里,不明所以的业主判断其可信,便截图转发,此后导致不实信息广泛传播,结果是警方介入,当事人道歉。

该事件看似偶发,实则折射人工智能技术涌入应用市场的典型风险点:基于真实性、目的性存疑的复杂信息进行智能加工,越智能,或许越离谱,而且其误导性越难辨别。倘若这类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到搜索引擎、客诉系统等领域,会形成明显的信息混乱和法律风险。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碰撞,比人们预想的来得更早。据媒体报道,在国外,已有犯罪分子将ChatGPT运用到诈骗话术中,让无辜人士中招,还有犯罪分子用ChatGPT编写黑客程序,进行网络犯罪。网友们说,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或许已经在路上。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ChatGPT备受关注,让人们对未来生活有了崭新的体验。但与区块链、元宇宙等“科技新词”类似,一个关键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在规范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真正让科技进步落到实处、开花结果,服务于人类的美好生活。

是时候给人工智能戴上法律的“笼头”了。因为频频牵涉权益、安全、真实、公平等重要元素,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迫在眉睫。

事实上,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而言,加强法治建设既是约束,更为保护。当前人工智能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角逐人工智能领域全球竞争,也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形成中国方案。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数以万计,一些地方此前多从鼓励产业创新、允许先行先试等方面探索立法,但时至如今,更需要从风险防控角度加强法治护航。

其一,法律层面需要对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概念作出界定,并通过立法引导各级管理部门、企业、公众等同步树立风险意识,在拥抱人工智能变革、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确保其安全、可控。

其二,相关法治建设需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共识、标准化条例法规和治理框架。与此同时,相关法治建设还需与技术、伦理等专业层面协同互补,形成符合人工智能运作逻辑的规制体系。

其三,契合科技革新特点,人工智能领域的法治建设仍需强化动态思维,对此需密切跟进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更好掌握节奏,及时调整更新,在实践中提升平衡规范与创新的能力。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清水大树(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