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鸿祎为什么总爱聊GPT“问题中,360 AI指出了周鸿祎公开发言的前后矛盾点,证明了它的确存在逻辑推理能力。
02-跟得上热点
既然已经将GPT接入到了搜索引擎,那么生成结果的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不仅需要搜索引擎足够强大,还需要GPT拥有强大的搜罗信息的能力。
从现场演示中来看,360 AI能够找到当日上午刚刚被海外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即马斯克叫停GPT-5的新闻),并能生成逻辑较为通顺、语句较为简洁的结果,同时能够初步推理预测马斯克等科学家的立场。
New Bing的回答则更为简洁,能够用最少的字数总结问题所在。不过相对来说,New Bing缺乏一定的增量信息。
04-有情商
国外厂商是GPT的先行者,迄今为止,大多厂商的产品也更贴合英文语境,这些产品来到国内偶尔会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中文语境非常复杂,国产厂商更懂国人,所以国产GPT更要扎根本土化。
现场,周鸿祎问了360 AI一个职场问题,它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推理揣测了领导的心情,建议人们要以专业的态度和能力应对这种情况,就像一个驰骋职场多年的老油条。有意思的是,周鸿祎还曾使用360 AI生成过开场白。
对比起来,GPT-3.5、GPT-4、New Bing生成的结果更像机翻,很难理解中文语义中更深层的意味。
人人都用得上的GPT
演示现场,周鸿祎多次提及360 AI还像一个没有满月的孩子,仍有很多缺点,需要多多宽容和支持,可谓是求生欲满满。此外,他也分享了自己对GPT商业化前景的看法。
一是GPT拥有着无限的潜力,它会越来越智能。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两种声音,一种认为GPT是通过预训练而来的填空机,写得一手文章但不知所言,另一种则认为GPT拥有自主推理能力的智能。但其实,GPT是拥有智能的,只不过工作原理与人脑不同,就像飞机借鉴了鸟的飞行原理,但却不会扇动翅膀。
人类的一大弱点是知识传承太慢,比如说人类总共写了大约1亿本书,而人类一辈子平均只能读到2万本书。反观ChatGPT现在已拥有相当于 300万~500万本书的训练量,GPT-4大约是4000万本。GPT能够实现了对人类所有知识的再次编码、解码、存储、推理,同时拥有无限的记忆力和全人类的知识成果,而这种智能相当于赋予每个人一个数字大脑,让知识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二是GPT将是辅助人类的最佳工具,人类不会和工具竞争。
一两年后,AIGC可以根据自己输入的关键词生成视频,很多人有天赋但没专业技能的人,也能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产物。再向后五年,大多企业的数据都可以通过GPT构建为知识大脑,赋能整个公司。展望更远的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定制化的GPT产品。
具有感知甚至是情感的GPT对人类来说并非智能神话或悲歌,GPT会不断辅助人类进一步提升生产力。而在这次革命中,会被淘汰的人是不会用GPT、不会问问题和对未来没有感知的人。
对于这样的商业化前景,360的目标是让每个行业、企业、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定制化GPT,换言之,就是让技术触达每一个人。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360将沿用“技术 场景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计划推出一系列类GPT应用产品,实现商业化场景落地计划:
一是ToC端,借鉴New Bing的模式,将生成式AI与“360浏览器”“360搜索”相结合,用搜索引擎解决GPT乱说话的问题,同时解决搜索引擎现有的“链接鱼目混珠,竞价排名”的问题,利用智能搜索重获移动流量入口;此外,推出AI个人助理,为安卓手机加入智能Siri。
二是ToSME端,将生成式AI与ToB 即时通讯APP“推推”和“苏打办公套件”相结合,推出相关垂类应用。
三是ToG&B端,将国内最完整的安全大数据及最强大的安全专家能力赋能给360安全AI,实现定制化模型开发。
总结
纵览整场演示,虽然360 AI还像一个没有满月的孩子,仍有很多缺点,但效果已经超出预期,在特定情况下,有着接近GPT-3.5的水平。
展望未来,360的大模型将会以2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大版本迭代,在这样的更新频率下,360 AI也会不断进化。虽然我们无法判断AI未来将发展到哪个程度,但当浪潮来临,没有上车的只会被淘汰。
[1] 本段难点分析由360AI提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