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与B站联手推出的《舞千年》,到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近年来传统文化与创新综艺形式的结合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屡屡制造出刷屏的“爆款”,也给综艺节目的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据不完全统计,各视频平台和卫视计划在2022年计划推出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将近十档,涵盖了传统歌舞曲艺等多个品类。
传统文化何以成为了综艺取材的新热点?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创制作的难点和挑战在哪里?这类综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观众接受并喜欢?它的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形态?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河南卫视创新节目部主任冯铮、优酷综艺内容与研发中心总经理吉中行、B站综艺制作中心制作人姜小巍等业内人士。
综艺节目《舞千年》由河南卫视和B站联手推出。
现象:传统文化成综艺新热点,复兴的趋势早已显露
根据各视频平台和电视台公布的2022年片单,以传统的歌舞曲艺为题材的综艺节目至少将有八档将在年内与观众见面——展现年轻一代对传统曲艺文化传承的《青春守艺人》正在优酷、天津卫视热播;广邀年轻歌手演绎中国民歌的《春天花会开》3月中刚刚在湖南卫视“开锣”。B站将与河南卫视继续联手,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歌万里》,聚焦民歌,演绎万里江山歌不尽;北京卫视计划推出首档为宋词谱曲的综艺《寻找蝶恋花》,希望能让宋词成为全民哼唱的流行曲;浙江卫视将打造彰显京剧魅力的综艺《我爱中国戏》,戏曲门生在班主的召集下分为四个戏班,逐鹿公演舞台……
从2021年《唐宫夜宴》的火爆算起,传统文化从综艺节目里的“冷门”题材到成为各平台追逐的热点,似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几位受访者均指出,这与传统文化越来越明显的复兴趋势有关。姜小巍表示,平台在传统文化综艺赛道持续发力,原因之一正是观察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复兴趋势正在年轻一代中发生。过去一年里(2021年),B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总数多达1.36亿,国风类视频投稿量超过200万(截至2021年10月)。
优酷于去年10月与河南广电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开发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晚会和综艺节目。吉中行告诉新京报记者,平台在做综艺内容规划升级时,把中国文化特色当成一个主轴,对于新的节目排播带做了重新的检讨和复盘。“人文节目基本上大部分都会往中国传统文化方向去调整。先从晚会探索新的表达语言,降低用户对中国文化的欣赏门槛,再从中找到好的点,在综艺上做尝试。”而从数据反馈来看,优酷站内观看《青春守艺人》和《中国潮音》的35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超过七成,显示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持续升温。吉中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会是未来文娱行业的大趋势,也是综艺节目取材的重要土壤。
《中国潮音》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
传统文化的复兴趋势其实早已显露,其影响力投射到综艺节目则经历了潜移默化的过程。冯铮分析,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人们面临的选择过于丰富之后反而容易看花眼,会显得传统文化受到了冷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家看多了之后逐渐意识到东方韵味的美。
“不是突然间意识到这种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最开始大家对麦当劳、肯德基感到新奇,甚至过生日都去那里。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选了。只不过相较于饮食口味,文化是更软性的表达,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独特美的周期要稍长一些。”
2013年他参与制作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作的《汉字英雄》时就感受到了这种趋势,这档节目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但那时这种感觉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烈,一来节目数量相对少一些,二来当时社交媒体没有现在发达,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发酵传播也不是很充分。”冯铮认为B站跨年晚会“2019最美的夜” 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档凸显传统文化的节目,没有请流量明星,却连接起了几代观众的回忆,依靠与观众的互动发酵广为传播。
分析:平等心态避免说教,极致表达赢得年轻观众
一档传统文化综艺的走红,离不开年轻观众的主动传播。传统文化综艺怎样才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呢?吉中行表示,最重要的是用极致的表达真正让年轻人看完节目之后对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现在的年轻人是真心热爱,也愿意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有魅力,对此大家是有共识的,但不代表节目一定能把这一点体现出来,让年轻用户看完真的感到自豪。节目要通过打造极致的人和事,用极致的创新、极致的视觉变化,以及贴近年轻人的表现手法,把文化自信的骄傲点做出来才行。”
他以《青春守艺人》为例,目前为止播出效果最好的分别是讲鼓曲和动画配音那两期。鼓曲那期,京韵大鼓演员王惠带着几个门派的曲艺大师一起登台合作。“很多用户以前并不了解鼓曲是什么样的,但他们的表演的确非常精彩,加上王惠本身的情感渲染,大家都能感受到鼓曲的魅力,觉得这是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技艺。所以这一期播得特别好。”相较于鼓曲,另一期的主题“动画配音”则属于泛传统文化的范畴。“做传统文化不代表只能从历史里去寻找,比如给经典国漫《葫芦娃》配音,也是跟传统文化相关的。我们用年轻的语言表达出来,大家觉得很有意思。”
《青春守艺人》中的吴桥杂技表演。
事实上,这些年受欢迎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也在迭代——从早期的文字和文学类的《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到现在传统歌舞类的《舞千年》《只此青绿》。这是否意味着以歌舞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综艺更容易引发现在年轻观众的共鸣?
