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实在太过火热,连海康也都一度涨超8%。既然当下市场对于AI关注程度如此之高,我们就借此机会来专门聊一聊大佬眼中的AI变革。
此前,上海交大校友会金融投资分会与创业创投联合会联合举办了23年年会。不少大咖都在这次年会上广开言论。我们已经分享过参会睿远陈光明对于市场的观点。
而今天着重分享的大佬观点,内容涉及一级二级市场,以更广阔的视角向我们表达了大佬们对于AI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机会的看法。其中发言的也不乏有我们熟知的朱少醒、董承非等知名基金大佬。
以下为整理内容:
01 GPT及AI技术变革的价值
风和投资创始合伙人吴炯:AI能创造的机会甚至超过互联网
最近人工智能确实让大家很惊艳,从ChatGPT到刚刚发布的GPT-4,的确是始料未及,GPT-4的这些表现,我也感觉很震撼。
这显然属于TMT,但ChatGPT不应该与互联网归为同一个大类。互联网的下一代可能是物联网,可能是AR、元宇宙之类,AI应该要单立出来,它本身能够创造的机会、对我们的社会进步产生的效果,可能会与互联网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互联网。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人工智能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是跳跃式的
人工智能要比2000年的互联网影响要大得多。互联网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是逐步的,但人工智能、GPT是跳跃式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AlphaGo在四五年前只能下下围棋、打打牌,做不了实际的工作,今天GPT却能做很多,颠覆了很多工作,再过三五年,在生产力提升上可能又有飞跃。对人类世界的影响是空前的。
02 相关创投机会会在哪里?
吴炯:机会在垂直领域
AI下一步创业会遵循什么样的道路,现在很多人都在预测,但目前预测的难度还是挺大的。就像1995、1996年,那时互联网刚刚开始商业化,根本预测不了后面会发生什么,当时就没有几个人说准的,现在AI大概就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方方面面、改变整个世界的一个新的浪潮。
我看了一些相关报道,ChatGPT做一次训练就要用三万块芯片,花上好几天的时间,上亿的美元。耗电量也相当惊人,单是试用,一天用电就要5万美元。
像这样的大规模模型是具有稀缺性的,普通的创业公司能融多少钱?千万美金玩不起这样的游戏,玩家屈指可数。OpenAI和它背后微软?Google?国内腾讯?阿里?百度是否有能力现在都还存疑。
那么初步想象一下未来的生态系统:创业公司必须要寄生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可能是一个大公司,也可能是一个大的组织,比如OpenAI,它的名字里就有Open,应该会把平台、把API开放,有偿还是无偿?大概率是要收费,因为费用太高。
就依托于以上那几个大玩家,然后创业公司在垂直应用领域去创业,比如以前我做过很多医疗方面的投资,我判断,AI医生可能就能很快落地。用医疗知识去训练AI,它的专业能力可能很快就超过很多主任级别、几十年的专家医生,再比如其他领域,以后咨询真人律师可能还不如咨询AI。这些垂直领域会有很多应用,这些都是创业公司的机会。这就是我初步的猜想。
朱啸虎:国内公司有两类机会
人工智能跳跃式的生产力提升对创业者来说未必是好消息,大模型太强大,创业者基于ChatGPT能够创造的价值太单薄。
举国外的两个例子,美国过去有两家公司很火,但GPT-4出来后价值就迅速降低。
一家是Grammarly,做自动语法纠错的;另一家是jasper,做自动营销文案生成。GPT-4出来后,它们的价值或许很快会归零,因为价值太单薄了,怎么向客户收费?
国内的,比如有家公司花了一年时间在腾讯会议中做自动纪要,千人团队用了一年,才到60%正确率。GPT两个人一个星期,做到80%。
因此,对于过去四五年涌现出来的人工智能公司,如果没有基于大模型,那GPT对他们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当然国内公司还是机会的,一类是卖铲子、挖铁锹的机会。比如给数据打标签,A股有一家公司就是做这个,这个赛道是高度确定的,未来几年肯定是爆发性地增长。
另外是利好拥有客户、拥有用户使用场景的公司。所有软件公司都必须积极思考GPT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传统公司如果拥有这样的场景,怎么帮它协助去实现。比如协同办公软件,可能有需求支持同时几百人并发修改,这个对系统的稳定性、协调性要求非常高。但生产力指数式提高后,技术门槛就会急剧降低,新玩家可以借机颠覆旧玩家。
再比如,可以不卖软件,改为交付最终服务。举电话中心系统为例,如果GPT减少80%的人力,只需要雇佣10%-20%的员工,再配合使用机器人,那这家公司即使是以电话中心50%的价格销售,仍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毛利。
另外再比如,利用人工智能能够自动生成照片和视频的公司,就可以直接交付产品。不再需要人力拍摄,省时省力。
03 如何应对当下二级市场?
黄勇:没有门槛的生意都是炒作
我的年纪太大,已不太适合看这类机会。从我的角度看,如果一定要预测,要做确定性比较高、有门槛的生意,而这些目前确实都不在A股,在这个类别里,我们跟美国、台湾的差距还是太大,要不买微软、英伟达、台积电,其他都没有门槛,都是炒作一波。
归江:应关注技术产生的社会影响
我主要还在学习当中,投资方面还没有就此聚焦。
认识方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新兴产业的特点,做一些类比,比如比特币,算力和能耗是瓶颈。
但对于GPT,我最担心的不是技术本身怎么应用,而是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产生的影响。会拉大贫富差距吗?带来更大的人类撕裂?一个稳定的世界与技术更加先进的世界要保持平衡。
党开宇:现在还太早,后端应用大概率会死
我们(在座嘉宾)大多都是20世纪90年代上学的,在视野上有时代局限,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这个时点,后端应用基本不能投。比如微逆,太早了,大概率会死。
朱少醒:中国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从来不输别人
没法超越几位一级市场的理解。按照以前国内企业的特质特长来讲,中国企业对技术应用方面从来不输别人。什么样类型最可能找到新的应用?从类似商业模式上得到启发,我们的市场完全可以同体量应用,迭代得非常快。
董承非:等尘埃落定再慢慢上车
一级市场大佬还在研究中,历史上从没有二级领先一级的。一级急着上车,二级不急,等看清楚再上车,等尘埃落定再慢慢上车。
陈光明:持续关注看长期
最近特别热的(ChatGPT),我们会仔细去观察。这次AI的突破确实很大,长期来看,影响非常大,需要持续跟进研究关注。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