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
司法工作、生育友好社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孙晓勇:司法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国家法官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晓勇认为,司法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司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具体,首先要传承红色基因,站稳人民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责,更加自觉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更好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其次要依法履职尽责,保障人民权益,始终恪守司法为民理念,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干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让人民有温暖、有保障。再者要提升能力水平,回应人民关切,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杨舸:推进制度和文化环境改善,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舸指出,中国生育政策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生育友好型社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未来的政策空间依然很大,有必要系统性建立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但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目前还存在许多难点,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改进:一是深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我国儿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在城市发展中长期缺位,将“儿童优先”贯彻到城市发展、公共政策、社会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还需更广泛的社会共识。二是增强性别平等的家庭观念,将“性别中立”理念的关注范围由家庭内部转向劳动力市场,关注内容由女性家庭角色转向男性家庭责任。三是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边界,在公共服务配置中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保证基础公共服务的公平共享。四是以“长期均衡”作为人口发展的目标,实现向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转变,将促进适度生育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常理: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促进平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常理认为,在日益壮大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背后,还没有建立健全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劳动用工、就业管理服务等体制机制,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很好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举措,也是促进平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个“温馨家园”,针对新就业形态的新特点,最大限度地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到工会中来,发挥好各级工会的“娘家人”作用,让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能感受到来自工会“大家庭”的温暖;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武器”,积极推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充分表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见诉求,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各项权益在法律上得以切实保障;要针对新职业的新特点,开展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训教育,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素质整体提升。
摘编自《经济日报》
【辛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既是对中国共产党过去百年奋斗、牺牲、创造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未来新征程上的使命要求,激励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勇于奋斗、牺牲与创造。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十分确定的内涵和指向。一方面,人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另一方面,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为人民谋幸福是要把具体的物质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让人民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更具绝对获得感;让人民的收获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市场上不同要素获得之间保持大体协调、同向共进,提高相对获得感。这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高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高要求。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刘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河南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还面临不少现实难题。因此,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中国特色共同富裕之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摘编自《河南日报》
(光明网记者 徐倩阳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