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三农 > 读书|竞争会如何改变农民与农村的未来?
读书|竞争会如何改变农民与农村的未来?
来源:文汇网
2022-09-15
255
管理
《乡争》 杨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 竞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今天中国乡村社会的繁荣与富裕。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面对的是怎样的竞争情势,竞争又会给农民个体、家庭、乡村、城市,甚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本书通过几年来与华中乡村研究团队的集体调研,按照“农村婚姻”“家庭关系”“南北社会”“村庄竞争”“收入结构”等五个维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研究,鲜活地呈现了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的机制与逻辑。 点击视频观看作者讲述乡村竞争产生的影响 乡村老人的自我定位 当乡村的父辈有了选择劳动与不劳动的权利,我们要重新审视在乡村中“老人”的定义。当今乡村中的老人已不再拘泥于羸弱、需要子女照看的形象。一个人是否步入老年,不仅要看年龄,更要看心态上、社会角色上的定位。 在洪湖所属的中部农村,父代因为血缘和情感原因对子代有“无限”的义务,而子代则因为社会规范而弱化对父代的责任。这样的结果是,父代只要有劳动能力,就得干活赚钱、存粮食,将这些资源输入给子代,减轻他们在城市买房、生活和培养子女的负担。子代外出务工,为让子代生活得更好,父代要在家里看护孙辈。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也就不需要向子女要吃要喝。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一般不会向子代开口。所以,在中部农村,老年人只要有劳动能力,能够养活自己,就得劳动,这个时候就不能称自己是老年人。他们尽管可能身体上已显老态,但是在心态上不能自我定位为老人。 只有那些不能劳动、需要靠子女赡养的人才算得上是老年人。这时他们自己无法劳动创造价值,需要消耗子代的资源,增加子代的负担。一般年纪大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负担外出务工的子代的人情,自己也参与村庄的人情往来,以保持社会人的身份。他们只要能够负担得起,就尽量走人情,能够自己走人情是获得他人尊重、不被称为“老人”的一种方式。 在东部的发达农村,由于发展较早,资源聚集,市场机会较多,农村的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经济都较为发达,不同年龄段农民的就业机会都非常多,就业面非常广。农村中老年人本身不适应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不习惯在劳动时被过度束缚;他们更希望想工作的时候就去工作,家里有事时就不去工作;或者一年中某段时间工作,某段时间休息;或者临时有工作就可以找到人去工作,等等,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在非正规经济领域就业。 由于东部地区年轻农民都进了正规经济领域就业,就腾出了许多非正规经济就业机会给中老年人,况且该地区本身非正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从而使得中老年人的非正规就业非常充分。只要中老年人尚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就能够找到事情做。 作者:杨华 编辑:袁琭璐
0
点赞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威派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威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2443165046 邮箱:info@goodmaoning.com
关于作者
榴莲啾啾啾(普通会员)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