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一听到这个词,就想抱抱那些可爱的小人儿。对于这类人群,我们没有丝毫抵抗力,除了可爱,就是可爱。
为什么我们觉得婴儿可爱呢?这件事件是否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依据呢?
kindchenschema理论:婴儿模式
这是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洛伦茨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认为婴儿可爱,是因为婴儿具备很多可爱的特征:
1. 一个大而圆的头,婴儿出生时的大脑几乎是完整的,相对小小的身体而言,头部比例大;
2. 大而饱满的额头;
3.大眼睛,人类婴儿出生时眼睛就发育完全;
4. 胖乎乎的脸颊;
5. 圆乎乎的身体;
6. 柔软、有弹性的皮肤,适合用来捏脸蛋。
这些特征会自动地激发我们的大脑,产生愉悦感,是一种跨越物种的本能。也就是说,不光是人类,一只刚出生的小狗也会让我们激发照顾的欲望。
kindchenschema理论一出来,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销售人员和产品设计师,都运用这些特征来带动消费,但也有科学家提出了质疑。
很多科学家认为对婴儿的反应并不像洛伦茨说的那样,机械地存在和反应,每个人对可爱的反应会随着个人经验、文化差异和其他因素而不同,也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对可爱物体的反应可能比最初认为的要复杂。
一切为了生存,可爱是一种讨好。
密歇根大学进化心理学家丹尼尔·克鲁格认为,可爱可以通过生命史理论来解释,这要从在自然选择下,生命不同阶段的表现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不同物种在出生后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有的鸟类,一出生羽毛丰满,几乎随时可以飞翔;有的物种,尤其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出生时相当弱小,必须长时间依赖父母的照顾才能生存。
哪个最可爱?
而在资源有限的时期,婴儿又该如何才能吸引父母和社群中的其他人关注照顾自己呢?
此时,某种形式的婴儿模式开始在群居的哺乳动物中出现。也就是说,可爱只是婴儿的一种讨好和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只有这样,婴儿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才能用足够的时间发育成高智商物种。
每个物种对可爱的反应并不相同。
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甚至是一条小狗,我们都会产生这种感觉,和我们类似的还有老鼠。
它们对可爱也有更普遍的反应,在实验室环境中,它们也会主动养育和保护别人的孩子。
但有的动物例外。
绵羊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群体中所有怀孕的母羊通常在同一时间分娩。因此尽管每只小羊羔都表现出可爱的特征,但母羊只对自己的孩子敏感,只会养育自己的后代。这种反应可能是为了确保母羊不会把奶浪费在别人孩子身上。
最后
我们可爱的反应,发生在自己的孩、别人的孩子,以及其他动物的孩子。
我们对很多物种都会产生可爱的反应,这从进化角度来说,是人类发展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都知道,婴儿一出生其实并不好看,一般需要五六个月才能长成“最可爱的模样”,为了符合可爱反应机制,婴儿会不断向可爱特征发展进化,这实际是一种社会化适应,人类之所以是高等生物,社群生活是关键,这种适应是成为人类的第一个考验。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