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远阔,枝叶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崆峒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重大部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三农”工作新体制牢固确立,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获得感持续提升……
这是砥砺奋进的十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
8.35%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
13250元
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这是笃行致远的十年
2021年全区粮食总产量
可达
19.38万吨
累计播种蔬菜
8.59万亩
总产量
21万吨
肉牛饲养量达到
22.58万头
羊饲养量达到
11.42万只
猪饲养量达到
13.73万头
家禽饲养量达到
125.94万羽
肉蛋奶总产量
3.9万吨
在广袤的崆峒大地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顶开了厚重的泥土
奋力生长
业之变:“革新”不止
2022年
崆峒区大秦乡按照
“4 2”套种模式
在腾堡、大张、西九、苏家
等4个村实行大豆玉米带状
复合种植
1500余亩
并在腾堡村和大张村
建成了
500亩集中连片示范点
“只要风调雨顺,预计每亩产出大豆约
60-70公斤,若按每公斤
8-10元算,每亩可为农户增收大约
520-800元。”大秦乡工作人员给出这一估值的依据是奖补政策、生产要素保障、技术指导服务的落地落实。
田畴沃野间
一片片地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崆峒正在把期待变成现实
形之变:“拓荒”不止
“这是咱的事业。”
崆峒区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学说,每逢节假日,这个“有想法、能干事”的书记,都会忙得脚不沾地,但也乐在其中。
如画村庄
走完了脱贫摘帽的艰辛历程
阔步向前
乡村振兴,
景色日新
多年前
朱学带着自己在农家乐行业
积攒的十年底气
把全村百姓的致富梦
扛在了肩头
西沟村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
开启了
新征程
人居环境节点改造工程
整修加宽道路
修建排水渠、改造窑洞
铺设路砖、栽植花卉苗木
修建廊架凉亭……
“我们西沟村根据资源禀赋和特色,打造
特色乡村,持续擦亮‘
农业 旅游’名片。现在每逢节假日,游客多,人气也很旺,随着乡村振兴的启动,老百姓对西沟村的发展很有信心。”朱学说。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过去的十年
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的征程中
崆峒区坚持
补短板
强弱项、
固底板
启动实施新一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加大农村改厕力度
乡村越来越美
乡村民宿、旅游等
产业兴起
老百姓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广
梦之变:“奋斗”不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崆峒区全区上下坚持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精准扶贫”的理念在全区
252个村落地开花。
五年前
梁雪艳在崆峒区寨河乡田河村
种了一片树,
桃树
丈夫朱闯路陪她闯出了一条路
销路
朱闯路在桃园旁盖了
上边是羊、下边是粪的
循环养殖型羊场
去年
梁雪艳夫妇注册“快手”账号
“凉城燕子&茂丰种养殖场
开启了
直播带货
既卖羊、又卖桃
朱闯路当主播
梁雪艳搞后勤
“去年我们仅养羊就收入
了10万元左右,主要卖到宁夏、庆阳一带。桃子卖得更远,上海、天津、杭州……”两口子说道,“一个人富不算富,所有人都富起来才是真的富。我们就想把这产业发展起来,让山沟沟里的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如何发展谋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崆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
精品红牛为主
有机蔬菜、
优质果品等
齐头并进
“种、养、加、贸”
产业链
深度融合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同时
崆峒区坚持把
农村综合改革
作为破解
“三农”难题的
突破点
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
乡村文化复兴等产业的
融合互促
实现了从
“输血”到
“造血”的
可持续发展
真真切切鼓了农民
“钱袋子”
十年来
崆峒区围绕农业现代化目标
念好“山字经”
舞活“产业链”
种好“摇钱树”
村庄美起来了
产业动起来了
村民忙起来了
人气旺起来了……
乡村正成为令人向往的
诗和远方
“革新”不止
“拓荒”不止
“奋斗”不止的崆峒
未来依旧可期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娜
责任编辑:牛栋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