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百闻不如一谈。”《鲁健访谈》聚焦具有代表性的新时代中国人物的人生历程,以此书写一段时代的动人侧影。在一段段生动的访谈中,社会图景和发展轨迹得以清晰勾勒,也形成对时代洪流的观照与回应。 文 | 霓星 “爷爷,它们到哪里去了?” “变星星去了。” “那么多星星吗,他们是谁?” “是诗人。是屈原,杜甫,是曹植,是李义山……”
2022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在展出艺术家黄永玉的诗作和插画。这段节选自《烟花》的内容意蕴深长,简单的文字背后是一位老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守,也是不同历史时代的横截面。本次展出的诗歌都选自黄永玉的《见笑集》,在举办诗和插画展之前,黄永玉老先生用两周时间为170余首诗画好了插画。 从作画到写诗,黄永玉的艺术造诣也是一个时代文学艺术成就的缩影。而在一幅幅一篇篇匠心独具的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历程?在写诗作画之外,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又对人生有着何种体悟?最新一期播出的《鲁健访谈》带着观众一道拜访黄永玉,在朴素的对谈中了解了这位老人的诗画人生。
深描细节, 在朴素对谈中勾勒鲜活的人事
在画作《你是谁?献给巴金先生》中,虽无一笔直接摹画巴金先生的人物形象,标志性的眼镜已经将巴金先生勾勒得淋漓尽致。当被问到诗集为何取名《见笑集》时,黄永玉老先生的回答让我们看到这位老者内心的可爱之处,“写得不好,请原谅。又显得很谦虚,又显得很得意。”他说到。
的确,黄永玉的一生都是有趣的,正如他自己总结的,“要好玩的东西”。 14岁开始发表作品,28岁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56岁创作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庚申年猴票,70岁到意大利游学写生,83岁登上《时尚杂志》封面,如今99岁的黄永玉正计划创作一百张新画,为筹办自己的百岁画展。“鬼才”、老顽童、国画大师、时尚先生等都是外界为黄老贴上的标签,而生活中的他有着真实的可爱。
对待人生,黄永玉是可亲可爱的。但对待创作,他无比认真。当被问到现在作画手不抖是怎么做到的?黄永玉老先生坚定地回答道,“要画就认真地画,即使不好的话,也努力地画。”他也十分肯定地说道,自己的百岁画展将展出的百幅新画比以前画得好,好在有头脑。回望黄永玉的一生,尽管有漂泊的艰辛,尽管有乡愁,但他拥抱的是自由,是浪漫,也因此闪耀在中国的文化舞台上。 在本期节目的尾声,黄永玉用一幅《今夜》道出对未来和希冀。“告诉子孙们,人应该拥有如今夜之权利,过宁馨如今夜之日子。”在鲁健带领的第一视角下,观众也完成了与此思想与心灵的靠近。
纪录 访谈, 在纪实影像中唤起情感共鸣
近年来,伴随着各类娱乐节目的次第涌现、热潮不断,人物访谈和文化类节目也遭遇着普遍的瓶颈效应。而《鲁健访谈》凭借朴素的气质和深厚的底蕴,不仅在电视端传播有强势表现,也在新媒体渠道中收割了不俗的注意力。一路走来,节目不变的是以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人物故事为底色,而在近期播出的节目中,对高龄科学家、艺术家的关注成为全新破题点。 “跨越时空的可能,记录时代的脚步,在每一次靠近中看见未来。”为契合节目的主题气质,《鲁健访谈》弃置了各种花哨技法,回归最传统的访谈形式,在言语中描摹人生印记。朴素的对话、真实的记录,无解说的剪辑方式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也让本就生动精彩的人物故事更具张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采用纪录 访谈的呈现方式,每期节目一个主题,浓缩记录了每位嘉宾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和人生经历。每一处场景的真实记录让节目更具生活化,主持人鲁健和嘉宾在每一次真实自然的碰撞和交流当中,体现出思想前所未有的深度。 例如在本期节目《对话黄永玉》中,节目直接将访谈背景置于这位老艺术家的客厅里,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真实动作和言语勾勒老人的形象。原来这位年近百岁的老艺术家也会在家中安静地撸猫,和他的宠物猫对话,“你别走啊,今天一起接受访问……”黄永玉轻轻抚摸着小猫,慢条斯理地说到。
运用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节目通过真实呈现更加生动地勾勒出老一辈艺术家、科学家的可敬可亲。 他们的身影是时代的缩影, 实现国人的好感传播 黄永玉的故事是《鲁健访谈》中众多人物故事当中的一个,却也成为社会历史和文化图景的一角,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是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中笔下的钱钟书、张乐平、沈从文、张伯驹,也是《鲁健访谈》曾将镜头对焦的叶嘉莹,叶培建,黄永玉,戚发韧。 正如黄永玉介绍到自己在写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走读》一书时所说的,“我不光在写我,写当时的一个大时代。”这亦是《鲁健访谈》的初心和立意旨归——从人物何以到时代?当一位位高龄科学家、艺术家接连与观众见面,这档节目打开了以个体命运观照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新视角。
当“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讲起嫦娥四号落月遇险的经历、中国载人登月的进展和深空探测计划,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透过屏幕传递给观众。当叶嘉莹先生表示“人生不过百岁,我要把中国的诗词传下去”,这份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深深打动着所有人。又如戚发轫在节目中说到,“一个事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没有点精神是干不了大事的。”这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精神品格不正是新时代中国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吗? 在此意义上,《鲁健访谈》描摹出的,是新时代中国人的真实形象,实现的是国人的好感传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