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网】
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秉承生态促进经济,经济反哺生态的理念,在经营模式上改革破题,让农业焕发生态“绿”,让生态成就产业“金”。
从保护区学来“仿生田”
金秋九月,漫步在金黄的水稻田里,闻着扑鼻的稻香,听着清脆的蛙声,蚂蚱在田间蹦来蹦去,不时远处传来鹳鸣。
“你看这只螃蟹就被白鹳叨过,昨天下午60多只东方白鹳就在那边的沟渠里,一直都不走。”查看螃蟹的长势第七管理区种植户李艳海说。
李艳海在查看稻田螃蟹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什么会成群结队出现在李艳海的田地里?李艳海家18公里外就是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2万亩湿地保护着野生动物284种,其中包括东方白鹳在内的国家濒危保护鸟类10种,野生植物175科1012种,其中包括野大豆等国家濒危野生植物6种。
前来串门的湿地精灵看中的是李艳海打造的910亩“仿生态环境”田。他在水稻返青期向田里投放蟹苗,稻田为螃蟹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田里的水草、害虫等浮游生物是螃蟹的美食,保证螃蟹的存活率和高品质。螃蟹活动可以帮助稻田翻动土壤,排出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生产出优质的绿色大米。等到螃蟹生长到一定程度,他便定期向水田里投放一些泥鳅、小鲫鱼等饲料,这个时候东方白鹳就会飞到这里与螃蟹抢食。
为了打造并保护“仿生态”环境,李艳海在水稻本田管理上格外注意。“稻田里养了螃蟹,只能在插秧的时候利用侧深施肥插秧机在秧苗根部施用一些有机肥,坚决不能施用其他化肥农药。”李艳海说,“水稻生长期水层的管理尤为重要,管理好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几乎为零。”
在李艳海的带动下,周边种植户也开始尝试这种“仿生态”的种养模式。2018年李艳海成功注册了海之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李艳海为入社会员繁育蟹苗,并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回收全部螃蟹成品。2022年李艳海的蟹稻预计亩产1200斤,螃蟹预计亩产16斤,亩效益合计约553元,蟹稻共作综合效益预计达50.3万元。目前,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包括蟹稻、鳅稻等在内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100亩,有机认证基地面积达到10322亩。
当好生态卫士
毗邻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始终当好生态卫士,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先后建立了30万亩黑土耕地保护基地,集成农业标准实施、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测土配方、侧深施肥、有机肥应用、绿色防控、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措施,基地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1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2个百分点以上。建立黑土耕地保护核心示范区2个,主推水稻侧深施肥等复合益菌营养剂代替30%化肥、秸秆还田 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个百分点。
“2022年我们出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全方位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农药化肥、农业生产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生活垃圾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陈宏民介绍说,这样能实现全公司范围内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污水、生活垃圾等有效处置,预计全年回收16.67吨。今年,公司还引进了连体式种子温汤消毒技术,在浸种催芽阶段采用传统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皮和内部的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解决了用化学方法浸种催芽排放的废水污染土壤及水源的问题。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2022年按照中央环保督察下达的各项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了供热企业在线监控和脱硫脱硝设施的安装、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在线监控的安装、垃圾场的原位治理,进一步提升了域内综合环境。
生态农业潜力大
绿色农产品,生态是底色、品种是特色、品质是本色。洪河农场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东方白鹳之乡”稻米品牌。为了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吃到吸纳湿地灵气的“东方白鹳之乡”大米,2022年公司以“我在三江有亩田”活动为背景,探索经营“认养农业”模式。“消费者通过微信小程序认养成功后,对认养的水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通过认、种、管、产、销五个项目流程,我们为消费者提供从春种到秋收、从仓储到配送的全程‘托管’服务。”线上主播把直播间设在田间地头,真正让消费者实现线上种地、“云”游稻海。2022年,“认养田”面积达到114.4亩,认养客户145人,其中认养企业2个,认购总金额34万元。同时在“认养田”所在的800亩科技示范田内,洪河农场有限公司打造了一处趣味田园党建示范点,创造性地将垦荒文化、湿地文化、农旅文化融入其中,放大“旅游 ”的倍增效应,提升“东方白鹳之乡”品牌知名度。
洪河农场趣味田园
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在产品销售上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重点加快发展“互联网 ”营销模式,同步推进品牌打造、网络平台建设。每周固定在抖音、快手两个平台线上同步直播,还利用五一、端午、十一、双十一等节假日,推出线上特色活动,打造“AAAAA洪河”特色直播间。同时推出“电商达人直播劳动竞赛”,创新整合“农民变主播,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的营销新氛围。截至目前,2022年完成销售收入2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
作者:赵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