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提起宋朝,许多人的印象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古代工商业最繁盛的时代,虽然对外战争不行,但宋朝的繁华依旧让人向往,才有了东京梦华录,邂逅一场千年的繁盛,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期来带领大家走近宋朝,揭开一个真实的大宋王朝。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0年正月,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此后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作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对大宋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陈桥兵变之后就一直思考大宋的制度问题,由于他生在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时代,对于唐朝亡于藩镇是非常了解的,包括他自己也是通过兵变得到的皇位,因此他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加之伴随着唐朝的灭亡,门阀士族阶层彻底没落,此时正是士大夫阶层的崛起,赵匡胤得国不正需要拉拢士大夫阶层,通过杯酒释兵权,赵匡胤达到了他的目的,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胜利的果实却被坐镇后方的弟弟赵光义所窃取。
赵光义对于赵匡胤就像吕后之于刘邦,后方的稳定对于在前方攻伐的赵匡胤来说太重要了,当年刘裕北伐失败还不是因为坐镇后方的刘穆之突然病死,后方不稳。
十几年的坐镇后方让赵光义把开封经营的铁桶一般,赵匡胤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于是想要迁都洛阳来打压赵光义的势力,让他没想到的是群臣皆反对,这对一个开国皇帝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满朝文武大臣皆被弟弟赵光义拉拢过去,半年之后,伴随着一个烛光斧影的传说,赵匡胤突然暴毙,太宗赵光义登基。
赵二登基以后,兄弟二人都是得位不正,赵大靠着赫赫战功可以坐稳皇位,他也需要功绩证明自己,御驾亲征携大军攻破北汉,更是携大胜之势想要一举收服燕云十六州,然而赵光义本就不是统兵之才,高粱河之战成就了赵光义高粱河车神之名,随后的第二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此后宋朝对北方辽呈现守势之态。
而宋朝的政治格局与赵大赵二有分不清的关系,如果说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与宋朝相像的话那就是司马家的晋朝了,为何这样说呢,请听我一一到来。
之前在讲隋朝的时候,我讲过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统治者(皇权),统治阶级,与农民,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剥削的矛盾,统治者(皇权)既依赖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又压制统治阶级过度剥削农民,百年王朝,千年世家,统治阶级过度剥削农民,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而统治阶级参与王朝变更,统治者会变,但统治阶级不会变,新的王朝统治者依旧需要靠他们治理国家。
所以大多数王朝建国初期需要打压统治阶级,来保证自身皇权以及王朝的长治久安,如西汉历代皇帝打压六国贵族,地方豪强,光武帝刘秀虽然是地方豪强的代表,但上位后依旧靠度田制打压豪强,隋朝两代皇帝因打压门阀而亡国,唐朝李渊,李治打压关陇门阀,武周武则天等,而晋朝因为得国不正,讨好世家大族,与士族共治天下,晋朝虽然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但依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统治,资源是有限的,统治者(皇权)既然要讨好统治阶级,当然需要更加卖力的剥削农民,宋朝也是如此,伴随着唐朝灭亡的还有门阀势力,他们摇身一变,从一家一姓转变为靠着师生关系维持的士大夫阶层,他们以儒门为纽带,靠着对儒学的定义权成为了新的统治阶级。
五代十国就是士大夫阶层崛起的时代。为何各国打了那么多年,没有一位皇帝能够统一全国呢?是赵匡胤比他们更厉害?不见得,赵匡胤除了靠着他军事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各个割据政权的权贵以非常高的地位收编,比如赵光义征北汉时就曾派人传诏劝谕:“
越王、吴王献地归朝,或授以大藩,或位列上将,臣僚、子弟皆享官封,继元但速降,必保始终富贵!”
北汉皇帝刘继元前思后想,抵抗就是死路一条,便亲出城北投降了。
赵光义灭北汉,得州十,户三万五千,对于刘继元释罪不杀,封为检校太师,彭城公(刘继元之类各国权贵投降后活得很滋润)。
赵大赵二为了统一需要,拉拢统治阶级也是必要的过程,但为了讨好士大夫阶层,不断扩大科举规模也是从赵二时期开始的,比如赵二刚登基时一次科举就举进士109人,诸科及策者207人。 什么概念,唐朝的时候一次科举取士是30人,赵大时期在位17年,共开科举15次,共录取189人,而大二不但一次录取几百人,还每人发了20万贯钱的见面礼,如此讨好士大夫阶层,也是为之罕见。
赵二执政时期共录取进士1487人,加上其他诸和策者等共计上万人,这也是宋朝冗官的由来,其后历代无不效仿,这还只是官,而吏的数量又是官员的数十倍,宋朝除了官员数量庞大,俸禄,福利待遇更是更是历朝历代之最,就拿包拯的工资福利来说,年薪21878贯,相当于今天的1367万,即便是最低的九品官员,年薪也有77万之多,除此之外官员的土地免税,宋朝为了安排数量如此庞大的官员,通常一个职位设置三到四名官员,除此以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候补虚职官员,如此丰厚的待遇没有养出清廉的官员,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提出“不杀士大夫”祖训,宋朝的官僚可以说是无所畏惧,除了争权夺势,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宋朝的农民过的十分凄惨。
宋朝建立之初并没有重新分配土地,加上对外战争,贿赂士大夫阶层,钱从哪来?只能是过度剥削农民,
《朱子语类》:“古者刻剥之法,本(宋)朝皆备。”,两宋的税负创历代新高,主要的两税(夏秋两季征收的田赋和资产税)比唐代多6倍;此外还有人头税,为了避免家庭人口过多带来的沉重负担,江南甚至盛行杀婴习俗(《宋会要》):福建路溺子,...所有江南东西、荆湖南北路溺子,虽有大观四年四月敕“生子而杀,刑名告赏”...大文豪苏轼也在《与朱鄂州书》中记载:“言鄂岳间田野小人,例至养二男一女,过此则杀之。”
历朝历代基本都会抑制土地兼并,唯有宋朝从不抑制土地兼并,宋朝初年基本就完成了土地兼并,宋太宗时期蜀中的王小波李顺起义,两宋三百年,农民起义高达400多次,为何宋朝的农民起义都不成气候呢?