在冯铮看来,传统文化综艺这些年来也经历了从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的发展。“以前我们的文化节目太聚焦于‘文化’两个字本身,其实更广义的文化是普通老百姓日常能感知到的文化,比如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难道不是传统文化?老百姓这种文化的力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具有高度的智慧。”
冯铮的经验是,做文化节目的关键是要避免让观众反感,“比如上学听课这件事一定没有游玩、听音乐让人觉得那么亲切吧?”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创作过程中,他会刻意避免一种“给观众上课”的心态。他认为所谓的“尊重观众”就是创作者要持有一个平等的心态,不能自诩老师、把观众当学生。“平等的心态就是我有一个好东西,希望和你分享。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在弹幕在评论里留下你的意见,我们还可以在评论里交流。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那岂不是更好吗,这样节目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热度。”
B站作为年轻人聚集的社区,姜小巍认为能让年轻人“一起玩起来”的传统综艺节目是很有竞争力的。比如节目的前期内容里刻意留下一些让年轻人玩梗的空间,播出时候能让大家通过互动一起玩进来;再比如在评论区设立讨论话题,让观看节目的用户参与互动。作为《舞千年》的总导演之一,他提及《舞千年》的“宋”篇章播出期间,B站节目评论区发起了诗词接龙。“你会发现很多用户都是诗人,都很有才华。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展现才华的空间,和一个聚在一起玩起来的引子。《舞千年》就是一个成功的引子。”
《舞千年》中,用舞蹈表现桃园三结义。
未来:传统文化综艺难在创新,不能直接复制成功模式
冯铮也是《舞千年》的总导演之一,他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曾说过,河南卫视专注于传统文化节目是孤独而无奈的选择,也是因为穷,没有那么多钱买模式、邀请明星来做主流娱乐综艺。传统文化综艺火起来之后,河南卫视去年开始跟多个视频平台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客观上能获得的资源比原来多了,包括明星资源。以前传统文化综艺去洽谈明星经常碰一鼻子灰,双方都很尴尬,现在明星艺人参与这类节目的意愿有了很大提升。“传统文化综艺这个门类的观众不像以前那么窄了,大众对它更关注了。对明星来说,参加这类综艺也会让他们自己获得一定的‘加分项’。”
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综艺“火”起来,跟见到经济收益并没有完全同步。“经济收益肯定有的,只不过它显现的周期要慢一些。”冯铮分析,这是因为综艺节目的广告商判断节目的好坏还是按照过往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传统文化综艺目前还达不到。“就像我们买票看电影一样,通常先要问这个片子是演什么的,谁演的。广告商很自然也会问这个节目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可类比的?都有哪些明星参加?”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一档筹备中的传统文化综艺来说却是难以回答的。
《只此青绿》让人们再次关注到名画《千里江山图》。
传统文化综艺基本上都是全新的节目,没有既往的成功案例可以参考,调性上也不适合找很多流量明星参加。所以,在节目真正做出来之前,很难通过语言描述让别人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冯铮感慨:“甚至有的时候我们的领导也只能靠对执行的这个人的信任去投票。这显然就不像有数据、流量、明星支撑的综艺那样,能够让别人在评估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
传统文化综艺有没有可能像“有数据、流量、明星支撑的综艺”一样,打造出一个可以不断复制的成功模式呢?冯铮跟同行就这一设想有过探讨,结论是否定的。“首先,那种系列综艺也会有审美疲劳,一般只有前几季好看;其次,系列综艺主要的看点不在于节目模式本身,而在于明星嘉宾、在于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传统文化综艺的看点在于传统文化本身,以及表现手法的不断创新,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就像《舞千年》做完之后,我再做一样的节目就不行了。过往的经验几乎都不能用,再去用就变成重复了,哪怕是自己用。观众的眼光只会越来越高,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虽然现在传统文化综艺的热度很高,业内对此也有冷静的思考。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本身就不是以热度定胜负的题材,没有必要追求“爆款”。姜小巍表示,如果抱着追热点的目的策划一档传统文化题材节目,那么会有太多的劣势。用户规模、理解难度、消费深度和话题度,都不及其他题材。“传统文化是浸染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慢慢渗透进入的,也只能慢慢溢出芬芳。所以慢一点,一点一点去做,反而比依靠某些热点或者话题一拥而上更好。过犹不及,何不一个面一个面地去挖掘呢?”
新京报资深记者 杨莲洁
资深编辑 佟娜 校对 刘越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