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半年的ChatGPT及聊天机器人似乎迎来冷静期。近日,网络分析公司Similarweb发布数据称,ChatGPT 6月份的全球访问量环比降幅9.7%,独立访客数量环比下滑了5.7%,为2022年11月推出以来首次。其中,美国的访问量在6月环比下滑了10.3%。此外,用户使用ChatGPT的时长也在下降,5月份的每次访问时长下降了8.5%。
6月多家聊天机器人访问量下滑
针对ChatGPT流量下降目前有多重解读,华西证券分析师刘泽晶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对ChatGPT流量的统计存在显著的低估,仅通过应用访问量判断AI市场热度的观点,未能深刻理解Open AI等巨头的商业战略和产业发展。
刘泽晶表示,所谓ChatGPT的“流量瓶颈”,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导致,首先是Open AI战略,Open AI的战略是避免与客户竞争争夺流量,希望更多客户接入API,ChatGPT的愿景是成为一个超级智能的工作助手,而商用 API 服务的数据一般是无法被统计的;其次是算力短缺问题,目前Open AI仍受限于GPU,算力仍为稀缺资源;最后,由于ChatGPT限流和部分地区使用限制从而影响访问时长和访问人数。刘泽晶表示,未来如果进一步开放未覆盖市场,有望看到流量的二次增长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ChatGPT,微软Bing、Character.AI、谷歌bard等对话式AI工具在过去1个月的访问量也纷纷下滑。
图片来源:Similarweb
从访问数据来看,由前谷歌工程师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创立的Character.AI,是ChatGPT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过去几个月表现甚至一度赶超ChatGPT。3月至5月,Character.AI访问量连续大幅增长,5月流量达到2.81亿,是3月访问数的2.6倍,环比增幅达到62.56%。
5月,Character.AI面向全球iOS和Android系统用户推出APP,一周后,移动端的下载人数超170万。早在应用发布之前,Character.AI网站访问量已经超过了2亿次,在所有同类AI工具中访问量排名第二。
除了访问量,从用户平均停留时长看,Character.AI的表现也令人瞩目。数据显示,Character.AI用户平均停留时间在30分钟左右,是OpenAI的7倍多,微软Bing的4倍多。如此高的用户黏度,连视频网站Youtube、Twitter都望尘莫及。
和ChatGPT的TO B面向企业的战略不同,Character.AI一开始就将目光瞄准C端市场,在Character.AI平台上,用户能自主创建聊天角色,并设定人物性格,目前该网站已预先创建许多聊天角色,包括马斯克、乔布斯、马里奥等,用户可以与这些娱乐名人、或历史人物、虚构人物进行交流,Character.AI还将这些角色进行分类,例如:名人、游戏、帮助者、动漫、电影、语言学习等。即便如此,Character.AI6月份流量也开始出现大幅下滑,环比降幅达32%。
图片来源:Similarweb
已形成泡沫效应?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自ChatGPT掀起大模型的浪潮以来,国内外AI公司纷纷涌入赛道,相继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而如今看来热度正在消退。不仅是流量上增速放缓,资本市场也开始冷却下来。
6月26日,A股市场震荡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1.48%,深证成指下跌1.68%,创业板指数下跌1.16%,受多重利空影响,人工智能概念也大幅下跌,逾10只个股跌停,跌幅超6%,板块内跌停或跌幅超过10%的个股超30只。此外,在科创板上市的云从科技今年初的股价为11元左右,4月份曾一度冲至40元以上,但最终跌回到17元左右。
此前,美国银行表示,在截至6月7日的一周时间内,美国股票基金出现了两个月来最大的单周资金外流,甚至一路高涨的科技股也遭遇大面积调整,出现资金集中撤离。截至6月21日的五个交易日中,科技行业出现20亿美元(约14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外流,为10周以来的最大流出量。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Michael Hartnett)认为,这些迹象也在表明投资者正在逃离科技股。
近期,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谈及,现在的大模型同质化严重,市面上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大模型,到2024年应该就会退烧。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科技公司高管向南都记者表示,尽管长期来看大模型在各个行业都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尚待释放,但短期价值被高估,已经形成了泡沫效应,国内涌现的80多家大模型中有自研发实力的不足一半。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
截至发稿前,A股ChatGPT概念板块在近一周涨幅-1.91%,近一月涨幅-1.91%,近一季涨幅-1.91%。
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魏珊珊 发自上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