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赵大时期为了避免农民起义,其募兵制中禁兵和厢兵主要的兵源在于“失职犷悍之徒”,也就是流民,把彪悍的编入禁军,体弱多病的编入厢兵,靠国家财政养着,到北宋中后期军队数量高达一百多万,使财政压力巨大。
另外一方面则是皇权与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阶层自然要维护赵宋的统治,没有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农民起义自然成不了什么气候。
而北宋的千古圣君的宋仁宗也是靠收买士大夫阶层被吹捧出来的,宋仁宗时期西夏立国,北宋战败向西夏送岁币,而北宋与西夏战争期间辽国趁火打劫,北宋被迫提高对辽国的岁币,有人说北宋是靠经济战打赢的辽国,送岁币在当时是正确的国策,这不是扯淡吗?经济战的基础是你自身强大,最终收割果实,宋朝强大起来了吗?如果强大哪有什么联金灭辽,消灭敌人给自己培养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若非如此哪有什么靖康之耻。宋仁宗的庆历新政也是虎头蛇尾,自身皇权不强还挡不住利益集团的压力,从那以后基本上还是沿用之前的政策,宋仁宗时期还大幅度提高官员俸禄,录取落榜考生,来贿赂士大夫阶层,宋仁宗唯一好的方面是自身没有骄奢淫逸,大肆挥霍,这不正是士大夫眼中的圣天子吗?你自己勤俭节约过的清苦点,好处我们拿,你如果是士大夫会不吹捧宋仁宗吗?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已经到崩溃的边缘了,积贫积弱,冗官问题十分严重,若非如此宋神宗也不会用王安石变法,这就是所谓的千古圣君宋仁宗,这还是朝廷中,民间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至于所谓的东京梦华,宋太祖时期为了防止地方做大,地方上除了留取少量的钱财以外其余全部上缴中央,也就是举国之力发展开封城,你看看现在的成都武汉就知道,虹吸一省的省会都能如此繁华,更不要说虹吸一国的东京开封城了,真实的情况是除了开封和南宋的临安,以及几个临海港口之外,全国几乎没什么繁华之地。
皇权与统治阶级联合剥削农民,宋朝可以说是老百姓最黑暗的时代,而宋朝厉害就厉害在对思想的改革上,对忠君爱国思想教育的成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破灭,在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下宋高宗赵构一路逃到临安建立南宋王朝,为了他统治的稳定,理想主义者岳飞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为何说岳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呢?
因为当时南宋朝堂之上分几股势力,主战派,几乎都是以北方失地的士大夫阶层为主,但是宋皇室南渡之后这些人在朝堂之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主和派,有北方失地的士大夫,也有南方的士大夫,他们想要宋王朝与北方金朝划江而治,与南北朝时期一样,而最强大的投降派主要是秦桧为代表的南方士大夫为主,这些人主张对金朝称臣,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
不管是主和派还是投降派,这些南方士大夫的土地财产几乎都在南方,北伐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除此以外还会惹怒北方强大的金国,到时候损害的都是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要打击主战派,岳飞就是最好的牺牲品,不但可以削弱主战派的实力,更能讨好金国。
所以说宋朝的思想改革很成功,他们这些士大夫阶层不断攫取利益,而需要的时候那些被忠君爱国思想洗脑的寒门子弟会为他们冲锋陷阵,真正的士大夫阶层很少有人相信这套理论,等到烂到无法挽回的时候他们摇身一变,还是新朝的权贵阶层,包括后世元朝,明朝莫不如此。
自从宋朝重文抑武开始,那些士大夫阶层以忠君爱国为武器,剥削和压制农民,洗脑那些寒门子弟,而他们在背后享受着大宋的歌舞升平,大宋的盛世繁华,从那时起华夏民族的血性被削弱了。
有人说宋朝的工商业发达,gdp占世界的一半还多,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吃饱穿暖搞工商业和百姓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没有粮食,被逼无奈受雇于士大夫阶级的工商业中,这是两个概念,他们也想活,想吃口饱饭。
现在你还想梦回大宋吗?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